• 我的订阅
  • 人文

祖辈和父辈的足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0 06:5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周新华·

我没有想到,无意间提起从未见过的祖父,越来越不爱说话的父亲,会如此滔滔不绝。他一边说着,一边仿佛为了证实自己的话,带着我爬上屋顶阁楼,打开布满灰尘的旧箱,搬出一摞一尺多高的10余本族谱。

说实在的,对于那些略显粗糙、流水一般记录着祖辈们名字的厚厚的大开本,我的兴致并不高。但碍于他的期望还是翻阅起来。于是,那些被灰尘覆盖的祖辈们的身影,缓缓向我走来……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的曾祖父周桂生,由于老家湘东区老关镇前进村枫树湾微薄的田地承载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挑着一担箩筐,四处漂泊。他走走停停,最终在20公里外的下柳源村安定下来。他是一个泥水匠,却并不能做好砌屋搭桥这类熟练匠人常做的事,只能搭个灶台,建个茅厕什么的。他也好像并不热衷于提高自己的手艺,只是随遇而安地活着,生下4个儿子3个女儿,把他们养育成人后就匆匆去世了。

我的祖父周绍奇,相比他的父亲,手艺稍微好些,总算是一个正宗的木匠。但过多的子女(据说他生下至少9个儿子4个女儿),让他的一生都处于操劳之中,性情格外急躁。他每天起早摸黑,面对众多的孩子,甚至有时辨认不清谁是谁,只在临睡前略略数下黑乎乎的屋里一堆人头,如数他放养的鸡鸭一样。不过,为了让众多的子女长大,他把他们过继给缺乏子嗣的本家兄弟们。这样既可以帮助兄弟们延续香火,也让自己的子女们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不至于挨饿受冻。

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小瓶被称为“刀斧药”的白色粉末。每当有人受伤,就习惯性地抹上一点,这是对伤口唯一的处理方式。父亲说,那是祖父把石粉和一种捣碎的虫子搅拌而成的。想来,他的粗糙多裂口的手,在做木工受伤时,会顺手抹点吧。

不知为什么,对于这两位祖辈,我常想到那些贫瘠石缝间长出的野草。没有宽阔光泽的叶片,不能长成高大挺拔的躯干,也不似田野上的同宗那般茁壮。但是,石缝间的野草也会依靠生命本能,不可遏制地生长着,春绿秋黄,岁岁枯荣,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空间伸展了密干,团簇了茂叶。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精神特点,烙在家族成员的生命中,成为强大的后续力量。多年来,我通过对多个家里人的观察,隐隐感受到了祖辈们传承下来的那种由于沉默而表现出来的内敛,艰难环境中造就的顽强生命力,以及急躁性情中的某种倔强。

大伯父是篾匠,靠为别人编织箩筐、篮子等生活用具营生。50多岁的时候,他得恶疾死去了。印象中,他一直很沉默,对于疾病带来的疼痛,也极少表露出来。生命后期,他坐在院子里,有时也走走。但即使这个时候,依然一幅急匆匆的样子。想来,他和祖父一样,也因为众多的儿女忧心忡忡积劳成疾。而他永远行色匆匆,更是无意间暴露出他和他的父亲同样急躁的性格。

父亲也很急躁。我小的时候,即使寒冬,也总是衣着单薄,在他看来却很正常,因为他的生活条件比这个还要艰苦。但当过几年兵的他还是想方设法让我念了一些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急躁的性格平和起来,逐渐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老人。家族里,如果哪家要建房娶媳嫁女,总是请他帮忙选个日子。平日里有定夺不了的事,也请他拿个主意。在一些宴席上,他总被邀请坐在上席。关于坐席和选日,他不止一次说起一些民间的规矩,比方说,“甲日不开仓,丁日不理发,乙日不浸种,酉日不会客”,意思是天干地支里哪些日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类似于黄历。他总是告诫我,去别人家吃饭,尤其去生意人家吃饭,早晨是不能坐前席的,要坐两边和上席。因为在农村,餐桌一般是四方桌,而且大多面对大门,坐在前席,等于挡住了主家一天的财运。这有点易经的味道,也带有一丝精湛的人生智慧。

相比于父亲的急躁,同样当过兵的二伯父就平和多了。小的时候家里穷,抗美援朝征兵,15岁的他虚报年龄瞒着父母报了名。上甘岭战役中,当只身一人困在山顶时,面对山下数百名美军,他把帽子悬在树枝上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并从山头的不同位置往山下扔手榴弹,经过一晚战斗,终于击退敌人进攻。他总是含着泪,讲战争中的事,讲那些死去的战友,甚至为战友死去而他活着而羞愧。组织一次次问他有什么要求,也总是拒绝,以致担任一家市属企业工会主席时,也没有为家人寻求过特别待遇。如今,他80多岁了,经常被请去讲党课。

看着那张朴实的脸,矍铄而瘦小的身材,以及屋前长年葱郁的菜园,我常想到周敦颐。是的,是那个写下《爱莲说》的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族谱中夹着一张叠得整齐的发黄的报纸,是二伯父夹进去的。上面有一篇感叹濂溪墓园毁弃的文章。濂溪,很多人知道,是周敦颐的号,也是他家乡的地名。对于他,我只能像别人一样,通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名濂朝暮箴”“田间有清水,清泚出山心”等文字,品味他的那份洗炼婉约和透明清澈。这些品质,是不是在岁月的洗礼下,一路辗转,回到某个后人身上?

家之有谱,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也。上世纪80年代,有族人自台返乡探亲,感时过境迁,族人相遇视若路人。为承前启后,动议修谱。一时间,不怎么走动的族人活跃起来,有些冷清的宗祠热闹起来。因为找到自己祖先,每个人以为身体和灵魂,找到了归宿,因为流着相同的血,大家说着亲切的话,生发出强烈的家族情怀。而那些祖辈们的足迹,更是在修订的族谱中清晰出来,他们从可以追溯到的吉安,到萍乡、浏阳、醴陵,发散到全国各地……

父亲的记忆也只可以延伸到他的祖父。一个秋意浓浓的晴天,父亲带着我前往老关镇枫树湾,找寻他的足迹。循着弯曲平整的水泥路,我们一路前行,当来到那个低山环绕的山村,明朗宁静的光辉中,看到那些淳朴的族人,看到他们略显零乱的屋子以及屋前略显干枯的菜地,那一刻,尽管祖辈们当年生活的痕迹随着时光已经脱离,但某种精神上的东西,却从心里苏醒过来。原来,这些东西,一直印刻在他们和他们的后人身上,支撑着从过去走到现在,直至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方日报江门举办世界读书日沙龙活动梁启超孙女分享父辈祖辈爱国故事南方日报讯 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主题为“传承——分享启超家书,传承良好家风”的沙龙活动在江门新会书院
2023-04-25 06:38:00
...有把本分的家风与工作生活结合起来、传承下去,才是对祖辈父辈最好的报答。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2023-03-16 02:26:00
走 在 大 路 上(组诗)
本文转自:铜仁日报我们结婚了比起祖辈我们迟到了,八年按我们的婚龄祖辈的孩子,已三五成群比起父辈我们自主了,一生按父辈的思想我们结婚,纯属另类比起张小妹,比起杨大姐比起村子里的同龄
2024-02-09 11:00:00
三个家庭,三代从军——福建漳州上演参军“最美接力”
...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曾荣获二级红星功勋章。在祖辈、父辈红色精神的熏陶与感召下,郑景伟(中)毅然暂别校园,走上了光荣的从军路。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爷爷郑建春1976年
2023-09-12 20:17:00
...讲述着岁月的流逝变迁、故乡的发展变化。丹平堤浸润着祖辈父辈们奋斗的辛勤汗水。听爷爷说,以前这里是一片乱石滩。为了向荒滩要粮,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村民,在政
2023-05-08 18:05:00
...姆又考虑到水平参差不齐、雇佣费用高等因素,因此,由祖辈们参与带娃已成社会常态。但祖辈们带娃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比如,“隔代宠”的相处模式,容易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变得任性娇气。
2023-07-05 00:46:00
黄德成:护林员的初心不改
...,当时只是觉得山上“耍事”多。后来慢慢长大,见证了祖辈父辈在这片森林里倾注的汗水,耳濡目染,如今每次放假回家,马圣桐都会跟着外公一起巡林守卡,学习护林知识。“春节、清明是市民
2024-09-10 00:55:00
逐梦赴戎装,接力报国情
...的国家!”黄子智一家人五代都从军,今年,黄子智刚从祖辈们手中接过接力棒,从上思中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武警部队特种警察学院,光荣与梦想在这个平凡的家庭薪火相传,红色基因在
2023-08-12 17:57:00
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8周年阅兵
...,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忆不会消亡。我们应当无愧于父辈、祖辈或曾祖辈的功绩。他们保卫了祖国,粉碎了纳粹主义。今天,我们在保卫我们父辈、祖辈或曾祖辈曾为之战斗的东西。我们向所有为了我
2023-05-09 13: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