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营救十三勇士,汉章帝派出去七千人马,仁慈令人动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23:13:00 来源:戏说三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历史上,从不缺少惨烈的战争,也不缺少誓死捍卫城池的英雄。然而千里驰援只为救援26个守城的壮士,历史上却也仅仅只有一次,拼死杀敌容易,坚守很难,但是铁骨铮铮的汉子用他们的行动,书写了弹尽粮绝后的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为营救十三勇士,汉章帝派出去七千人马,仁慈令人动容

汉朝时期,边关西域充满了血雨腥风,一直都不平静。为了夺取更多的既得利益,战争总是毫无征兆地一触即发。经过了几代将领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不懈努力,平定了西域和车师国,并且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派耿恭、关宠两名战争经验丰富的大将镇守城池。

永平十八年,就在大汉为刘庄奔丧的时候,匈奴军趁乱攻打耿恭,汉军在苦苦支撑几个月后,粮食殆尽。匈奴军借此机会意图劝降,没想到耿恭底气十足,将他们派来的使者烤了吃。

为营救十三勇士,汉章帝派出去七千人马,仁慈令人动容

匈奴被彻底激怒,加大兵力围困耿恭。此时,汉章帝接替刘庄即位,但是在收到耿工的救援信时,早已过了大半年,尚不知道耿恭是否还活着,到底是不是值得派兵营救他们。

当时汉章帝只有18岁,他懂得不是太多,所以群臣商议了一下,有一部分人说太远了,具体情况不清楚,将士在不在还不知道。这个时候司徒鲍昱在大家都认为不救的时候,挺身而出,他说了一番话:“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大意就是:那些军队现在正处于危难之时,我们放弃了他们,纵容匈奴人杀我们的士兵,那些都是忠贞的士兵,今天竟然被匈奴人肆意杀戮,今天不救这些人匈奴人再次犯我边境,已经伤心的士兵们,陛下如何能够驱使他们呢?

为营救十三勇士,汉章帝派出去七千人马,仁慈令人动容

汉章帝一听直接拍板救援,最终决定派出七千人马,从洛阳去营救远在今新疆喀什的耿恭部幸存守军。笔者查了下,如果按照如今的铁路线应该是2950公里。在东汉时,至少得在3000公里以上。

第二年的正月,救援的汉军才赶到。此时包括耿恭在内只剩下十三人。当听到兵马之声,以为匈奴又派来援军,感到绝望。当听到朝廷派部队救援时,十三名衣衫褴褛的守军抱在一起,齐呼万岁。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西域各国无人敢欺辱汉朝士兵,在内汉朝士兵无不鼓舞,都愿意为汉景帝孝以死力。

为营救十三勇士,汉章帝派出去七千人马,仁慈令人动容

当年汉朝为何派七千铁骑跋涉千里营救被匈奴围困的13名汉军?因为这13人,代表的是汉朝军队,不远千里救援这13个人,一方面为了震慑其他西域国家,另外一方面安抚朝廷内的汉朝军队之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1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班超与汉朝的西域策略:外交与武力的结合
...重组上,没有人会关心万里之外的疏勒城。直到新继位的汉章帝,坐稳了皇位,疏勒城的事情才再一次提上了帝国中央朝廷的议事议程。汉章帝组织朝廷公议疏勒城救援问题,大部分朝臣认为疏勒远
2023-10-25 08:41:00
以夷制夷的策略是谁提出的?
...命。班超在架橐城与疏勒国首尾呼应,坚持了一年之久。汉章帝刘炟继位后,认为班超势单力薄,便令其撤离西域班师回朝。结果于阗国的百姓都不愿其离开。疏勒国的官员甚至以死相救。班超见此
2023-06-30 14:12:00
耿恭和关宠百人守孤城,大汉十三将士书写戈壁上的传奇
...队突出一条血路,派人将求救血书送到汉帝岸前。此时的汉章帝刚刚即位,虽然也是雄才大略之人,却由于明帝去世,朝政不稳,无暇西顾。 一场持久的防守战从春季打到了冬季,又从冬季打到
2023-04-16 12:42:00
...告急军报上达洛阳时,时间已是8月,汉明帝正好去世,汉章帝继位,正在国丧时,派不出救兵应急。无奈之下,耿恭、关宠只得在遥远的孤城坚守以待。还好,车师后王夫人因祖先是汉人,有体恤
2024-06-20 16:34:00
为何霍去病那么有名,东汉的窦宪就名气稍弱
...致这个计划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最后,在汉明帝去世,汉章帝即位之后,汉朝还是重新控制了整个西域。至此,汉朝已经在战略上,对北匈奴完成了合围。当时的北匈奴,可谓是三面受敌。西边是
2024-04-26 22:24:00
浴血奋战,东汉西域都护府的传奇与血性
...乎国家荣辱和生死存亡的辩论正在进行。当时刚刚登基的汉章帝面对着两派不同的意见:一派是以司空第五伦为首的大臣们,他们认为西域远离中原,路途艰险,救援无济于事,只会白白牺牲更多的
2023-10-04 05:33:00
比张骞更传奇,堪比卫青霍去病,一人勇闯西域,30年收服了50
...的庇护后,只好与疏勒王互为支撑,坚守抗击了一年多。汉章帝即位后,考虑到班超势单力薄,同时也力求自保,无意反击匈奴,于是对班超连下数道旨令,要求其返回汉朝。此令一出,疏勒国不淡
2024-02-23 22:02:00
耿恭最后为何被永不叙用
...次行动。然而,当耿恭于76年回到洛阳,两年后的78年,汉章帝却把他抓捕入狱,削夺他一切职务,并把他撵回老家,从此永不叙用。这是怎么回事呢?“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大家都耳熟
2023-06-08 15:11:00
班超文能外交武能守疆,对华夏民族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另一面是兵临城下的叛乱国;一面是汉章帝召其回朝的压力;另一面是已平定国家的子民的苦苦挽留。班超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深思熟虑之后,班超决定继续留在西域,并且
2023-02-16 23: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