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新型健康网络“DNA模式”,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0-29 13:42: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将来我们可能用一些AI(人工智能)来辅助(医疗服务)。比如在家中,(可以通过)一些穿戴技术来完成血压监测、心电监测、帕金森患者的监测。通过AI、上门护士、互联网医院,就把‘家庭医院照护’的体系建立起来。”近日,在第三届医院高质量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提出了该院构建的新型健康网络“FAH-DNA模式”。

“FAH-DNA模式”以中山一院(FAN为中山一院英文缩写——记者注)为核心,依托医生(Doctor)、护士(Nurse)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3个载体,通过区域医疗中心、社会康养合作机构、家庭健康照护服务及互联网医院等路径,将优质医疗服务送达社区、家庭。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肖海鹏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新型健康网络的建设,高效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使老百姓就医的可及性、公平性、同质性得到保护”。

“DNA模式”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落地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有序推进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基本覆盖医疗资源薄弱省份。

国家医学中心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称“双中心”,但二者功能定位各有侧重。肖海鹏说:“国家医学中心重视技术攻关,解决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而区域医疗中心,则瞄准优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建设目标是‘群众危急重症、疑难病症基本在省域内得到解决’,实现国家顶级优质医疗资源的‘定向放大’。”

中山一院是全国首批8家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之一,在“DNA模式”下,其选择多地医院作为合作共建对象。

中山一院将接触到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伯明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外国高校、研究机构的医学资源,用来帮扶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医院及社会康养机构。

肖海鹏展示了一张树状关系图:“DNA模式”作为树根,吸取了来自众多海外高校的“养分”,“国家医学中心”是树干,而枝叶部分覆盖了大湾区、长三角、广西等地的区域医疗中心,还延伸到了阿联酋、老挝、多米尼克等国家。

“DNA模式”辐射带动体系中各级单位的发展

中山一院对口建设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以下简称“广西医院”),已于2023年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中山一院总院与广西医院建立了轮转机制,在广西医院落实筹建时,中山一院派出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鼻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健领衔赴桂。他平移了中山一院各项管理制度及体系,包括信息化体系搭建等,又根据广西属地要求,带领团队制定医院工作制度377项。

随着专家资源“下沉”,广西多项医疗技术实现零的突破。肖海鹏介绍,广西医院在自身能力提升的同时,又向下帮扶了5个地级市的10家技术协作单位,一年多里,已轮派超过500名医务人员,在神经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等领域开展了院内首例技术106项,团队还组织完成了广西首例罕见病庞贝病治疗,成功救治了一名越南籍患儿。

在半小时就能到香港、澳门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广州南沙,中山一院布局了南沙院区,并以此为中心打造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为急重症患者的院间输送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与中山一院开展合作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首席医疗官克雷格·邦内尔表示,在南沙院区,他们看到了中山一院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最新布局。比如智慧一体化物流系统,采用智能轨道物流系统、智能气动物流系统、智能导车机器人物流系统、被服动力收集系统、厨余垃圾动力收集系统,实现了院内物流高度智能化。

记者了解到,系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布局得到了同处在南沙区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支持。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副院长刘秋生介绍,医院借此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如胃肠外科马晋平教授团队和港科大(广州)温维佳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开展三维模拟重建肠镜镜身状态实时显示辅助技术的探索。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升级家庭照护与社会康养服务

高质量医疗服务,意味着患者“求医”逐渐转变为医院“送医上门”。

“送医上门”一方面在于完善建设网络医院,让医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看诊;另一方面在于建立起家庭医疗照护体系,让病人在家里也能得到三甲医院高质量的照护。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发起订单,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收订单,指派医护人员上门服务,为居家养老和慢病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023年年底,中山一院宣布与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共同建设肿瘤研究中心,在“家庭医院照护”领域共同探索新模式。克雷格·邦内尔提出了居家护理的好处:让患者吃得更好、减少感染风险、节省医疗支出,家人陪伴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类比“网约车”“网约家政”的概念,中山一院把上门服务的医护人员称为“网约护士”。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6个省、直辖市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的试点地区。当年7月,中山一院健康教育部主任护师林芳宇牵头,与副主任护师谢凤兰一起筹备成立了一支护理上门服务的团队。

2022年12月,一名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刚做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几个月的幼儿在家中接受了中山一院“网约护士”输液港导管维护与血常规等采血检查。由于孩子术后一直需要服用抗排异药物,属于低免疫力人群,到医院就诊有诸多不便。每两周预约一次“网约护士”上门解决了这一困难,“网约护士”还能在护理之余为其答疑解惑。

林芳宇介绍,为保障“网约护士”医疗行为安全,医院采用护士双人上门服务,做到全程“留痕”;医院为护士购买相关保险,并保证其经济收入,以提高护士们的积极性。

要在家中实现与医院同质化的照护,也意味着更多挑战。比如,医院如何及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从而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介入?

“未来,依托AI技术、可穿戴设备等,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实时掌握居家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肖海鹏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 实习生 陈宇龙 赖魏楚【编辑:邵婉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9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紧张的问题,也能提升居民的医疗服务体验。精细化管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基层卫生管理可以实现对居民健康信息的精准分析和管理,为个性化、精准化
2024-06-14 07:28:00
...资源更好惠及基层,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的马海阿呷对接手术,让曾长期卧床的吉约沙果实现自主行走,给镇卫生院医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健康列车
2024-11-06 06:03:00
...优势,构建与自贸港相适应、具有“三亚特点”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工作内容明确了5大任务和18条具体举措。一是推进市、区医疗管理和服务水平同质化,通过牵头医院选派执
2024-06-01 00:02:00
...院院长张文风在作大会发言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构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议。张文风提出,应由政府主导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强化顶层规划设计与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坚定维护公共医疗卫
2023-01-16 12:56:00
增进民生福祉|东营卫健聚焦民生“小切口” 守护百姓“大健康”
...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就诊需求。 注重创新模式,稳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拓展延伸服务范围,精准对接群众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着力打造适老化环境,推进
2023-09-23 22:26:00
“辖区群众受益,基层医护人员也受益”
...损伤以及术后功能障碍。“三甲医院专业团队+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专业骨科诊疗+家门口方便住院”逐步实现了“基层首诊、医院手术、社区康复”的就医模式,并得到了周围群众的高度认可
2024-01-10 04:46:00
...射周边5个村,为片区内近万名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截至目前,遂宁市“联村卫生室”年度累计门诊量达到20万余人次,住院治疗达到4000—6000人次。“有病治病 无病
2024-02-08 11:28:00
基层医疗“强起来” 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10多年了,每逢冬天都会频繁发病。长期以来,当地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有限,为了得到可靠的治疗,他只能颠簸辗转到海口、三亚的三甲医院看病住院。除了老伴儿,在定安县工作的子女们也只能
2024-01-27 03:51:00
山东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构建紧密型医共体模式
...街道琵李社区的李博,对于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中医特色医疗服务感到很满意。据了解,该街道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对接优质医疗资源,邀请专家定期坐诊,开展
2023-12-13 14:56:00
...新,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等问题,推动全区医疗服务向新、提质发展。创新服务模式,群众健康更有保障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想群众健康更有保障,就要不断
2024-05-29 12:2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