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杨家将忠君爱国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可谓是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特别是两狼滩血战,杨令公被围,杨七郎突围求救,却被潘仁美射死,而杨令公则不愿被俘,撞死于李陵碑前。
这故事很感人,但也只是个故事。艺术创作要半实半虚,才能打动观众,俗话说,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这才是一部成功的艺术创作。这杨家将的故事,也不能脱离这个概论。也就是说,杨家将的故事,还是虚构得多。
但要明确的是,杨家三代为国戍边,实实在在为国之栋梁。特别是杨令公的不屈而亡,更是其忠烈的表现。但其的身亡与故事的描写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基本上可以算做三分实七分虚了。这里首先要更正一个错误的地方,那就是杨令公的主帅叫做潘美,而不是演艺中的潘仁美。由于他是整个事件的关键性人物,所以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下这个人。
潘美
潘美,宋初大将,北宋开国元勋。出生军人世家,于后汉年间从军,一直追随后周世宗柴荣。在柴荣登上帝位后,逐步成为了统军的大将。在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潘美为宋朝的统一之战屡立战功,与曹彬等人一起被誉为当时的名将。在赵光义即位后,潘美继续得以统军。
公元986年,赵光义发起了第二次北伐,兵分三路意欲收复幽云十六州。其西路主帅为潘美,杨令公杨业为副,执行战略迂回,配合东路主力收复失地。但由于东路曹彬失利,宋军全线撤退。这时,赵光义给西路的任务是掩护山后四州百姓撤退。
按理说,兵贵神速,撤军也是一样。东路主力已经溃败,其余两路就应该及时后撤,避免被辽军包抄。但赵光义模仿赵匡胤攻北汉时迁徙北汉百姓,以充实己方削弱敌方,也要迁徙敌境的山后四州的百姓。只是他忘了,赵匡胤的迁徙,是在宋军获胜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此次伐辽失利,宋军本应以安全后撤为主,不想志大才疏的赵光义又想起了这一出,最终导致了西路的溃败,杨业的身死。
接到皇帝的命令,西路军的领导班子立刻进行了会商。前面说过,西路军的主将是潘美,副将是杨业,但真正掌大权的是监军王侁。在宋代,惩五代武人跋扈之弊,极力消除武将的权利,给军队派监军就是赵光义的一个手段。监军在军中代表着皇帝,虽然是副手,实际权力非常大。在商讨中,杨业认为应该整顿好军队撤退,但皇上有令,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多带百姓撤退,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但王侁认为,西路有数万精兵,应该和辽军一战。双方争执不下,而主将潘美却不表态。
僵持之下,王侁放出了大招,他隐晦地指责杨业为北汉降将,在此紧急关头不肯与辽军作战,是怀有异志。杨业听言悲愤的只得以死明志,请令率先迎击辽军。在行前,他流着泪告诉潘美此行必败,希望潘美在陈家谷设伏,他将辽军引至此,宋军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潘美答应了他。事后看,如果真的如杨业之言,此次宋辽战争或许结局还能改变。也正是由于潘美的失约,才导致了最后他被赵光义严厉的处分。
看到这,我们多少会感到一丝奇怪,潘美好歹号称开国名将,怎么表现得却是如此的平庸。其实,这和当时的政治氛围有关。我们说过,宋朝开国后的一个重要的国策就是崇文抑武,从杯酒释兵权,到派遣监军,到最后赵光义在战前亲绘阵图,统军大将必须依图布阵,对武人的裁制一步紧似一步。而作为潘美本人,是开国元勋,先帝的重臣,更是得到着赵光义的关注。潘美虽然仍然掌兵,实际上他却是处处示弱,以保全自己。因此在军中,王侁虽然是监军,其实与主将无异,在大事上潘美基本上不发一言。
最后的结局也正如杨业的估计那样,宋军失利。但由于潘美的失约,导致了宋军的彻底失败和杨业的被俘。这里,杨业的死和小说是有区别的,小说是杨业撞碑而死,历史上却是杨业被俘后绝食而死。而且,当时杨业是身率二子:杨延玉、杨延昭,与敌军死战。最后,杨延玉战死,杨延昭也就是小说中的杨六郎赶到潘美军中求救,被潘美拒绝。随后,杨延昭面见赵光义,告知了事情的原委。赵光义本就为丧失了杨业这样的大将而郁闷,在得知真相后大怒,对责任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王侁革职流放,潘美降两级。要知道,宋朝优待大臣,一般不予以屠戮,流放就是最严厉的处置了。虽然作为皇帝的心腹,但监军王侁责任最大,流放这种顶格的处置自然在所难免。而明哲保身的潘美,也罪责难逃,被降两级。
其实,就如上所言,潘美也是有苦衷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实在是没有太多的选择。特别是面对赵光义这个自负,猜忌心又重的皇帝,如何保全自己是他考虑最多的。至于杨业和王侁的争论,在我看来,潘美作为一代名将他能看不出来谁对谁错?但为了一个北汉的降将,而得罪皇帝的心腹,他是不会这么干的。对于他的作为,我们可以看作是自私,但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之举呢?
对于潘美的本性,有一件事有一定的说服力。在赵匡胤发动政变后,他带人进入后周的后宫,见到一妇人抱着一幼子,得知是柴荣的儿子。赵匡胤问手下怎么办,赵普等人劝他杀掉,而潘美却一言不发。赵匡胤问潘美怎么办,潘美回答:我若劝你杀掉这个孩子,对不起有知遇之恩的世宗;劝你饶过这个孩子,你就会怀疑我对你的忠心,所以我不知道如何开口。如此可见潘美的为人还是有自己的准则的,不是小说里说得那么卑鄙。但无论如何,杨业的死和他脱不了干系,因此被后世演绎批判,这大概就是他的宿命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20: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