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高舜礼:非遗只有应用,才能永续传承(组图)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10 13:54:00 来源:中国网

2024年10月中旬,本人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考察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前往仁俊院、青海热贡夏吾唐卡画院、青海冉娜热贡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同仁市唐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德吉小厨房、郭麻日古堡、隆务寺等处,感受了丰富而独特的热贡艺术和非遗文化,对非遗传承与旅游开发的相互赋能有所感触。

高舜礼:非遗只有应用,才能永续传承(组图)

热贡艺术产生于13世纪的黄南藏族地区,主要是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主要题材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为主,也有一些世俗化内容。我认为,通过引入专业的旅游开发,可对热贡艺术的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有所助力,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和谐发展之路。

高舜礼:非遗只有应用,才能永续传承(组图)

一、提高对非遗传承的认识水平

任何非遗都依存于必要的客观环境,核心是能够不间断地应用,凭此才会可持续的存在(产生或生产)。只有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厚植可生存的土壤,创造更多的现实需求,非遗才能传承下去。保护不意味着与现实相隔绝,就如大熊猫的救助工程,最终还是要野化放生,永远孤立于一隅是很难的。因此,非遗不能仅在传承人、传习所、博物馆中循环,还应该主动走向民众、走向生活、走向应用。

要把热贡艺术保护和传承好,提高认识水平是很重要的。没有充分意识和正确认识,在现代化进程和强势文化夹击下,任何非遗都很难可持续地传承。

--要提升干部的认识。干部处于决策和引领地位,是否能够自觉认识并身体力行,对非遗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记得边疆省份的一位领导说,20年前他到地州参加民族节庆活动,发现当地绝大多数干部不穿民族服装;如今这种现象已有很大改变,不仅干部群众自觉穿着民族服装,就连所居住的城市风貌也日益充满民族风情。

干部认识水平提升的最重要表现,应该是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与非遗,如云南红河州立法保护元阳梯田世界文化遗产,青海省出台推进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黄南州正致力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条例(暂行)的立法。思想认识准确到位了,非遗保护就有了可靠保障。

--要提高匠人的认识。其中,中坚力量是非遗传承人,他们是非遗传承的核心动力。中国人有传承文化和历史的源远流长的风范和传统,如耕读传家、书香门第、中医世家等;如家风家训的传承、工匠技艺的传承、文房四宝的传承、医学门派的传承,都是这类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赓续。传承者只有对职业和事业发自内心的坚守、尊重与热爱,才能将非遗代代传承下去。在此基础上,才会有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要提高民众的认识。主要是在生活方式、习惯、氛围和场景上,要有一份对传统的感情和尊重;只有当地人自觉地去做,外地人才会认识和敬重。我20年前在滇西北挂职,发现对民族服饰忠诚度最高的是中老年妇女,距离城镇越远的村寨就越完好地保持着传统习惯,其中就有很多的非遗元素。世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也不乏保持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如苏格兰男人穿着的裙装;新西兰毛利人的迎宾仪式;日本人的民俗节日与婚庆着装,所反映的都是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有了这些,非遗传承也就自然而然、润物无声。

高舜礼:非遗只有应用,才能永续传承(组图)

二、扩大非遗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非遗只有应用,才能存续不断,这是最朴素的道理。如某些民族语言的灭失,就因为用得人越来越少;非遗要保护和传承,就得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应用,包括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这方面的例子在现实中有很多。

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村的银饰锻制是国家级非遗,全村现有银饰品打造企业100多家,带动5600多人就业,银器产值高达26亿元。非遗发展到这种程度,可持续的传承就应该无虞;广东“香云纱”(也叫“莨绸”)是一度失传的天然面料纺织技艺,通过科技攻关和技艺复原,终于重新复活起来(国家级非遗),一经面世便在市场畅销不衰,使得持续传承有了可能。

青海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到2022年末有唐卡画师2.16万人,以唐卡为主的热贡艺术营收13.07亿元。但由于每幅唐卡动辄售价一二十万,即是方寸尺幅也价格不菲,绝大多数游客望而却步,能否向文创化、纪念品化发展,以提升它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便成为值得探讨的一大问题。我参观山东淄博华光国瓷的艺术陈列馆,就看到黄胄等著名画家的代表作被烧制到瓷盘上,成为活灵活现的艺术品;若参考这一路径去思考唐卡艺术的活化,对广大游客来说将大幅降低选购门槛,对唐卡艺术传播就是开辟了广阔天地。

高舜礼:非遗只有应用,才能永续传承(组图)

三、营造大国工匠的传承空间

黄南州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内,已有包括热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在内的2家4A级旅游景区、热贡唐卡艺术风情小镇等,更有散落各处的诸多热贡文化传承人的工作室、传习所。我实地考察了三处院落,发现那儿既是非遗传承人的创作和工作空间,也是艺术展陈、研学体验、旅游接待场所,共性问题是空间不够开阔,对非遗传承和旅游接待造成一定制约。

这方面可借鉴浙江省的一些扶持政策。我在浙江丽水的龙泉市、金华的东阳市,实地考察过几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越窑青瓷、龙泉宝剑和东阳木雕的艺术馆(传习所或工作室),都是占地面积达6亩地的宽敞空间,是当地政府给予这一层级艺术家特有的扶持政策。今年,浙江省政府又出台支持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的政策(浙政办发〔2024〕22号),强调“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其中之一是“鼓励各地利用现有房源或新建楼宇支持历史经典产业企业和大师工作室集聚发展”。

有些省市在这方面也有集中建设园区、小镇的探索,期望把某一门类的非遗传人、能工巧匠聚拢起来,形成一种“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效应,结果却以失败告终,有关教训值得很好加以汲取。

高舜礼:非遗只有应用,才能永续传承(组图)

四、拓宽游客欣赏非遗的平台

对非遗传承来说,旅游既是重要的助力因素,也是受众群体的先行者。通过专业的旅游开发,可让非遗资源变为旅游欣赏、体验和消费的对象,从而让非遗传播与传承有更宽阔的载体与平台。

--旅游吸引物。包括景区但不限于景区。与非遗相关的民俗村落、博物馆、传习馆、制作工坊,都可开发为旅游观赏、研学体验的场所。就热贡文化来说,包括唐卡、堆绣、泥塑、木雕、彩绘、壁画、石刻等,只要配置必要的接待条件,作品展陈、加工制作、抢救修复、传习场景都可成为旅游关注点。一般而言,如果是冶炼铸造、陶瓷烧制、琉璃加工、工业化生产,则需建设专门的旅游参观廊道。

高舜礼:非遗只有应用,才能永续传承(组图)

--旅游食宿交通。对于游客来说,餐饮既要有当地特色,包括食材、烹技、口味和氛围,也要有普适性、可食性,让各地游客都能接受。拉萨有一家叫“喜藏”的餐馆,主推以内地厨艺烹饪藏地食材,就很受入藏游客的青睐。无论是当地的民宿或客栈,还是酒店、宾馆,都应尽量体现在地文化和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非遗文化,而非没有特点的一般商务住宿。短途的旅游交通,应在适当场景下充分运用牦牛、骡马、骆驼、毛驴,也可加以装饰和打扮作为旅拍的道具。

--旅游娱乐。包括观赏戏剧、曲艺、演奏、歌舞、节庆等。黄南州发自民间的藏戏团(队)有18家,藏戏从业者600余人,有“藏戏之乡”称号的村子还搭建戏台,显示了丰厚的旅游娱乐资源,关键是创造一些适于表演的场合和舞台。如云南迪庆德钦县的“藏家乐”,就为民间艺人大展身手创造机会;民族节庆活动也对游客有着不小魅力,如热贡六月会、土族於菟舞、隆务寺正月法会、尖扎冬春季“射箭”等,都能够吸引游客观演。

--旅游购物。民族地区可开发的文创和旅游商品,有广泛的素材、形式和范围。如云南丽江纳西族的象形文字,被文创化为旅游商品;四川九寨沟的文创作品,有的把佛教题材画在小块石头上,也深受游客喜爱;黄南州的热贡文化,更是富有文创开发的大量亮点。

高舜礼:非遗只有应用,才能永续传承(组图)

五、遵循借力旅游的基本规则

非遗保护与传承有若干原则和红线,我赞同这类的观点:不能将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解为一般的经济开发区和文化产业园区,不能以保护名义建设所谓的主题公园、产业园,不能以旅游发展之名搞各种形式主义的楼堂馆所。同时,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遵循借力旅游的基本规则:

--紧扣旅游消费需求。要吸引尽量多的游客前来,就得考虑游客的欣赏偏好、停走节奏、价格幅度。我几年前去云南大理剑川,有一家获得旅游商品金奖的黑陶作坊,产品变得非常畅销,作坊主人便让学习木雕手艺多年的儿子,立马改学黑陶制作,这就是对应市场需求的积极反应;与之相反,不管游客喜欢什么款式、承受多高的价位,依旧我行我素、闭门造车,那么做的结果必定是自寻碰壁。

--兼顾传承与创新。既要考虑遵循传统,也要积极加以创新,非遗才会永续传承。我在云南挂职期间得知,今日看到的白族“风花雪月”服饰,直接受到电影《五朵金花》道具的影响,此前的样式与此有较大差别;玉溪花腰傣的传统服饰,娴熟地穿戴也要2小时以上,当代版的服饰则要简便多了。或许有人不认可这种演变,但无法阻挡发展的现实;就如同今日的“汉服”、“唐装”,既有传统服饰的痕迹,又有新时代的影响,认可与否都改变不了传承大流。

高舜礼:非遗只有应用,才能永续传承(组图)

--循序渐进加以开发。即非遗利用应与市场规模相匹配。一地非遗资源的旅游利用,需要充分地市场调研,根据客源量大小和资源类型,有所规划、策划、设计、布局,一口难以吃成胖子,旅游发展也很难一鼓作气。一哄而上,雷同开发,最终只能枉交学费。

--专业化的宣传营销。将某地的非遗之旅纳入全国旅游线路,属于政府旅游形象和产品发布的宣传,未必能够引领客源市场的现实选择;以行政力量让景区减免门票,期望以此拉动客源市场,并非专业性的旅游思维;靠狂轰滥炸式的网络战,拉升某地为一时“网红”,更非可持续发展的理性之举。宣传营销应基于旅游产品开发状况,而非毫无底线的大吹、胡吹、滥吹,只有对应主要客源市场、新老媒体并用、讲究以产品和服务吸引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2007年以来,我国已设立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实验区。如何让非遗资源密集的地方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传承之路,正在紧锣密鼓的探索和实践之中,期望热贡艺术在文旅融合道路上行稳致远、大放光彩,走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郭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0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同仁文旅】生态与艺术的交响 自然与文化的交融
...暨“生态里的唐卡·唐卡里的生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唐卡)户外精品展活动在隆务镇牙浪村生态林拉开帷幕。州委副书记、州长扎西才让,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及启东市党政代表团出
2024-08-29 18:20:00
德吉措:一针一线指尖生花
...3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同仁市隆务镇吾屯下庄的青海冉娜热贡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冉娜公司)。在产品展示大厅里,冉娜公司总经理德吉措带着绣娘在直播间售卖刺绣文创产品。“我现在
2024-03-07 11:30:00
...不断增强特色产业质量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核准黄南州热贡画院、黄南州藏蕃唐卡艺术有限公司2家热贡唐卡企业在其生产制作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4-05-10 13:54:00
...”用标零的突破。绿色带动,推进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推广应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产业带动,服务创建工作。今年,全省新增有机产品获证组织21家、证书35张,分别较去年增
2023-08-09 12:25:00
品足球盛宴 享高原臻品 游大美青海 赏山水黄南
...治州品足球盛宴 享高原臻品 游大美青海 赏山水黄南黄南热贡艺术队张海麟 摄队徽寓意:黄南热贡艺术队:以热贡唐卡和黄南州特有的六月会文化作为队徽设计的主要元素。底色四块拼图,黄
2024-05-18 00:41:00
赞!完德尖措受邀参加央视春晚
...中,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龙树画苑画师完德尖措受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的邀请,出席中央电视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并和其他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抗击新冠
2023-01-22 08:18:00
惊!一部唐卡奢侈品牌手机在北京拍出49.45万
...大师御用泥塑及唐卡画师拉浪当智亲笔绘制,是三代青海热贡唐卡非遗传承人血脉和技艺的集中展示。画作以珍贵黄金、珊瑚、绿松石等纯天然矿物为颜料描绘,佛身庄严神圣,色彩绚丽,生动明快
2023-06-16 12:26:00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条细腻,材质独特……2009年,唐卡与堆绣、泥塑等以“热贡艺术”的名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同仁,藏语称“热贡”的这片金色谷地,艺人们在传承中创新。近年
2024-09-14 10:52:00
风雨中的对决 喧闹了隆务河畔
...高原足球”超级联赛第五轮黄南主场比赛正式打响。黄南热贡艺术队和果洛格萨尔队在黄南藏族自治州体育场展开了一场令人心潮澎湃的精彩对决。这是“青超联赛”黄南主场的第二场比赛,也是两
2024-06-24 18:4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唐槐电子与装备制造园区的阳光三极智能煤矿感知装备产业化项目钢结构厂房日前正式竣工,标志着这一省级重点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2025-11-02 06:46:00
摄制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王育民11月1日晚,唐山籍青年歌唱家吴琦独唱音乐会在唐山大剧院举办。她用歌声回报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用音乐诉说不变的乡情。
2025-11-02 06:54:00
10月31日下午,山西公安英模“五进”法治宣讲太原专场首场活动在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举行,为企业200余名职工代表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2025-11-02 07:17:00
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终选会,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落幕,遴选出精品案例30项、优胜案例67项。太原市博物馆“对望时空·探访古人”项目入选研学类优胜案例
2025-11-02 07:17:00
近日,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阳光出行”社区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与生活场景,在观察
2025-11-02 07:17: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数据里“读”河北(七):“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
雄安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大数据里“读”河北(七)10月27日傍晚时分
2025-11-02 07:3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从省统计局获悉,河北省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11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
2025-11-02 07:3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0月31日,2025河北文旅京津宣传推广周走进天津街区活动在意式风情区举办。河北文旅推介官围绕“徒步长城观秋光”“泛舟运河感秋韵”“登临雄峰赏红叶”“浸润温泉秋康养”“穿越古城寻秋迹”五大主题
2025-11-02 07:41:00
串联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星光·燕赵号”开启秋冬季全新运行计划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陈正)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
2025-11-02 07:41:00
河北社银合作构建“15分钟社保服务圈”将高频业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10月28日,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与金融系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2025-11-02 07:42:00
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
11月1日,居民在宁晋县凤鸣湖公园赏景游玩。宁晋县不断加大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加快城市更新改造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市11月1日
2025-11-02 07:43:00
“田间课堂”体验收获的快乐
10月29日,在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劳动实践拓展基地,学生们采挖红薯。当日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实践拓展基地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日“田间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快乐10月29日
2025-11-02 07:44:00
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开展“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 ”义诊活动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韩丽丽)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守护老年人身心健康,10月28日,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晓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区政协与即墨民建举办“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主题活动
2025-11-01 15:40:00
青岛“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启幕,让老传承“潮”起来
鲁网11月1日讯10月31日,“国际海洋美食之都 青岛食材荟”系列活动之“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在鑫复盛礼记酒店正式启幕
2025-11-01 15:40:00
家校同心育芳华 共话成长向未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二家校座谈会圆满举行
鲁网11月1日讯金风送爽,秋意正浓。为进一步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共促学生成长,10月31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举行高二家校座谈会
2025-11-01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