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9-14 10:52: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行进中国”调研行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人民网“行进中国”青海调研采访团

在你心中,青海是什么样子?

岁序入秋,漫步青海湖畔,群山巍峨、鸥鸟翔集,湖水清澈透蓝,处处奔涌着绿色活力。

行走茶卡盐湖间,细语清波,宛若“天空之镜”,将雪山与草地温柔地揽入怀中。

放眼这片72万多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生态管护员邂逅藏羚羊、藏狐、雪豹已道是寻常。

……

逐“绿”而行、向“新”发力。有一种美,叫青海;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如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得到高水平保护,绿色基因融入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经济产业等各个领域,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守护生命屏障:高原奏响绿色“交响曲”

秋日可可西里,高寒草甸广阔,万千生命跃动,是生机勃勃的野生动物天堂。

驱车行至昆仑山口,用生命守护藏羚羊的索南达杰的雕像屹立在道旁,凝视远方。一群热爱自然的生态管护员,也开启了他们繁忙、神圣的巡山任务。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9国道旁觅食的藏羚羊群。人民网 白波摄

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索南达杰的“后继者”们仍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与藏羚羊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守护之歌。

“作为可可西里的一分子,我们对这片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也肩负着守护这里万千生灵的重任,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生态管护员邓海平和洛周旺索告诉记者。

2017年9月,邓海平在五道梁保护站周边进行巡护时,发现一只受伤的藏羚羊正试图穿越青藏公路。他毅然用身体护住藏羚羊,却不幸先后被两辆小轿车撞飞,导致颈椎严重受损、手指残疾。

这一切值得吗?

邓海平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再遇见这样的情况,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邓海平的故事只是众多守护者中的一个缩影。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种群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时至今日,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从濒危的边缘奇迹般地恢复至七万余只。

青海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完整的生物基因库,同时也是最大的高原种质资源库,其生态价值不可估量。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雪豹救护”这一关键词,海量信息中必定涌现出与“圆掌”紧密相关的各类内容。

这位被称为“圆掌”的齐新章,是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他通过网络平台,专注于介绍栖息在青藏高原的雪豹、荒漠猫、兔狲、猞猁等珍稀物种,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些珍稀生物及其背后的故事。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明星雪豹“大虎”。人民网记者 熊旭摄

而作为在青海湖边长大的孩子,多杰措毛对这片土地上的动物有着深厚的感情。

作为青海湖泉湾保护站的生态管护员,她日常工作包括巡查巡护、监测野生动物,特别是关注青海湖这一国际候鸟栖息地的生态状况。

她准确掌握了辖区内大天鹅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状况,并密切关注黑颈鹤等珍稀水鸟的生存环境。面对黑颈鹤家园被湖水覆盖的威胁,她积极参与人工筑巢工作,为黑颈鹤幼鹤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这片宝贵的土地上,青海如何在守护自然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道?

答案就在这一群群默默守护者的身影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讲述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未来的希望,为青海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提供了生动注解。

释放消费活力:生态文旅谱写“融合卷”

湛蓝的天空、浩渺的湖面、灿烂的油菜花……每年的旅游旺季,青海湖这颗镶嵌在高原上的“蓝宝石”,总是吸引着各地游客。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夏季,青海湖碧波荡漾,湖畔草地青翠、油菜耀金。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我能骑它跑几步吗?它的小辫儿真好看!”来自江苏的小游客对湖畔的白牦牛十分好奇。

这是青海湖景区与附近的莫热村共同推出的骑牛骑马体验项目。此外,新增的热气球、沙滩摩托、无人驾驶车辆等项目,也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旺季我每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牧民尕玛本笑着说。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青海湖主景区,游客与“扎着小辫儿”的白牦牛合影。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截至今年8月,青海湖主景区接待游客15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8亿元。与此同时,青海湖推动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绿色的湖水、白色的“沙滩”以及盐湖独特的“天空之镜”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茶卡盐湖和察尔汗盐湖,在开采矿产的同时,也深挖旅游富矿。

上半年,茶卡盐湖、茶卡壹号盐湖景区接待游客1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650余万元。察尔汗盐湖景区接待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倍。

在生态资源之外,文化资源也为青海释放了消费活力。

“这幅是用唐卡技艺画的当代劳动者,这幅画的是传统山水……”“好多成品一上市,就被客户订走了,还会提出新的定制需求。”在同仁市吾屯村龙树画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扎西尖措说,艺人们用传统唐卡技艺讲出新故事。

构图严谨,色彩鲜明,线条细腻,材质独特……2009年,唐卡与堆绣、泥塑等以“热贡艺术”的名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同仁,藏语称“热贡”的这片金色谷地,艺人们在传承中创新。

近年来,龙树画苑年生产唐卡、堆绣、刺绣达500余幅,不仅销往京、沪、川等地,还远销法国、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泊尔等国家。

除了独特风光和文化,青海还有数不尽的特色味道。现酿酸奶、湟源里脊、青海老八盘、羊肠面、土火锅……在西宁市城中区大新街夜市,独特的高原味道让人流连忘返。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西宁市大新街夜市人头攒动,“美食热”激发“文旅热”。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自然生态、民族风情、观光探险……如今的青海,生态旅游新格局正在形成,很多群众也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激发发展动能:绿色经济启动“加速器”

在共和县塔拉滩,昔日光秃秃的戈壁荒滩上,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汇成“蓝色海洋”。板下绿草盈盈,三五成群的“光伏羊”悠然地吃着草料。

牧民杨文生每天赶着自家的400只羊在园区里穿梭放牧。“自从光伏电站架设以来,原先的荒漠变成了优质草场。现在,我们全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他骄傲地说。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光伏板下有羊群,塔拉滩荒漠“绘丹青”,绿进沙成“金”。人民网 马可欣摄

40公里外的黄河上游,龙羊峡的“水”与塔拉滩的“光”奏响绿色协奏曲,源源不断地将水与光转化为绿色电力。

2020年,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投运。一根根电线电缆编织成“电力高速公路”,通过1563公里长的“银丝”将绿色电力从三江源头输送到中原大地。

千里绿电“一线牵”。截至今年,该工程已累计送电超500亿千瓦时,外送范围拓展至14个省份。“银丝”飞渡,高原“绿电”点亮万家灯火。

水丰、光富、风好、地广……依托丰富的绿色电力供给,在青海这片广袤的西部土地上,发展绿色算力产业也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牧民不用跟着牦牛满山跑,只需通过大数据显示屏,就可以看到牦牛的健康状况……这种“神奇”的体验,而今,可以通过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算”出来。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冷凉干燥,年平均气温3.4摄氏度,清洁能源资源十分富集。当前,基地运转所需的电力100%由清洁能源供应,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左右。”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总经理冉永明说。

青海绿色算力产业联盟组建成立,“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青海零碳大数据产业实验室”挂牌成立……而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正加快发展,“绿色算力”品牌影响力正在注入新动能。

在青海,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势头强劲,东数西算、绿色算力蓬勃发展。与此同时,青海也同步发力“生态盐湖、创新盐湖、智慧盐湖、安全盐湖”建设,正加快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富钾一方”的察尔汗盐湖间接丰实了中国人的粮仓。图为盐湖集团一处钾肥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富含钾矿,察尔汗盐湖主要出产氯化钾;富含钠矿,茶卡盐湖主要出产氯化钠(食盐)……在柴达木盆地,每片盐湖都是一个具有开发价值的“聚宝盆”。

青海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青海正逐步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全年生产钾肥70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7%以上,碳酸锂11万吨、增长49.4%,卤水提锂技术国际领先,成功攻克氯化镁脱水这一世界性难题。

800多万头牛羊已实现原产地溯源,有机枸杞、藜麦等成为高原新名片,鲑鳟鱼产量占全国近四成……近年来,青海充分发挥青藏高原“超净区”地理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画卷,正在三江大地徐徐展开。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柴达木枸杞迎来一年一度采摘季。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好风凭借力,奋进正当时。

从祁连山草原到河湟谷地,从雪域高原到柴达木盆地……青海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交出赶超跨越的高分答卷,全力书写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青海篇章。(万世成、熊旭、白波、李依环、赵敬菡、许维娜、马天翼、甘海琼、霍雨佳、马可欣、杨启红)

有万种美,只在青海

点击进入专题

【系列报道】

创新中国 | 湖北篇辽宁篇四川篇陕西篇山西篇江苏篇浙江篇北京篇

品牌中国 | 福建篇云南篇广东篇湖南篇河北篇吉林篇上海篇

投资中国 | 重庆篇海南篇河南篇广西篇新疆篇天津篇安徽篇

活力中国 | 内蒙古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4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380余名内地及港澳台游客开启甘青藏生态之旅
...海”青甘藏旅游专列,将在为期11天的行程中,先后前往青海湖、茶卡盐湖、翡翠湖等青海极具代表性的景区,打卡戈壁、雪山、盐湖、沙漠、草原等景观地貌;与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动物不期
2024-05-20 11:36:00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 | 抢抓“绿算”发展机遇 青海走好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
...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设园、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祁连山、青海湖国家公园加快创建。如今,藏羚羊从上世纪80年代不足2万只增加到7万多只,雪豹已监测到1200多只;青海湖水鸟数量达60
2024-05-24 14:22:00
...向,行程共5天4夜。从神秘古老的西宁塔尔寺开始,领略青海湖、察尔汗盐湖、大柴旦翡翠湖等高原绝美风景,最后到达敦煌莫高窟感受飞天之美。站在“丝路梦享号”的观景车厢里,草原、戈壁
2024-08-19 12:42:00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青海: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资料图:航拍青海湖水天一色。祁增蓓 摄吴晓军指出,青海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重要启
2024-05-24 11:29:00
青海过去五年:国家公园走在前列 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迈出实质性步伐。图为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现场。祁增蓓 摄报告指出,过去五年,青海省治理
2023-01-15 21:23:00
【东方甄选看世界——青海行】畅游“四湖” 遇见青海生态之美
...间,把大柴旦翡翠湖、可鲁克湖——托素湖、茶卡盐湖、青海湖等青海美景悉数纳入直播间,带网友们赏青海美景,品青海美食,把青海特产“带进”直播间,每场直播人气10万+的影响力,让青
2023-07-12 18:24:00
...”青海从省到村共有5750名五级河湖长,覆盖了三江源、青海湖、黑河等全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仅在2024年,河湖长便累计巡护超过11万人次。“如今的江源,所有的河湖都有了守护者
2025-03-24 07:15:00
...祁连山国家公园全面做好设园准备,试点工作基本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正在全面创建中。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达19.0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公园,从全球来讲,也是陆地
2024-05-27 22:44:00
...定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一芯一环多带”政策体系,青海湖示范区创建成效初显。打造东南西北4条生态旅游精品环线,新增38家A级景区,圣源地毯获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柴旦星
2024-01-30 18:1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枣庄市市中区鑫昌路小学在区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佳绩
近日,枣庄市市中区2025年优质课评选结果正式公示,鑫昌路小学教师团队经过反复打磨研讨,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出色的课堂表现
2025-08-16 18:22:0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
2025-08-16 18:29:00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经济把舵定向,以“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四根战略锚链,锁定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面对“十四五收官”的战鼓
2025-08-16 18:29:00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市调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2025-08-16 18:30:00
参龄220年野山参神秘闪现?地点就在……
8月16日,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火爆进行中。估计很多今天去长春农博园逛展的朋友都听说了一件大事情——有一株参龄220年
2025-08-16 18:51:00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演进的当下,空巢、失能、独居老人数量持续攀升,“做饭难、吃饭愁”已成为牵动千万家庭的民生痛点。老年助餐服务的出现
2025-08-16 19:02:00
干部兼职管理,事关公权力运行的规范性与公信力,也涉及对干部正当诉求的回应,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曾明确
2025-08-16 19:02:00
8月15日,太原市2025年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举行,30人获评“太原医师奖”,30人获评“太原青年医师奖”,10人获评“太原优秀公卫医师奖”
2025-08-16 19:05:00
为推动晋滇文旅合作,山西文旅集团联合中国旅行社协会、云南同业机构近日在昆明举办“唱游山西”跨省联动文旅推介会。推介会现场精彩纷呈
2025-08-16 19:05:00
大众网记者 商永恒 东营报道
2025-08-16 19:06:00
情系明集 梦想起航 | 利津县明集乡2025年新入学大学生欢送会圆满举行
大众网记者 许洪胜 李明宇 刘欢 东营报道8月15日,利津县明集乡洋溢着青春的氛围,一场特殊的大学生“欢送会”在这里温情启幕
2025-08-16 19:09:00
吉镜头|长春农博会迎来首个客流高峰
农博园室外展区人气超高农博园室外展区人气超高 农博园美食区人气爆棚农博园美食区人气爆棚 市民品尝美食市民在室内展区参观选购商品 市民选购手工艺品主播现场直播带货 俯瞰长春
2025-08-16 19:23:00
近日,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13名女性驻村辅警组成的“枫警娘子军”队伍“出圈”了,她们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探索“五心五防”工作法
2025-08-16 19:33:00
大众网记者 王奉国 菏泽报道
2025-08-16 19:52:00
府东街 | 再次跻身全国百强城市榜,菏泽底气从何而来?
编者按:《府东街》是大众网菏泽打造的时政栏目,论时事,说热点,用别样视角,表达菏泽态度,呈现菏泽之变。此文是第144篇
2025-08-16 1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