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为一个书法家皇帝,宋高宗赵构(1107-1187)留下了几件足以传世的书法佳作,今天我们来说说他的《高宗书七言律诗》(又名《宋赵构书七言律诗》绢本,27.1x48.7cm)。
它来自于高宗赵构抄录杜甫的七言律诗,内文是这样写的:
暮春三月巫峡长,晶晶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合香。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赐亿年。
全文以高宗最擅长的行书体写成,书风近似米芾较为严谨工整的风格,诗词本身虽然不是高宗本人的作品,但是以书体观之与诗词的内容非常搭配,通读此件作品,真是让人觉得江南水乡的婉约景致迎面扑鼻而来。
或许是受到同为大书法家的父亲宋徽宗(赵佶)的影响,高宗在未继任为皇帝之前就已喜好书法,但或许是为了避嫌吧?所以他与父亲的书风不走同一路的风格,徽宗独特的瘦金体在高宗的书法中未曾发挥过任何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他只是第九皇子,所以与皇位无缘,如果与父亲的书风近似,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联想,这也是为何他的书法能自成一路的缘故。
因为高宗没有走徽宗的路线,所以他的书法有了更加宽广的道路,成就也因此而更高,这大概是他本人始料未及的结果吧?
高宗在经历北宋末年的战乱与颠沛流离之后,他终于在绍兴八年(1138)定都临安(杭州),成为南宋的第一位开国君主。在此之时,虽然政事百废待举,但他依然倾心于文事,并引以为自豪。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在赵构去世8年后,大臣以回忆的口吻上书宁宗:
庆元元年,正月二十一日,臣僚奏闻:“高宗皇帝谕宰臣鼎曰:朕居宫禁之中,自有日课,早阅章疏,午后读春秋史记,夜读尚书,率以三鼓而罢。”
如果这不是群臣的溢美之词的话,那么高宗能够做到勤读《春秋》、《史记》、《尚书》还真的是一位用功的皇帝。除了饱览史籍之外,高宗也醉心于书法的精进,他早年曾苦临过黄庭坚与米芾:“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而中晚年之后则苦学王羲之与魏晋名家笔法:
“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
“每得右军或数字,或数行,手之不置,初若食蜜,喉间少甘而已,末则如食橄榄,味久越在。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
“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
由这几段叙述看来,高宗学书法是从黄庭坚入手的,然后学米芾,最后学王羲之。以上这几位书法家都擅长行书,也以行书最具个人特色,这也是为何高宗传世的书迹几乎都是行书的原因所在。
至于高宗书风“由黄入米”的改变则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建炎四年(1130),金朝扶植了刘豫(1079-1143)成立的傀儡政权以统治中原,刘豫为了打探南宋的情势,派遣了擅长黄庭坚书法的间谍前来潜伏,高宗的近臣邹亿年侦知这个情报后,建议高宗改变行书风格,以免这些间谍的书迹与赵构的诏书混淆不清,所以高宗才由学黄改为学米,至于这位大宦官邹亿年,就是这件《高宗书七言律诗》在结尾的地方所题的“赐亿年”的那位内臣。
由于改学米芾书风的缘故,所以高宗特别宠爱米芾的儿子米友仁(1086-1165),他任命米友仁为御府所藏的历朝书迹做鉴定工作,而米友仁的鉴定也奠定了南宋内府的基础。
但是尽管高宗本人在书法上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但是南宋整体的书风已大不如前,高宗曾发出感慨:“学书之弊,无如本朝,作字真记姓名耳,其点画位置殆无一毫名世。”整体而言,南宋的确如同高宗所说的状况,不过至少高宗本人是位值得称道的书法大师,这倒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7 14: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