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他为嫦娥四号装上“眼睛”|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5-29 14: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眼见自己研制的航天光电产品一次又一次地发射入轨,去完成各种航天任务,这种自豪感和荣誉感更加使我坚信不疑:我所从事的科研工作虽然平凡,但对于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80后赵汝进,是奋斗在国家空间光电探测与精密测量科研一线的一名“老兵”。到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一晃将近15 年,在这里做科研搞航天,赵汝进从一名科技新兵成长为一名老队员。

十年攻关、“蓄须明志”……赵汝进带领团队研制的国产化星敏感器成功应用于“北斗三号”任务;深空探测相机成功为月球拍照……在5月29日举行的第四届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颁奖礼上,赵汝进感言:“很多产品需要几代人的攻关,才能获得在航天领域里亮眼的表现。

他为嫦娥四号装上“眼睛”|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

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赵汝进

自研国产化星敏感器

“星敏感器是卫星等飞行器高精度姿态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于卫星等飞行器的导航与定位,代表着现代先进卫星技术的发展方向。”赵汝进说。

20世纪中国航天不具备星敏感器自主研制能力,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北斗三号工程启动前,遍寻国内仍然找不到可适用于北斗的国产星敏感器产品。作为北斗三号卫星国产化星敏感器项目负责人,赵汝进带领团队经过近 10 年专项攻关,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挑战。

2015 年成功实现了国内首款适用于新一代导航卫星星敏感器首飞,整体性能国际先进。2020 年,首次实现北斗卫星星敏感器全国产化,助力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为星敏感器摆脱进口依赖打下坚实基础。

他为嫦娥四号装上“眼睛”|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

赵汝进(左一)和团队

为嫦娥四号装上“眼睛”

2014年,中科院光电所空间相机团队承担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着陆器有效载荷——地形地貌相机研制任务,赵汝进任地形地貌相机定标及图像技术负责人。地形地貌相机作为嫦娥四号的“眼睛”,同时肩负了成像勘察月背形貌的科学任务和成像监视“玉兔二号”月背巡视的工程任务。相机收集到的图像数据将成为评判嫦娥四号任务成败的关键依据,受到万众瞩目。

2019年1月,搭载“成都创造”高清彩色图像地形地貌相机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世界首张月球背面全景环拍彩色图像随之诞生。这个足以载入人类航天史的“第一次”,正是赵汝进以及他所在的科技工作者团队参与创造的。

他为嫦娥四号装上“眼睛”|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

赵汝进在实验场

什么时候问题解决,什么时候刮胡子

然而,这张惊世照片诞生的背后,却是险象环生。

嫦娥四号搭载地形地貌相机着陆开机不久,突发工作异常、成像失败。经飞控人员再三确认,相机在轨故障一时无法定位和解决。要知道,全世界都在等着嫦娥四号拍回的月球照片……一时间飞控大厅愁云密布。

赵汝进和所在团队初步评估相机在轨工作状态后,当机立断成立归零小组,立刻组织团队开展相机排障工作。他调度人员兵分三线:一路从相机工作原理入手排查故障;一路利用地面样机复现故障现象;一路分析月面成像数据摸清故障规律。几天下来赵汝进一眼倦容、满脸胡渣子,他却笑说“蓄须明志,什么时候问题解决,什么时候刮胡子”。

经过数天密集排故,最终相机故障初步定位,赵汝进根据月背温度、光照,目标方位等关系,周密制定了相机避免故障发生的新成像模式。2019 年 1 月 11 日,地形地貌相机在新工作模式下,顺利完成月面“两器互拍”。同时也首次获取了月背艾特肯盆地区域 360 度环拍彩色高清全景拼接图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9 15: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5月3日17时27分,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中,从测控通信系统、
2024-05-04 06:17:00
第一观察|四次见面 总书记对探月工程寄予厚望
...弘扬“探月精神”。探月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和无数科研工作者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所铸就的伟大精神,是工程不断成功的制胜密码,是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精神动力。这一次,总书
2024-09-24 15:37:00
嫦娥六号实现三大技术突破(权威发布)
...战连捷。卞志刚表示,汇聚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探月工程形成重大科技工程实施的成功模式,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国际载荷工作出色,国际合作务实高效务
2024-06-28 07:08:00
...院士龙乐豪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的贺电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探索未知的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探月工程始终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了战略高技术领域
2024-06-26 06:11:00
再一次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光明日报再一次用成功向祖国报告——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团队攻关纪实作者:本报记者 张 蕾 本报通讯员 张国航《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08版)6月25日14时7分
2024-06-26 04:36:00
硬核技术助嫦娥六号“翩然落广寒”
...03日 08版)6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月背的模拟动画画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2024年6月2日凌晨,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
2024-06-03 04:36:00
□卢欧欣 郭佳鑫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在53天的月球“出差”中,嫦娥六号历经了11个飞行阶段。这背后离不开“四川技术”的贡献,其中就有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下称
2024-06-26 06:39:00
嫦娥六号丨记者手记:分秒必争 感受中国航天人的“时间表”
...统”工程。在滨海滩涂、大漠戈壁、茫茫太空,万千航天工作者坚守岗位,为每一次任务全力以赴。“爸爸,你什么时候能来接我放学一次呀?”骆鑫生7岁的女儿常常在视频通话结束前这样发问。
2024-05-03 19:54:00
听代表讲述新“春天的故事”
...一语中的。“以前我国的经济实力没有那么强,即使科学工作者有非常奇妙、非常好的想法,也只能无奈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薛其坤表示,现在不一样了,我国逐渐富强起来了,这给我们攀登科
2023-03-08 09:0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一年一度的天猫双11购物节再次引爆消费市场。但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关键词不再是简单的“低价”或“流量”,而是全面转向“效率”
2025-11-10 20:57:00
这个周末,朋友圈彻底被KPL总决赛刷屏了。这场赛事创下12秒售罄门票、6.2万人现场观赛的亮眼成绩,一举打破单场电竞赛事观众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5-11-10 16:46:00
重获森林呼吸:“半亩森林”在杭发布新品,开启环境益生菌空气净化新纪元
2025年11月8日,杭州梦想小镇络绎科学社区迎来了一场充满科技想象与生活温度的创新体验活动——体验π|环境益生菌,开启“森林呼吸”新纪元
2025-11-10 15:40:00
武当山智慧旅游平台升级 多语种 AI 客服暖心上线
近日,武当山智慧旅游平台迎来重要升级,智能 AI 客服多语种功能正式上线,为全球游客打造无障碍智慧游览新体验,也标志着景区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2025-11-10 15:31:00
“双11”火到海外,全球网民纷纷加入抢购浪潮厦门空港迎来跨境电商出口高峰东南网11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孙春燕)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双11”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2025-11-10 11:19:00
中国银行与中国银联、华住集团举办提振消费主题签约活动
11月6日,中国银行携手中国银联、华住集团,在商务部、文旅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政府的共同见证下,成功举办“聚力进博新引擎
2025-11-10 11:26:00
澳柯玛推出2026年风冷无霜、立式多系列冷柜新品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双擎智控,深冷领鲜”——澳柯玛2026年制冷营销峰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渠道商及主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
2025-11-10 11:31:00
赛德斯耳机产品线深度盘点:以精准科技满足全场景音频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一个品牌能否立足,关键在于其产品线能否精准覆盖多元化的用户场景。游戏耳机品牌赛德斯(SADES)通过其精心布局的耳机产品矩阵
2025-11-10 12:08:00
神都镜像照见数字文明 作家维摩眼中的“河洛智慧”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在千年古都洛阳的深厚文明积淀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浪潮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展开。11月5日,作家维摩参加了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
2025-11-10 12:39:00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专访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CMO薛铮:以轻量化“语义桥梁”助推虚拟现实产业智能升级
鲁网11月10日讯 (记者 尤奕钧 刘晓伟)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离不开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自然语言处理(NLP),NLP依赖于算法和模型分析
2025-11-10 11:34:00
卖场变生活场能否“赢”客?解码五缘湾商圈零售新生态
京东MALL的DIY电竞区人气高。(京东MALL 供图)五缘湾天虹超市将闽南古早味引进精品区。(记者 庄筱婧 摄)五缘湾天虹超市将“烟火市集”升级为顾客的“星级家庭后厨”
2025-11-10 08:13:00
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论坛上,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外国人资讯服务App——SinoGuide。SinoGuide旨在帮助外国人更好融入并体验中国丰富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2025-11-10 09:4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祥晟、罗晋粤)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从算力基建到智能产品
2025-11-10 07:03:00
11月7日从太原福莱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日前公示,福莱瑞达与太原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多形态货物的智能抓取与装车技术及装备”项目
2025-11-10 07:19:00
江苏南京: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
建模降本、“鹰眼”护安全、机器人夜检地铁……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周容璇 实习生黄倩以“激光扫描+AI建模”
2025-11-10 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