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再一次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26 04: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再一次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团队攻关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张 蕾 本报通讯员 张国航

《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6日 08版)

再一次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 新华社记者 贝赫摄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今天,嫦娥六号探测器返回器携带着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获取的样品,以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的方式回到地球,稳稳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自2024年5月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以来,嫦娥六号探测器历经11个飞行阶段,从轨道机动到月背着陆,从月背起飞到九天凯旋,经受住一系列重大技术考验,圆满实现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的既定任务目标。

嫦娥六号任务的成功,表明中国航天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扎实基础与卓越实力,也彰显探月精神所蕴含的强大力量与深厚情怀。

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作为探测器系统抓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航天五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瞄准当今国际深空探测技术前沿,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接下来,嫦娥六号该往何处去,成为摆在嫦娥团队面前必须回答好的重大问题。

针对“月球正面采样返回”“月球南极采样返回”“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返回”三种方案,2021年2月,航天五院从科学价值、工程实施等方面启动了嫦娥六号探测器方案论证。第一种是对嫦娥五号任务的重复,第二种是进一步的探索,第三种条件最为苛刻,要怎么选?

经过深入论证,航天五院决心向着更难的目标发起冲击——在嫦娥四号、五号任务连续成功的基础上,将嫦娥六号探测器的任务目标确定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返回”。

人类对月球背面环境,尤其是月背风化层月壤特性的认识并不充分。此前,只有嫦娥四号到访过南极-艾特肯盆地。对嫦娥六号而言,这意味着月背安全着陆与采样封装的巨大风险。月背采样任务空前复杂,给中继通信带来新的难题。而且,作为嫦娥五号的备份,嫦娥六号产品已于2016年至2017年投产研制,不仅贮存时间较长,还要按照新的任务目标,在既有的构型布局、硬件产品基础上开展月背采样返回,以及国际载荷搭载适应性设计。

面对上述严峻挑战和技术难关,航天五院人总结嫦娥五号飞行经验,做好设计更改、方案优化与产品改进。为确保嫦娥六号稳落月背与成功起飞,他们深入分析月背采样任务的难点和特点,充分借鉴融合以往经验,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月背着陆的选址方法;月背采样返回,给地月中继通信提出新难题,他们在鹊桥号中继星的基础上,抓总研制出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有力的鹊桥二号中继星。

2023年12月18日,嫦娥六号探测器通过出厂评审,人类前往月背采样返回的“星际探测新征程”开启在即。

超过4000小时“决战”,见证担当与作为

自2004年1月立项以来,我国探月工程交出了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连战连捷、100%圆满成功的答卷,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

而一场持续近半年、超过4000小时的“决战”,见证了航天五院嫦娥团队的担当与作为——

2024年1月5日,嫦娥六号探测器试验队员背负行囊,出征文昌航天发射场;同时,飞控工作也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展开。

1月8日至9日,嫦娥六号探测器运抵发射场,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1月11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场试验队召开进场动员会。

在嫦娥六号入场工作期间,国际上进行了3次探月任务,均不同程度遭遇挫折:美国“游隼”号月球着陆器推进剂泄漏,登月失败;日本SLIM探测器登月后,太阳能电池无法正常发电;美国“奥德修斯”着陆器在落月过程中发生故障,2条着陆腿折断后倾倒。

探月之旅充满艰险,嫦娥六号能行吗?国际同行也在拭目以待。

3月1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通过加注前评审。之后,轨返组合体、着上组合体完成转场,进入加注阶段。

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发射。4月12日,国家航天局宣布: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可为探月工程四期及后续国内外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同样在4月12日,被紧扣在整流罩中的嫦娥六号探测器转入火箭厂房,器罩组合体与长征五号火箭完成对接——此刻,决战进入倒计时。

5月3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雨中点火起飞,冲破云层后直上九天。

5月8日,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系统的全自主操控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6月2日,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着陆。这是继嫦娥四号后,人类航天器第二次着陆于月背。之后,智能采样开始,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被封存在上升器携带的密封封装装置。

6月4日,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起飞,在地面飞控人员的精心操控下踏上回家之路。

今天,嫦娥六号返回器闯过重重难关,带回了宝贵的月背样品——航天人再一次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一路走来,那些身影令人难忘

作为航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月精神的主要内涵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它承载千年梦想,铸就创新荣光,展现出无穷的精神力量——这一点,直观地体现在嫦娥团队的点滴奋斗中。

“越是难走的路,越想走一走。”这是嫦娥团队常说的一句话。怀着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梦,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向着一个又一个科技高峰勇敢攀登。

“严格遵守相关纪律,落实好岗位职责,以首飞要求落实好后续各项工作……”这是工程总体和集团公司党组对嫦娥团队的要求与鞭策。

“充分认识月背采样返回的重大意义,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工程责任和技术责任……”这是航天五院党委与嫦娥六号探测器两总系统的共识与共勉。

“如果中国科学家能够拿到月背采回的月壤做科学研究,将是很大的进步……”这是院士专家们的感慨与希冀。

…………

一路走来,那些身影令人难忘——

“无论每天多晚结束,都要确保整体进度。”这是试验队员在开展电测的身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总装检验人员精心设计新终端、新系统的身影。

“细节决定成败,质量成就未来。”这是试验队员装调太阳翼展开架的身影。

…………

按照计划,成功归来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很快就会回到其“出生地”——航天五院,月背样品也将在这里取出并完成交接,为空间科学研究打开新视域,为探索宇宙奥秘、拓展认知边界作出新贡献。

(本报北京6月25日电 本报记者 张 蕾 本报通讯员 张国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9: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卫星。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3个阶段后,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最终成功进入环月
2024-01-26 14:24:00
嫦娥六号计划明年5月发射,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面,我国将在2024年前后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和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月背采样返回。 深空探测事业是拓展人类认知、服务人类文明、增进人类福祉的伟大事业,值得人类永续求索。吴艳华
2023-04-25 12:51:00
“嫦娥钢”产自“科学岛”
...“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仅仅踏出半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器整装待发,二期“落”月研制任务刚刚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如何实现航天器在月面软着陆,是摆在探月工程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
2023-05-10 05:47:00
玉兔二号在月球上给大家拜年!
...对外发布各级科学数据超过940.1GB。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38万公里,阻隔不了玉兔二号对祖国人民的祝福;1
2023-01-22 08:00:00
听代表讲述新“春天的故事”
...重点实验室主任万步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师孙泽洲等代表接受媒体采访。在现场,记者捕捉到了几个温暖感人的镜头。【镜头一】12年创造的奇迹“这是最近在深圳发生的
2023-03-08 09:06:00
让困难怕你
...向上攀登,“探月之旅”屡创佳绩。2013年,当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落月任务后,关于其备份嫦娥四号的任务规划问题曾出现过争论。有人认为,嫦娥四号落到月球正面比较稳妥,背面的风险太
2023-05-05 01:54:00
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阔步前进(国际论道)
...科学研究新阶段。据美联社报道,科学家们预计嫦娥六号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样本包含250万年前的火山岩和其他物质。这些样本能够帮助解释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地理差异为何如此之大。据德国《明
2024-07-15 03:37:00
...力军作用。“以创新为荣、以创新图强。”参与嫦娥六号探测器研制工作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张高表示,要继续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助力太空探索的脚步迈得更大、
2024-06-26 06:11:00
将携月背土壤返回,嫦娥六号探测器53天任务接近尾声
6月21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官方新媒体号发布信息表示,来自月球的“神秘包裹”正在运输中,运输进度已超70%。昨天晚上7时,嫦娥六号探测器又在新媒体号上发了这么一条消息:“听说今天
2024-06-25 10:0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西贝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罗永浩
近期最热的事,毫无疑问,罗永浩大战西贝。如果你还没关注,也没事,差评君给你简单说下来龙去脉。9月10号,罗永浩发了条微博
2025-09-16 05:14:00
江西超高压工程实现“智能”验收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谢梦丽)9月12日,随着一架无人机平稳返航,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在赣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的全线数字化验收顺利完成
2025-09-16 06:53:00
南京天加环境攻克技术难题,“节能”和“减排”双路径绿色发展为地球控温1.5℃持续努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当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超过1
2025-09-16 07:46:00
“法国经验”遇上“中国制造”,南山飞卓攻克大飞机产业链“关键一步”——全球主力民航客机今后将用上“南京造”□通讯员杨淏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希一个是欧洲排名第一的飞机精密零件制造商法国FigeacAero(下称“飞卓宇航”)
2025-09-16 07:46:00
最浪漫的潮州特产,统治美国人婚礼
凌晨3点,广东潮州。一家婚纱公司收到一封紧急邮件,屏幕那端,是美国客户的紧急恳求——“请务必保质保量,按时交货,拜托拜托”
2025-09-16 05:13:00
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
9月10日,由36氪主办的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在中国厦门盛大启幕。本次大会重磅携手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2025-09-16 01:03:00
核电“听诊器”打破卡脖子壁垒 中船集团携多款核心产品亮相烟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5日,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和第18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双展联动
2025-09-15 23:49:00
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职工自研装置投入使用 开启变电设备一键检测新模式
9月11日,在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500千伏仁义变电站内,一套由该局文峰职工创新工作室历经3年自主研发的“无线传输型的氧化锌避雷器多组同步带电检测装置”成功投入使用
2025-09-15 23:11:00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江涛:以人才体系创新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文/许笑“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在于精准识别组织痛点,通过体系搭建、机制创新与人才激活,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推动企业前行的动能
2025-09-15 11: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日,围绕“预制菜”的争论持续发酵,引发广泛关注。表面上看,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什么才算预制菜”,实则揭开了餐饮行业一个长期被回避的核心议题
2025-09-15 11:22:00
威海智造 冠军领航 | 从“千规千面”到“千舱千智”,一艘高端客滚船的“冠军制造”算法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仇艺畅 威海报道威海湾畔,巨轮林立,焊花飞溅。这里是招商工业威海船厂的生产现场,一艘艘高端客滚船正在建设中
2025-09-15 11:26:00
威海智造 冠军领航 | 于“场景”处深耕,向“高端”处跃迁
□宁晓洁9月9日上午,“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冠军制造 工赋山东”活动自威海“启程”,三十多位来自中央及省重点媒体的记者
2025-09-15 11:31:00
2025海口第二届卫生健康知识脱口秀大赛进入复赛30强名单出炉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9月12日,以“健康椰城 科普达人”为主题的2025海口市第二届卫生健康知识脱口秀大赛完成初评工作
2025-09-15 11:41:00
张家界武陵源AIGC短视频培训为宣传注入科技动能
近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镜头有品+网评有巧+AI创造”AIGC短视频培训班开课。全区百余位文旅从业者与短视频创作者齐聚一堂
2025-09-15 11:56:00
响应工信部试点,元萝卜“做家电价格的机器人”锚定养老场景
近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推动的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背景下,商汤科技旗下家用机器人品牌“元萝卜”成功入选试点名录
2025-09-15 1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