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题:记者手记:分秒必争 感受中国航天人的“时间表”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徐鹏航
亲眼看到嫦娥六号雨中发射、顺利入轨的那一刻,航天人是怎样的感受?
有的人激动落泪,有的人沉默不语……
“希望我的女儿也能看到,这是爸爸完成的优秀作业。”为了这一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总装团队成员骆鑫生“等”了很久。
2023年10月至今,长五遥六、遥七、遥八“三连发”,骆鑫生和同事们已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奋战近200天。
航天是“复杂巨系统”工程。在滨海滩涂、大漠戈壁、茫茫太空,万千航天工作者坚守岗位,为每一次任务全力以赴。
“爸爸,你什么时候能来接我放学一次呀?”骆鑫生7岁的女儿常常在视频通话结束前这样发问。
“宝宝,你是爸爸工作的最大动力。”每次听到女儿追问,骆鑫生都会这样安慰。“其实特别想越过屏幕抱一抱她”,可是,作为中国探月事业的一员,他放不下航天。
椰风阵阵,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矗立在海畔,这是骆鑫生的心之所系:“要把数以万计的零部件组装成火箭,哪怕一点微小的改变都会影响系统全局”。

这是5月3日拍摄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和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器箭组合体。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和恶劣天气“抢”进度,想尽办法“挤时间”,中国航天人分秒必争,确保计划周密、人员稳定、万无一失。
2023年12月中旬,一股寒潮袭击了海南省文昌市,当地气温降到6摄氏度。狂风夹杂着湿冷的空气,不断“侵扰”正在户外为发射台进行防热涂覆工作的队员。
“现场涂覆工作是发射平台恢复工作的重要一项,雨水和湿度会造成涂覆不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五系列火箭发射支持系统成员曾毅说,我们分成多个小组,不分白天黑夜,只要雨停了、风小了,就见缝插针作业。
向太空进发,中国航天人分秒必争。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到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中国航天的“时间表”满满当当,每一位航天人使命必达。
创新背后,是百折不挠的科研攻关,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
回望中国探月工程20年,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 “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探月工程四期持续推进。逐梦太空,中国将同全人类分享探索宇宙的更多惊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3 2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