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李明珠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马玉
露华秋浓,丰收在望。时下,在山西省大宁县曲峨镇白村,百亩苹果示范园里煞是热闹:果农忙着摘袋,一颗颗饱满的苹果露出色泽清浅的“容颜”,不久后将迎来大面积采摘。
“进入盛果期,收成预计是去年的3倍,收入相当可观。”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元明说。
大宁县地处吕梁山南端、北纬36度黄土高原优质水果生产核心地带,土壤疏松、光照充足、海拔高、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是晋南苹果产业集群核心区。
立足绿色生态优势、紧扣产业发展关键,大宁县抢抓水果消费结构调整升级战略机遇,在科技引领、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上下功夫,探索出一条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好路子。
“两新”打好产业化发展基础
2014年底,退伍后的冯元明回到家乡创业。翌年,他承包80亩地种起了红富士苹果。到了2020年,果树陆续进入挂果期,他却将其中的60亩全部嫁接成了新品种——大宁宁脆苹果。
大宁宁脆苹果是2017年大宁县科技发展中心将西农大选育的新品种“秦脆”,嫁接到山西农大果树研究所研发的矮化砧木后形成的本土化苹果新品种。
“果树嫁接第二年就挂了果。”去外地苹果基地考察后的冯元明,决意和村民试种新品种。如今,白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苹果村。
冯元明与苹果村的故事,是大宁县推动苹果产业提档升级的生动写照。
2021年,针对村民在果园管理上“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和在苹果销售中“单打独斗,散户售卖”的问题,昕水镇白杜村“两委”通过走访果农、征求意见,在下辖自然村成立了麻束村大宁宁脆苹果专业合作社,将以前分散经营的果农组织起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手”拉起果农的“小手”,实现合作共赢、同步发展。
为了让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挥更大带动作用,大宁县把发展合作经营作为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于今年6月5日注册成立了山西省大宁宁脆苹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由全县5个乡镇的14个相关苹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组成,统筹果农抱团发展,实现了村有合作社、乡镇有联合社、县有总社的发展格局。
联合社依托专业合作社的平台优势,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各成员之间按照统一信息、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价格出售的“五统一”模式开展工作,逐步实现小产地与国内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兴产业、抓管理、创品牌、闯市场的一盘棋管理模式。
“去年,我们村1.3万斤苹果通过合作社销售公司统一出售,每斤卖出了9块钱的好价钱。今年村里发展苹果产业的劲头更足了。”白杜村党支部副书记、山西省大宁宁脆苹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马旭平说。
“三化”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水肥一体化可以通过部署在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监测包括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各种要素,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在昕水镇东铁村的智慧果园示范园,正在悉心照料果树的管理员许鹏说,“这套系统可以为果园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农业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智慧果园建设是大宁宁脆苹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新举措。在果园配套管理上,大宁县配置了节水灌溉系统、消毒过滤系统、检验检测系统、配方施肥系统,完善了果园田间道路,购置了果园专用机械111台(套),通过果水、果路、果库、冷链储运等建设,全面推动苹果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
为了确保果品品质稳定,大宁县建设了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组建县、乡、村产业提升技术服务团队,优化水果生产技术规程,提供从苗木选购、定植、水肥配套以及果树生长发育各环节的生产托管服务和机械化作业,组织种植面积5亩以上的500名果农赴甘肃考察学习,引进现代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逐步实现果园现代化、管理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生产精细化等高标准化管理。
再好的苹果如果没有辨识度,投入市场也会石沉大海。从品牌和市场出发,大宁县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申办大宁宁脆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推进走出去步伐,频频亮相各类展销会、推介会、交流会,提高苹果的曝光率。
去年11月,满载25吨苹果的集装箱车从大宁县启程,进入伦敦市场。
今年3月21日,大宁县在第三届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博览会上举办大宁宁脆苹果专场推介会,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标准化强品质,智能化提效率,品牌化拓市场,生产与营销双向发力正在引领大宁苹果产业的新发展。
全产业链发展助农多渠道增收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打造符合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全产业链,是产业振兴、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
去年,为了解决果业品牌、营销短板,完善产业链条,大宁县新建总投资2.07亿元、占地4万余平方米、年水果储藏和供应能力达6万吨的水果供应链基地,同步配套国内先进的果品分选线。
今年9月基地开始运营后,初步形成集储存、分选、包装、交易、电商、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果品供应基地和果品集散交易中心。通过高标准、智能化分级分选,保障苹果质量符合高端市场要求,实现论质定价、优质优价,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水果产业联动发展、集群发展。
全产业链充分调动果农生产积极性的同时,苹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据了解,在“十四五”期间,苹果面积将突破5万亩,实现人均一亩园。通过精细化综合管理,苹果进入盛果期亩产8000斤,地头价每斤9元,亩均收入7.2万元。
大宁县委书记王晓斌表示,下一步,全县将坚持苹果产业发展不松懈,持续稳规模、重管理、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推动果业高质高效发展。各涉果部门提高服务效能,按照“政府营销品牌、企业搞销售、农民抓生产”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苹果产业技术支撑和生产销售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营销牵引,利益驱动”的良好局面,助推果业现代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田畴织锦绣,沃野绘新景。一颗小苹果,改变着大宁县“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的旧模样,成为承载果农增收期望的“致富果”、支撑产业发展的“金苹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