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征红军初到陕北,为何将兵力强大的阎锡山作为首个征伐目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8:00 来源: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长征红军初到陕北,为何将兵力强大的阎锡山作为首个征伐目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成功摆脱国民党军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成功到达陕北地区与当地红军会合。此时的红军虽然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严重。

长征红军初到陕北,为何将兵力强大的阎锡山作为首个征伐目标

要生存必须向外扩展

陕甘根据地虽然占有西起甘肃、东濒黄河、南达鄜县、北接长城的20多个县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但黄土高原上人口稀少,老老少少仅有40余万人口,原本驻扎在此的刘志丹红28军仅千余人。此番进驻的中央红军1万人,还有徐海东红15军团7千余人,战斗部队的急剧增加,使当地的粮食供应极度紧张。

将来,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和四川的红四方面军也会陆续赶来,届时陕甘根据地将不堪重负。而且经过长征的红军各部减员严重、伤员众多,需要尽快补充和休整,所需的兵源、药品、装备、被服等都不是地瘠民贫、交通闭塞的陕甘根据地可以提供的,要发展就必须向外打,要生存也必须向外打。

长征红军初到陕北,为何将兵力强大的阎锡山作为首个征伐目标

西、北、南三面都不适宜出击

当时的陕甘根据地可谓四面皆敌,东面的阎锡山部29个旅虎视眈眈,南面的宜川、韩城有杨虎城的第17路军, 西南的延安、洛川有张学良的东北军,西面的朱绍良和马鸿逵等部是混编而成,北面的榆林、三边仅有井岳秀86师兵力最弱。按照红军避实击虚的一贯打法,第一个打击的应该是西面或北面相对较弱的敌人。

但西、北两面要么是荒凉的沙漠戈壁、要么是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利于红军补充物资和兵源。南面的关中地区虽然是西北地区最富庶的“白菜心”地带,但驻扎着杨虎城第17路军6万余人,都是老西北军的底子,骁勇善战;此外还有张学良十余万东北军,装备也十分精良。

长征红军初到陕北,为何将兵力强大的阎锡山作为首个征伐目标

东面够富裕,地形也有利

一番权衡之后,红军把攻击矛头对准了东面的山西。那里经过阎锡山多年经营,是全国闻名的模范省。阎锡山虽然数次挑起反蒋战争,但山西腹地始终远离战火,相比陕甘地区更加富裕、人口也多。更重要的是,日寇此刻正在加紧侵略河北北部和察哈尔省,向山西进军就有希望打开一条通往抗日前线的道路。

阎锡山的晋绥军也算久经战火,在兵力、装备等方面仅次于张学良的东北军,但除了傅作义、商震两部外,其余都战力不强。在北伐战争和历次反蒋战争中,晋绥军都是躲在西北军后面抢地盘捡便宜,很少经历恶仗、硬仗。加上山西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便于红军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只要红军突破黄河防线,即使不能消灭晋绥军,也绝不对吃大亏。

长征红军初到陕北,为何将兵力强大的阎锡山作为首个征伐目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3000名红军东进山西,彭德怀强烈反对,事后真心佩服毛泽东决策
...在经历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后,中国工农红军顺利到达陕北,实现中国革命根据地的转移。此时,中国红军面临的困境依然非常艰难,而为了应对国民党军的围剿,以及保证红军队伍的军需供给,
2023-09-18 11:32:00
红军东征山西节节胜利,为何突然撤回陕北
1936年2月20日,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各部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发起东征战役,很快突破阎锡山晋绥军精心布置的黄河防线,顺利进入山西境内,连续取得了关上、蓬门、兑九峪战斗的
2023-10-13 16:30:00
红军到达陕北大概还剩多少人?
红军到达陕北时,经历了长征的艰苦跋涉,人数已经大幅减少。根据历史记录,红军在长征开始时约有8万人,而到达陕北时,仅剩下约万人左右。这段艰苦的长征路程,几乎每一步都伴随着牺牲和损失
2025-02-13 21:44:00
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91年前的那次会议扭转红二十五军命运
...队整编以及红二十五军领导人的变动等问题。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省委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踏上征程。
2025-08-28 23:26:00
H5丨一张珍贵的红军传单
...和照顾生活,1935年秋,在刘志丹等人的见证下,二人在陕北延川举行婚礼。红七十四师坚持在鄂西北战斗 1935年7月中旬
2024-09-30 20:27:00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背后的情报故事
...还了解到,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25军3000余人已与红26军在陕北会合。毛泽东眼睛一亮,马上把目标锁定在陕北。10月19日,毛泽东率部队进驻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镇,并以此作为新的根
2023-12-26 09:10:00
1955年全军授衔,2位大将要求让衔,他们怎么想的?
...创建了威震敌胆的红25军,曾经担任过红25军的军长,到陕北后又担任过红15军团军团长,是红四方面军中的一位常胜将军,人称“徐老虎”。抗日战争期初,徐海东担任了115师344旅
2023-10-17 14:44:00
...月的浴血奋战、转战9000余里之后,红二十五军成功到达陕北,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被誉为“北上先锋”。据悉,红二十五军在何家冲做长征出发前准备时,在何氏祠内召开了著名
2024-11-16 14:31:00
黄克功和刘茜的爱情故事
...日军政大学显然不能满足革命需要。所以党组织又创办了陕北公学,黄克功所在的第15队就被转到了陕北公学,而黄克功则调到抗大第6队继续担任队长一职。(陕北公学旧址)黄克功没想到的是
2023-08-10 15: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