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南医大二附院全力救治新冠患者
已有1200名患者出院 情况正往好的方向发展
截至发稿,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出院人数达1200人;ICU虽然满员,但多数重症病人病情渐趋稳定;1月1日,三院区急诊量出现回落迹象……
1月2日,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冠救治领导小组会议如期举行,“新十条”以来,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会议每天都会进行。该院院长顾民、党委书记季国忠以及所有在院院领导悉数参会,随时解决临床医疗救治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从临床收治情况来看,形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未来四五天,会有更多的病人出院。”该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量大、高龄多,救治压力巨大
几组数据或许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在过去十几天医院在救治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南医大二附院三个院区分别是姜家园、萨家湾、迈皋桥院区,三院区2022年12月23日的成人急诊量为935人,12月30日为2346人,12月31日是2387,2023年1月1日为2191人。如果加上儿童急诊的数据,峰值达到了2500多人。
2022年12月底,该院公共卫生科曾对在院的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年龄分布进行了统计,其中65岁以上占比76%,70岁以上占比66%,80岁以上占比40%……部分高龄病人伴有基础疾病,增加了救治难度。
而与此相伴的是,病人感染的高峰也是医护人员感染的高峰,“最难的时候,每天都会有医生护士‘倒’下”。
扩资源、优流程,全力救治病人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南医大二附院新冠救治领导小组从一开始就明确,必须不遗余力救治病人。
“坚持生命至上,守住底线。做好患者的分区分类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们是重症、危重症,基础性疾病重症患者的希望,我们一定要保住这个希望。”12月23日,顾民在致全院员工的视频讲话中,掷地有声地表示,“我们退无可退,也绝不能退”。
“面对急诊不断井喷的病人,我们调派全院各临床的力量增援。”该院医务处负责人李全朋介绍。和医务一样,医院护理部门每天动态调整人力资源,确保急诊、血透、ICU等重点部门。
2022年底,仅用一天时间,二附院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加班加点完成姜家园院区新急诊诊疗区域的改造、新的急诊输液室的扩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力所能及给患者提供相对更好的就诊条件和就诊体验。
注重细节,加强重症病人收治
南医大二附院ICU近期一直处于满员状态,这里收治了不少重症病人,“以八九十岁的病人为主,部分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间质性肺炎等等,救治难度较大”。
对于这类病人的治疗,孙立群说,他们更关注细节,拿俯卧位来说,“我们做到应翻尽翻”。而和普通病人在清醒状态下的俯卧位不同,ICU病人在插满各种“管道”的情况下,俯卧位绝非易事,“一个病人俯卧位,需要7位医护协助,一位医生在床头保护气道,两边各有三位护士,分别在肩、肚、腿部位协助翻身,其间还要理顺管道、调整参数,确保病人安全。”孙立群说,为一个病人完成俯卧位至少需要20分钟,“工作量极大,但为了病人,我们必须坚持去做”。
“未来三四天,会有更多病人出院”
“来的时候情况很重的病人,不少都在逐渐好转。”采访中,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冯旰珠说,他举例,“有一位病人,80多岁的女性,来时高烧,肺炎,经过五六天的对症治疗后,现已出院”。事实上,截至记者发稿,据不完全统计,二附院出院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人数达到了1200人。
情况正在好转。“ICU的重症病人,经过治疗,很多情况已经趋于稳定”,孙立群表示。“从门急诊接诊量和住院情况来看,这一轮的峰值似乎已经出现拐点趋势,未来三四天还会有更多的病人出院。”话语中,冯旰珠颇有信心。
“始终践行作为医者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努力守住每一个患者的生命。”顾民说。
通讯员 陈艳萍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