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国时期有四个国家。除了曹魏、蜀汉、东吴以外,这第四个国家或者说政权就是辽东公孙氏成立的燕国。其实燕国这个国号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刚刚立国没过多久就被司马懿消灭掉了。不过辽东公孙氏确实有比较独立的地位,有自己的官僚、军队、土地、经济。公孙氏长时间维持着与东汉或者曹魏的名义上的臣服,与东吴之间也有一段关系升温的时期,在东吴和曹魏之间首鼠两端。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东吴与辽东公孙氏的外交关系。
在建安年间,孙权已经派使者到辽东
辽东公孙氏与江东集团的接触,早在东汉建安年间就已经发生了。只不过搞得不太愉快。辽东公孙氏从公孙度开始,因为公孙度是董卓部将徐荣的同乡,通过这次关系成为辽东太守。在建安九年(即公元204年),公孙度去世,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成为辽东太守。公孙康去世的具体时间不是很清楚,大概是在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的一段时间内,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
公孙康去世后,统治辽东的分别是公孙恭(公孙康的弟弟)和公孙渊(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后来与孙权关系破裂,斩杀孙权使者向曹魏臣服。这个后面会详细提到。在公孙渊向曹魏的上表中有这样一句:"臣父康,昔杀权使",就是公孙康曾经杀死孙权派来的使者。也就是说,至少在建安九年到建安二十五年之间,孙权就曾经试图与辽东公孙氏进行联系,但是受到公孙康的拒绝,态度十分强硬。
根据《三国志·魏书·凉茂传》记载的内容以及裴松之的论断,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三郡乌丸的时候,公孙康本来想偷袭曹操的政治军事中心邺城,但是被凉茂劝止,公孙康对曹操所控制的汉室也表达出臣服的态度,比如三郡乌丸被曹操击败,袁尚、袁熙兄弟逃到辽东,公孙康就杀死袁氏兄弟将首级送给曹操。
小编个人判断,公孙康斩杀孙权来使的时间应该是在建安十二年之后。此时的曹操集团基本已经扫平河北,实力远远超过辽东公孙氏。即便遭遇"赤壁之战"的失败,也只能说是南下的扩张趋势受挫,没有动摇对河北地区的控制。在曹操集团的巨大军事威胁之下,公孙康拒绝与遥远的江东集团联盟,斩杀使者送归曹操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野心勃勃的公孙渊
孙权与辽东公孙氏的第二阶段的联系,在公孙渊时期展开。公孙渊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人物,事实上公孙渊也不是正常上位。公孙恭在辽东没有威严,公孙渊于是夺取公孙恭的位置,将公孙恭控制起来。这个时间是在曹魏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从公孙渊夺权一事上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甘于屈居人下的人物。为了安抚公孙渊,魏明帝曹叡封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算是承认了公孙渊的地位。
在东吴黄龙元年(即公元229年),也就是公孙渊夺权的次年,孙权借助"石亭之战"的胜利带来的威望登基称帝,正式开创东吴这个政权。在称帝之后,孙权在维护与蜀汉这个盟友的和谐关系的同时,也尝试着发展自己的影响力。于是孙权开始尝试与辽东公孙氏再度建立联系,派遣校尉张刚、管笃到辽东作为使者。这次公孙渊欣然接受东吴的拉拢,没有像公孙康那样决绝的态度。
此后在东吴嘉禾元年(即公元232年),孙权又派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以及不清楚姓名的"葛都尉"到辽东与公孙渊通使,双方的感情进一步升温。公孙渊还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跟随东吴使团返回东吴,向孙权称臣纳贡。公孙渊的举动引起曹魏的不满,曹叡派遣幽州刺史王雄与汝南太守田豫分别从陆道和海道讨伐公孙渊。虽然田豫成功击杀周贺,但是整体上来看,这次对公孙渊的军事行动并不算成功。
在东吴嘉禾二年(即公元233年),孙权遣还辽东使者宿舒、孙综,并且令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中郎将万泰、校尉裴潜、将军贺达等人率领万余人到辽东,赐公孙渊九锡,封公孙渊为燕王。东吴群臣认为孙权对待公孙渊过于信任,劝止孙权出兵万人到辽东的行动,孙权不听从,果然遭到背叛。
迫于曹魏的压力,以及对东吴使团带来的财宝的贪婪,公孙渊杀死张弥、许晏、万泰、裴潜送归曹魏;击退贺达的军队。东吴使团中逃出来的秦旦等人进入高句丽,为东吴制造与高句丽交往的机会,不过这个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了。
孙权的迟来救援
虽然公孙渊还是像公孙康一样,斩杀东吴使者向曹魏示好,但是二者的关系还是变得恶劣以至于破裂了。公孙渊送归东吴使者首级,曹魏以傅容、聂夔为使者,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在曹魏使团中有一个叫做左骏伯的人,勇力非常。公孙渊了解到这个情况,不敢以身犯险,先是用军队包围傅容、聂夔等人,然后才敢现身。傅容、聂夔等人认为公孙渊对待曹魏使者无礼,向魏明帝反映这个情况,于是引发了曹魏与辽东公孙氏的战争。
在曹魏景初元年(即公元237年),曹魏派幽州刺史毌丘俭征召公孙渊,公孙渊发兵抵抗,在辽隧击退毌丘俭。于是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并且积极向东吴寻求帮助。由于公孙渊斩杀吴使,极尽羞辱东吴的举动,引起东吴的仇恨,东吴群臣劝孙权斩杀辽东来使报仇,不过孙权毕竟还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会简单的意气用事。在羊衟的劝谏下,孙权派遣羊衟、郑胄、孙怡等人率领军队支援辽东,如果辽东无法救援就趁乱取利。
虽然孙权决定出兵,但是终究迟来一步。在曹魏景初二年、东吴赤乌元年(即公元238年)八月,司马懿就率领四万中军攻陷襄平消灭公孙渊;而在次年的三月份,羊衟等人才姗姗来迟,最后只能劫掠一番就返回东吴。从公孙度开始割据将近五十年的辽东公孙氏被曹魏消灭,东吴与公孙氏联盟的战略也就彻底失败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8 17:47:5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