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联合辽东公孙氏,南北夹击魏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21:2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彼此争战不休。辽东地区虽然名义上属曹魏,但其实一直是公孙氏掌权,成为曹魏的国中之国,处于实际独立状态。。

东汉末年,公孙度于中平六年(189年)割据辽东开始,经过其子公孙康、公孙恭,到其孙公孙渊于景初二年(238年)被曹魏司马懿所灭,共传三世四主,历时五十年。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即位,先后在赤壁击败了曹操,在夷陵之战击败了刘备,巩固了江东。

为了夺取统一天下,他开始积极谋划,比如与蜀汉结盟,制定了“交割天下”的宏伟蓝图,并多次率兵北伐攻打合肥。

除此之外,他努力交好辽东的公孙氏,希望南北夹击曹魏,牵制曹魏令其南北不能相顾,为自己北伐争取一支生力军。

这正是“远交近攻”之策。

在公孙康时期,孙权就派人前往辽东,希望结为盟好。

但公孙康可能是出于惧怕曹魏的心理,将孙权的使者杀死。

“(公孙)康昔杀孙权使,结为雠隙”《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曹魏为了阻止公孙氏与东吴交往,曾派海军截杀东吴船队。

联合辽东公孙氏,南北夹击魏国

但孙权就像一个被渣男屡次伤害却依然痴心不改的傻白甜,对辽东公孙氏简直是一往情深。

228年,公孙渊掌权后,曹魏并未追究他发动政变推翻其叔叔公孙恭的行为,反而遣使前往册封,而第二年孙权也派出使团前往结交。对于孙权“不计前嫌”派出使团前来,公孙渊又惊又喜,也“遣使南通孙权,往来赂遣”(《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

232年,孙权又“遣将军周贺、校尉裴遣乘海之辽东”,中途遭到魏将田豫的截杀,损失惨重,周贺被杀。但船队依然抵达了辽东,完成了外交任务。

同年,公孙渊“遣校尉宿叔、阆中令孙综称藩于权,并献貂马”。孙权“大悦,加渊爵位”。

《吴书·吴主传》:朕(指孙权)之得此,何喜如之!虽汤遇伊尹,周获吕望,世祖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指公孙渊称臣),岂复是过?

宿叔、孙综返回辽东时,孙权派出了更加庞大的使者团回访,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这次出使遭到了张昭为首的东吴大臣的强烈反对,认为辽东距离东吴太远,而且公孙渊此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任。跨越大海去结交公孙渊,恐怕会得不偿失。

“举朝大臣,自丞相雍以下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数百护送舒、综,权终不听。”(《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但孙权朕意已决,毋复多言!

联合辽东公孙氏,南北夹击魏国

这次使者团规格很高,由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率领“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渊”。

但当东吴使者团抵达辽东后,公孙渊却反悔了。

因为曹魏对公孙渊结交东吴十分不满,给与他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如果因为辽东和东吴结交导致曹魏进攻辽东的话,东吴距离太远,根本给与不了太多的支援,或者支援根本无法及时抵达。

如此一来辽东与东吴结交而得罪曹魏,招惹灾祸,实在是得不偿失。

“恐(孙)远不可恃,且贪货物”,公孙渊下令武力杀害使节团的张弥、许晏,并且将其首级献给曹魏,同时把一万军队和金银珠宝全部掳走。

魏明帝龙颜大悦,遣使者携带诏书前往辽东,册封公孙渊乐浪公。

即使使节团被杀,孙权竟然对公孙渊痴心不改,连年派出使者。

公孙渊在给曹魏的上书中所说:“孙权慕义,不远万里,连年遣使,欲自结援,虽见绝杀,不念旧怨,纤纤往来,求成恩好”。(《魏略》)。

这真是令人对紫髯碧眼儿大开眼界啊。

联合辽东公孙氏,南北夹击魏国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死,此后蜀汉的北伐停止了十年之久。曹魏利用这段时间开始解决内部问题,即消灭辽东公孙氏政权,完成北方的真正统一。

曹魏先后派出毌丘俭和司马懿攻打公孙渊。

面对曹魏的攻势,238年深感压力的公孙渊正式向东吴称臣,乞求援兵。

《三国志·公孙度传》注引《汉晋春秋》中说:“公孙渊自立,称绍汉元年。闻魏人将讨,复称臣于吴,乞兵北伐以自救。”

《魏书》中提到:“渊知此变非独出俭,遂为备。遣使谢吴,自称燕王,求为与国。

联合辽东公孙氏,南北夹击魏国

当公孙渊的使者到达东吴后,东吴大臣们群情激奋,纷纷要求杀掉公孙渊的使者,为张弥、许晏报仇。但大臣羊衟却认为不可逞匹夫之怒,而是要派出援军坐观公孙渊成败,然后再做定夺,获取最大利益。

羊衟的话深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发兵援助公孙渊。但孙权对司马懿的军事能力颇为担忧,并不看好公孙渊。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裴松之·注《汉晋春秋》曰:公孙渊自立,称绍汉元年。闻魏人将讨,复称臣於吴,乞兵北伐以自救。

吴人欲戮其使,羊衟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若魏伐渊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盖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

权曰:"善"。乃勒兵大出。谓渊使曰:"请俟后问,当从简书,必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又曰:"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

于是孙权“遣使者羊衟、郑胄、将军孙怡之辽东”,“往救公孙渊”。但司马懿已经攻破襄平,斩杀公孙渊,平定了辽东。

吴军见无法完成任务,于是攻击曹魏在辽东的军队“守将张持、高虑等”,“俘人民而去”。

至此,孙权结交辽东公孙氏的“远交近攻”战略完全失败。

联合辽东公孙氏,南北夹击魏国

实事求是的说,孙权结交辽东公孙氏,对魏国实行“远交近攻”在大方向上并没有错误,反而是在当时非常正确的战略。

曹魏强大,东吴弱小,除了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之外,如果要自保进一步说争夺天下必须实行远交近攻的战略。而当时吴蜀已经结盟,能拉拢的对象只有辽东公孙氏,同在辽东的高句丽距离曹魏太远,而在北方大草原的鲜卑更是远不可及联系不上。一旦曹魏与东吴发生战争,在北方只有与曹魏接壤的辽东公孙氏能帮得上忙。

当时蜀汉也是实行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比如拉拢羌人,结交鲜卑轲比能夹击曹魏。

但在具体执行上,却出了大错。

一来孙权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完全忽略了辽东公孙氏的地缘困境。毕竟从表面上辽东公孙氏是曹魏的臣子,接受其册封,如果公然与东吴结交盟好,那么必然触怒曹魏,会遭到它的进攻,导致自己灭亡。

而东吴距离辽东隔着茫茫大海,距离遥远,远水不解近渴。一旦曹魏因为辽东结交东吴而发起进攻的话,辽东公孙氏可就危险了,而东吴的援军可能还在半路上,辽东的仗就已经打完了。

这也是辽东公孙氏两面三刀在魏吴间骑墙的原因,也是其生存之道。

只可惜公孙氏对吴国太狠,动不动就屠戮使臣,导致东吴群臣对其极为反感和敌视,也只有孙权痴心不变的想要讨好辽东公孙氏。

所以说,孙权遇到公孙渊这个“白眼狼队友”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输的很彻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23: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公孙渊背信弃义,终被司马懿剿灭
...因此,公孙渊继位后,辽东与东吴的外交往来频繁。当时魏国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岐山和淮南战场上,没有余力处理辽东事务。当时魏国对公孙氏主要采取绥靖策略,不断给公孙氏加官加爵。然而,
2024-02-24 05:41:00
...一位。公元228年,公孙渊即位时,他所面临的政治格局是魏国与蜀吴联盟形成了南北对峙,虽然中原的魏国是辽东名义上的宗主国,但辽东偏据一方却可脱身其外。历经三朝后,前人积累的国力
2023-11-20 21:14:00
司马懿和曹操的军事才能,辽东之战让二人高下立判
...重任。直到曹丕登基之后,司马懿才得以大展雄才,成为魏国军事骨干之一。综合比对一下曹操和司马懿的一生战绩,两人都有很多经典战例,在军事方面的造诣和成就,都能稳居三国时期第一流军
2023-05-30 12:33:00
揭秘三国时期的第四国:燕国昙花一现的启示
...四国——燕国。公元237年,割据辽东地区的公孙渊在击败魏国名将毋丘俭后,宣布自力,国号燕。其实公孙渊实力不强,仅仅割据辽东地区,而辽东又属于魏国的幽州,魏国除了幽州以外,还占
2024-03-05 13:51:00
司马懿犯下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行,300年后隋炀帝成最大受害者
...会背叛辜负曹丕曹叡两代皇帝信任,鸠占鹊巢,一手篡夺魏国皇权,成为毁掉魏国的罪魁祸首。司马懿不仅毁掉了魏国,还曾犯过一次不可饶恕的历史罪行,给中国历史发展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患,危
2023-03-08 21:08:00
三国辽东公孙氏的兴衰,三代经营左右横跳,最后被司马懿剿灭
...捡便宜;他哪里晓得,如此的背信行为最对他自己不利,魏国君臣见到他能够这样子对付吴国,如何能相信他会始终忠于魏国?不到四年,魏国君臣就向公孙渊摊牌,在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派
2024-02-27 07:32:00
三国时期,公孙瓒为什么能成为一方军阀?
...的三韩王国,魏军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这是三国时期,魏国最远的一次对外征战。毌丘俭征朝鲜 战争结束后,毌丘俭在玄菟郡不耐城立下石碑,刻石记功,这块石碑于1906年在吉林省集安
2023-08-23 15:15:00
除了三国外,真的还有个独立政权吗
...扬烈将军。公孙渊这个人野心更大,他想联合东吴,打击魏国。孙权很高兴,立刻封他为燕王。不过,公孙渊最终还是不敢答应,反而杀掉吴国使者,送给曹叡。但是公孙渊最终熬不住,在景初元年
2023-07-31 21:55:00
司马懿征讨辽东,为何将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杀光
司马懿作为魏国权臣,心狠手辣,嗜血成性,从他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大将军曹爽及其党羽就可以看出来,非常狠毒,司马懿将曹爽阵营的这些人全部诛灭三族,无数人头落地。不仅如此,早在平
2024-01-31 10: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