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8 20:34:00 来源:戏说三国

花木兰是蒙古人?你看看“可汗大点兵”打的是谁!

最近某个女星蹦出这么一个观点,她认为“花木兰是蒙古人”,“花木兰将中国人赶出自汉朝入侵以来一直占领的蒙古领土”。同时,她还转发蒙古语称呼中国人为“奴才”的文章。我很诧异,一个布里亚特人弄出这么个观点到底想干嘛?不管她是不是蒙古人,肯定不是你布里亚特人!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木兰从军

另外,选她的导演也认为汉族是元代之后才有的。真的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今天淮下书生就来说一说,花木兰到底是不是蒙古人?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代父从军,抗击侵略,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精神象征。然而花木兰的姓氏、籍贯、出生年代等,一千多年以来众说纷纭。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花木兰的精神形象

然而,作为文学作品里的人物,木兰的精神形象一直是汉文化赋予的,她所代表的,是华夏价值观,是汉文明价值观。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木兰辞》,来进行一定的分析。已知的《木兰辞》讲的是南北朝北魏时期的故事,南朝肯定不可能,毕竟南朝不可能称皇帝为可汗。而北魏由拓跋鲜卑建立,原本也是游牧民族,称呼可汗合情合理!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

原文“暮宿黄河边”,“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几句的地点,也说明了不是南朝,而是北朝。北朝时期,与“黑山”、“燕山”相关的战役,发生在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生中与柔然交手十三次,这一战最为辉煌。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北魏破柔然之战”

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三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古代诗词通常会把燕然山简称为燕山。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因此,可汗连夜发军帖来大点兵,使得花木兰代父从军所参与的,正是“北魏破柔然之战”。

北魏是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早期,为了防止汉人掌握军事力量,从而威胁其统治地位,北魏上层不允许汉人当兵。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户籍制度,也就是鲜卑人当兵打仗为军户,汉人耕田种地为民户。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北魏初期汉人只能种地

北魏有战事,征召鲜卑军户出征时,他们需要自备马匹武器。这也切合了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原文内容。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花木人和汉人无关呢?并不能,因为北魏初期,汉人虽然不能当兵,但是代国故地的汉人可以,也就是说,并不能完全否定木兰是汉人!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北魏孝文帝改革

另外,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前,就已经在汉化了。原文里“木兰当户织”而不是木兰放牛羊,男耕女织,这是典型的汉人农耕家庭。“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把敌人称为胡人,说明木兰自认为自己不是胡人。后面的“天子坐明堂”、“对镜帖花黄”、“东阁门”、“西阁床”等等,都能说明即使木兰不是汉人,也是一位汉化家庭的鲜卑人。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男耕女织

而北魏的鲜卑人,绝大部分融合到了汉人当中,也就是说,即便花木兰是鲜卑人,也可以算是汉人。

有人说了,蒙古人前身是鲜卑人,所以花木兰就是蒙古人!

这是不对的,古代东胡被匈奴打败后,一部分逃到了乌桓山和鲜卑山,并逐渐演变为乌桓人和鲜卑人。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乌桓和鲜卑

东汉末年,乌桓被曹操所灭,鲜卑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主要分为段部、慕容部、拓跋部、柔然部、乞伏部等。柔然鲜卑被突厥人击败后,一部分西迁进入欧洲,剩下的被迫分为南北两支。其中南支来到辽河上游游猎,成为了契丹族的起源。北支来到今天的外兴安岭以南地区,被称之为“室韦”或“蒙兀室韦”,也就是后来蒙古人的祖先。

花木兰到底是不是汉人?

柔然和北魏地理位置

也就是说,花木人代父从军抗击柔然,抗击的是蒙古人的祖先。说花木兰是蒙古人,和韩国人认高句丽为祖宗异曲同工,毕竟高句丽和三韩也是世仇。

所以,花木人是鲜卑人也好,汉人也罢,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巾帼英雄。某些人大可不必利用她的民族属性,搬弄是非,企图分割虚无华夏民族,虚无华夏文化!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9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木兰辞》一诗里隐藏的战争,竟然真实存在
...事诗,后来被收录到了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当中。所以花木兰是北魏人这一点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北魏虽然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但是也涵盖了大量北方的汉人。在南北朝那个大混战的年代,如
2024-10-31 08:54:00
花木兰死敌柔然人后代存活吗?洛阳、雁门这几个姓氏就有其后代
...大伤,内部还时常争夺汗位发生内讧,自此衰退下来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到了公元六世纪后,柔然虽然恢复了些许元气,有过短暂中兴,
2024-09-07 10:09:00
花木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人们熟知的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女英雄,她替父从军,十二年不归,战功赫赫,却不愿受赏,只求回家。她的故事,被后人编成了《木兰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经典名篇,也被多次改编成了影视作
2024-03-16 21:35:00
花木兰效忠的可汗到底是谁
...其实我们对可汗都不是十分的了解。那在《木兰辞》中,花木兰所效忠的可汗到底是谁呢?这一直让人们猜测纷纷。而关于可汗的身份,如果说出来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那如果想要了解可
2024-04-08 19:43:00
《封神》娜然不当言论引热议,花木兰到底是什么人?
...中妲己的扮演者娜然,在外网曾经转发并点赞过一篇关于花木兰生平的帖子。这篇帖子中,对花木兰这个人物的血统和民族,进行了大量臆测和武断的分析,然后得出花木兰是蒙古人的结论,并称当
2023-08-23 16:08:00
花木兰替父从军十二年,为什么没被发现女儿身
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不在少数,其中最为熟悉的还是花木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但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一点疑问,为什么她在军中时间长达十二年依然没有被发现是女儿身呢?当时处于
2023-05-19 17:29:00
花木兰的姐姐真的20多岁还未嫁人吗
《花木兰》描述道:“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能够从中看出,花木兰生长在一个关系融洽的大家庭里,尚有一姐一弟。花木兰从军十载,归家的时候算起来也有二十
2023-08-01 21:52:00
花木兰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民歌《木兰辞》为我们形象的塑造了一个巾帼女英雄——花木兰。花木兰不是具体某人,她是一个艺术形象,她的故事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但是花木兰的姓氏等,在史书中并无确切
2024-10-20 10:39:00
小窥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只鳞片羽
...柔然汗国的的刀光剑影、塞外风沙、战马嘶鸣犹在耳边!花木兰代父从军击败入侵国敌的故事!流传千古,至今令人神往!巾帼英雄花木兰人的故事,在华夏可谓家喻户晓,其事迹最早现于南北朝的
2024-04-29 16: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为人民而战”,汪口蹈海七烈士的如山誓言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林啸 威海报道在胶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南,那片惊涛骇浪的汪口海域,七名八路军战士曾以身躯守护黎明
2025-08-07 10:44:00
李丹平长诗《北海道山神》出版,礼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鲁网8月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潍坊高密诗人李丹平根据二战劳工刘连仁生前经历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北海道山神》由新加坡浩宇出版社出版
2025-08-07 15:01:00
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来像一场紧凑又扎心的“职场历险记”,把一个小吏李善德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荒诞任务,写得既充满烟火气,又藏着对人性和当时体制的叩问
2025-08-07 15:05:00
大众网记者 张勇 刘涛 崔智琪 定陶报道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定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千年古县”
2025-08-07 16:59:00
山河铭记|新四军武器匮乏 传奇女子变卖家私购3000支枪千里驰援
大皖新闻讯 新四军建立之初,一万多人的部队有枪的还不到一半人。这时,一名女子做出惊人举动,解决了新四军燃眉之急,这名女子就是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
2025-08-07 17:11:00
这张“脸”有戏|“薇约”屯堡·系列微短剧之二
六百年前,明朝数十万大军奉旨“调北征南”,从江淮流域跋涉至黔中腹地。他们以石筑城、以武戍边,将江南风物与军事智慧镌刻于贵州的喀斯特山峦之间
2025-08-07 18:22:00
龙云,原名龙治贞,1903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1926年7月,龙云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第三十师,192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5-08-07 20:59:00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电影《731》宣布定档9月18日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
2025-08-07 21:5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做个粮仓也是爱你的形状
在集安博物馆里,藏着一件超萌的文物,它的名字叫做“陶仓”,通高92厘米、底径24厘米,爱心“眼睛”千百年来凝视着时空,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早味的浪漫
2025-08-07 19:19:00
闹市寻迹西安都城隍庙 宛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西安都城隍庙坐落于西大街,宛如一颗遗落人间的历史明珠隐匿于闹市之中,散发着独有的神秘与古朴。作为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的西安都城隍庙
2025-08-07 07:36:00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举办130余件(组)文物在中国考古博物馆集中亮相,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本报讯(记者龚正龙)雄安古州城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修复后首次展出
2025-08-06 09:01:00
高山仰止、史笔昭世、河山之阳……穿过一座座木牌坊拾级而上,一步一脚印登上拔地40余米高的汉太史司马迁祠,放眼望去,大河奔涌,长桥飞跨,史圣凝望!#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 相
2025-08-06 11:48:00
赵培宪:从战俘营到正义审判的血泪控诉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赵培宪同志(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位于太原市小东门附近的“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旧址,静静地隐匿在城市的喧嚣当中
2025-08-06 13:00:00
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墓的祈福墙上,学子们留下心中所愿。“逢考必过”、“圆梦西工大”、“学业所成”......你们许下的心愿都实现了吗?#大河奔涌万象新来源:华商网相关热词搜索:心愿
2025-08-06 13:25:00
池州学者喊话《长安的荔枝》原著作者及出版社: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创作地非泾县应为秋浦县(今贵池)
大皖新闻讯 随着暑期档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其原著小说也引来一些阅读爱好者青睐。近日,池州市贵池区文联主席张华在研读原著时发现
2025-08-06 1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