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记得上中学背诵《木兰辞》的时候,老师就说过,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一首叙事诗,后来被收录到了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当中。所以花木兰是北魏人这一点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
北魏虽然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但是也涵盖了大量北方的汉人。在南北朝那个大混战的年代,如果家里面没有男性入伍,女性拿起武器上战场其实也并不罕见,尤其是守城的时候,往往会征召全城的百姓来迎战。不过花木兰就不一样了,他是随军出征打仗,可花木兰打的这场仗到底是哪一场呢?虽然上学的时候老师没说,不过《木兰辞》当中的一些细节,倒是能够在史书当中找到一些线索。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在《魏书》里面确实也提到过一场在燕山以北发生的战争,那就是在公元429年发生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柔然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很熟悉,但是很多人也好像并不太了解,他仍然是继匈奴、鲜卑之后,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崛起的第三个强大的游牧部落政权,是东胡和鲜卑的直系后代。
听起来好像挺厉害的,但是他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高。说起来他也是倒霉,因为柔然崛起的时候恰好是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政权一大堆,大家都是忙着你打我,我打你,而汉人政权普遍都在南方,并没有和柔然有直接的接触,所以相关的记载也不多。他就没有像汉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那么出名,唯一和他对着打的,那就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同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虽然都有鲜卑人的血统,但是北魏这会儿已经南下到了中原,而且一直在汉化,所以这两个游牧民族亲戚最后闹得和传统的汉人与匈奴人一样,打得是你死我活,北魏甚至还建起了长城来防着这个穷亲戚。
北魏始光元年,也就是公元的424年8月,北魏明元帝拓跋寺去世,柔然可汗御久黎大残率军大举侵略云中一带,也就是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这可把新上任的北魏皇帝给气坏了,这位爷不是别人,正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辛弃疾的诗词当中"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当中的佛狸就是拓跋焘的小名,这可是一个狠人,眼看柔然趁着自己刚登基就侵略,于是亲自领兵和柔然对砍,这一次的反击虽然挡住了柔然的进攻,可是南方的刘宋也趁着这个机会北伐。
北魏的国力毕竟有限,没有办法双线作战,于是拓跋焘就决定柿子先挑软的捏,先把柔然给解决,然后再研究南方刘宋的事儿。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花木兰故事当中的这场大规模的战争开始了,这段历史也因为花木兰的参与而让后人铭记了数千年,这场战争也因为花木兰而充满了魅力。
《木兰辞》当中就写到,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可见,当时北魏和柔然的这场战争规模极大,几乎是全国性的征兵,连老头子都算在了里面,和历史上的北魏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非常相似。始光二年9月,也就是公元425年,北魏主动出击,兵分五路进攻漠南,仍然不敌,魏军大量北逃。而就在这个时候,由南匈奴建立的胡夏突然发生了内乱,拓跋操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攻下了胡夏的都城童万城。可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趁着拓跋操打胡夏的时候,柔然又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
公元429年,拓跋焘再次大规模举兵进攻漠南。拓跋焘亲自领军从东部度过了燕然山,这和《木兰辞》当中的那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完全吻合。北魏在这一战当中一举击垮了柔然,可战争却并没有因此而结束,此后连续九年的时间之内,北魏先后消灭了北燕、北凉,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而与柔然的战争一直延续到了太平真君十年,也就是公元449年一共是13年,所以为什么《木兰辞》当中会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因为整个北魏政权在这13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处在战争当中。
当我们了解了这段历史之后,再读起《木兰辞》的时候,我们才会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那真的是一个普通人朝不保夕的历史时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花木兰最后的请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们对战争真的是已经厌倦了。而最终的历史也告诉我们,花木兰的时代之后,北魏的战争也远没有结束,这个时候距离中国再次迎来大一统还有整整的130多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3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