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4 14:28:00 来源:戏说三国

一、刘基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刘基被塑造成了一位先知形象,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不仅帮助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还通过《烧饼歌》对未来的时局进行隐晦的、预言式推测,被民间视为神仙。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然而这仅是民间小说对他的推崇,实际上刘基不但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就算是朱元璋的第一谋臣也算不上。

真正被老朱称为“吾之子房”的是汪广洋,《明史·汪广洋传》中就有:“屡献忠谋,比之子房、孔明”这样的记载。而大家熟知的另一位开国功臣李善长,只是大明朝的大管家,萧何一类的人物。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翻开《明史》我们就可以看到,刘基跟随朱元璋比较晚,1360年,备受元廷排挤的他才接受了朱元璋的邀请,加入到起义军阵营之中,而这时他已经年过半百,48岁了,而朱元璋已经另立山头,打下了自己的根据地南京4年了。而反观汪广洋,早在5年前就已经投效了朱元璋,并在自立门户后成为朱元璋元帅府的令史,妥妥的幕僚第一人。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刘基在投效8年后,朱元璋就统一南北,建国称帝,要说这一段时间他有什么突出贡献的话,也就是曾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得到老朱的称赞了。至于什么精通星象谶纬之学,谋略过人,实在是看不出来。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所以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在36个封爵功臣中排名垫底,仅是伯爵。汪广洋虽然也是伯爵,但无论是俸禄还是官职,都远远高于刘基。

汪广洋食禄360石,刘基仅240石,刘基干过的最高官职是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御史中丞是做监察工作的,太史令就是搞天文历法的,都不是顶级职位,而且没干多久,洪武四年就被朱元璋辞退,回家种地去了。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而汪广洋,洪武元年担任中书省参政,洪武三年中书省左丞,洪武四年升为右丞相,期间虽然有所贬斥,但洪武十年又被招了回来,继续干了右丞相。

可以说,无论是从级别上,还是从在任时间上,汪广洋都要甩出刘基好几条街,谁是朱元璋的第一谋士一目了然。

看来刘伯温之所以出名,完全是文学作品的功劳。二、秦琼

说起大唐名将,首推李靖,其次李勣,再次苏定方,他们都是一方统帅,有灭国擒主之功,但若论起个人武勇,百姓喜闻乐见程度,秦琼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在小说演义中,秦琼是“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的神拳太保、小孟尝、兵马大元帅,为单雄信“两肋插刀”更是让他成为了历史上忠义的代表。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秦琼仅是秦王府的一员猛将,玄甲骑兵四队长之一,虽然李世民每遇敌将“震耀出入以夸众者,辄命叔宝往取之”,秦琼便“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无一失手。

但是秦琼从军二十余年,却没有一次独立领军的机会,他最著名的美良川之战,李世民是总指挥,殷开山是方面军统帅,他只是个出苦力的行军总管。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等到李世民登基,秦琼由于连年征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一身伤病,更是处于半隐退状态,贞观十二年,秦琼就因病早逝。

这也是秦琼在凌烟阁功臣中排名垫底,没有入武庙、《十七史百将传》最主要的原因。三、司马光

司马光是北宋政坛上如雷贯耳的大牛,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在后世更是人尽皆知,享有盛誉。

以人品说,司马光刚正不阿,且“不取非色,不近非财”,标准的职场模范。以“史学”、“文学”成就而言,司马光也是实至名归,一部《资治通鉴》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但是,以“政治家”而论,这位常被后人冠以“一代名相”的风云人物,却是严重的不合格。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因为这位“名相”,有个致命的毛病,就是“不负责任的偏执”。

就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便毫无顾忌的开骂,“楚人(王安石是楚人)轻易”、“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因为反对变法,就愤怒开炮,“唯青苗助役为陕西之患”,要知道这时的“青苗法”还只是个构思,根本还未实行!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如此“为骂而骂”的风格,作为文人,顶多是个笑话,但作为大权在手的政治家,后果就很严重了。

宋神宗死后,憋屈了多年的司马光风光拜相,在太后的撑腰下大权在手。他这“毛病”也到了巅峰,当年还只是“为骂而骂”,这下却是“为反对而反对”。只要是“新法”支持的政策,别管好坏,说砍就砍。

“青苗法”、“免役法”被砍了不说,曾造就大宋“戎具精劲”的军器监也被废除了,甚至连将士浴血收复的西北国土,也被他大手一挥,大片割给了西夏,“请捐四寨以肥中国,省军费于远方”,还真是一个勤俭持家。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如此操作,不但“变法派”不理解,就连许多极力反对“变法”的旧党,也是连呼想不到。比如范纯仁、苏轼等人,特别是因为“反对变法”受尽磨难的苏轼,经过多年浮沉,早已看懂了“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的效果。宋神宗驾崩伊始,他们也曾苦口婆心,阻止司马光的“为反对而反对”,然后却被司马光骂得狗血淋头。硬骨头的苏轼,还愤怒“回赠”了他一个“名号”:司马牛!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凭着这一股子“牛劲”,司马光终于办成了他要做的事,“效果”也是实打实。神宗驾崩前,大宋国库充裕,钱粮够支用二十年。司马光“当家”后,大宋看上去国泰民安了,但没几年财政就捉襟见肘,到了高太后去世时,已是“帑禀日益困,农民日益贫,商贾不行,水旱相继”。边境上更被西夏一拨接一拨暴打,一头栽进“积贫积弱”的历史大坑。

如此“政治业绩”,正如王夫之那声愤怒抨击:“温公不免焉。其病有三:一曰惜名而废实,二曰防弊而启愚,三曰术疏而不逮。”大宋这个“家”,就被这么一位名声好却乱发力的“名相”,稀里糊涂败了。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司马光所谓的大政治家绝对是被夸大其词了。四、陈庆之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就是里面的“白袍将军”。

此人曾率7000人,横扫河洛,大小凡47战,先后破魏军丘大可7万、杨昱7万、元天穆数万,降费穆2万,14个月内连下北魏32城,虏众三十余万,攻无不克,直陷魏都洛阳。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如此神迹,连主席他老人家读之都“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满含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所以很多人对于陈庆之没能入选武庙倍感不平,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其一,陈庆之的神迹有太多的水分。

记载此事的《梁书》、《南史》素有数据造假的传统,把一说成十是它的惯例。其次,当时的北魏,名将及主力军都在讨伐叛军,陈庆之进军路线要么防守空虚,要么兵不习战。否则如何解释,牛哄哄的陈庆之一旦遭遇北魏真正名将尔朱荣,便溃不成军,单骑逃窜?甚至害要化妆为一个僧人才躲过搜捕,逃回南梁?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其二,陈庆之后面的战绩乏善可陈。

陈庆之南归后被拜为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督缘淮诸军事。不久领兵讨伐自称天子的徐州豪强蔡伯龙,史载,陈庆之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传首建康。

然而五年后,陈庆之攻东魏却大败而归。

当时东魏的豫州刺史尧雄设伏截击,不仅大败陈庆之的梁军,还生擒了梁将李洪芝、王当伯等。一年后陈庆之重整旗鼓进逼豫州州城谯县,结果尧雄亲自出战,身受两处创伤不退,陈庆之兵败,“弃辎重而走”。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后来,陈庆之又围南荆州。尧雄“围魏救赵”,急攻南梁北面重镇白苟堆,陈庆之放弃荆州回救,结果还没赶到,尧雄就已经攻陷了白苟堆,擒获南梁镇将苟元广以及兵士二千。陈庆之再次失利而还。

所以,陈庆之的战绩是被夸大其词了的。五、李广

李广是汉景帝、武帝初年在长城一线抵抗匈奴的主将,曾先后任上谷、陇西、北地、云中、雁门、右北平等地太守,善打硬仗之名传于天下,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所以,千百年来,很多人为李广打抱不平,说他功勋赫赫,却时运不济未能封侯,史称“李广难封”。

实际上,这位深受后人尊敬的李广,有名将之称而无良将之实。史书记载李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实际上很少有胜仗,有的只是个人骁勇的战例和事迹,“皆以力战为名”,却无大的战功。

关于李广,我们知道更多的只是他个人神勇之事。

比如“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比如,元光六年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连杀数人,匹马逃归。

比如,数次迷道,最后还因不愿受小吏之辱,愤愧自杀。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与他齐名的另一位名将程不识就曾言:“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司马光也曾说:“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因此,严格意义上说,李广顶多是一个勇士,但不能算名将。

而李广之所以能如此千古留名,文武通吃,最大的原因来自他的真粉司马迁,正是那篇《李将军列传》将他推上了神坛。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但遍观史书,他虽有超出常人的胆识,却并没有立下显赫的战功,数次迷道,被匈奴生俘,“李广难封”其实并不难理解。六、程咬金

演义中的程咬金是瓦岗寨的“混世魔王”,是“半路杀出”的主人公,更是梦中学会的“三板斧”的天选之人。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正史中,他也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勇救裴行俨的无敌猛将。

但他的战绩与他的名气相比就有点夸大其词了。

程咬金最初属瓦岗军,是李密手下的三骠骑之一,后来被王世充所擒,被任命为将军,最后又与秦琼主动投靠了李世民。

历史上最被夸大的六位人物,谁最名不副实?

归唐之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败了宋金刚,活捉了窦建德,降服了王世充。但其一直在李世民的麾下听令,从没有单领一军,最高只担任过左一马军总管。

李世民去世后,程咬金终于得到独领一军的机会。永徽六年,原西突厥降将阿史那贺鲁叛变自立。李治派他率军讨伐,结果他却因畏敌怯战无功而返。

所以,程咬金战功虽有,但与同时期的李孝恭、侯君集、李道宗、薛万彻相比却难称名将,更不用说与李靖、李勣、苏定方这样的大神相比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广难封是因为本事太大,还是因为水平太菜
...鉴》对于李广的评价也非常高?那是因为《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而司马光是司马迁的后代。在司马一族的笔下,李广名将的光彩就这样流传给了后世。虽然本文扒去了李广的外衣,将他说得不
2024-05-14 19:37:00
飞将军李广军功显赫,得到司马迁的褒奖,却一生没被汉朝皇帝封侯
...的什么态度,只是陈列客观事实。而与此同时,司马迁和司马光的态度可以说是针锋相对。考虑到司马迁曾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被施以宫刑,其在文章中对于李广悲情英雄的塑造也可以理解
2024-02-26 13:02:00
李广:一位英勇却命运多舛的将军,有卓越武艺却难封侯
...军事能力更是被同时代的其他名将斥之为“草头将军”,司马光甚至批判说:“效李广,鲜不覆亡。”李广“难封”其实并不难理解,但为何却能在后世文武通吃呢?李广,陇西成纪人,先祖是秦朝
2023-12-19 05:05:00
司马光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是什么意思?
...于唐朝时期万国来朝的气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司马光为何会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司马光曾在自己的《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
2023-01-17 21:26:00
李世民为何不接受单雄信投降,将其处死
司马光说:单雄信战败,李世民不接受投降,将其处死。对待归降者,李世民一般都能善待,且加以重用,为何就不能放了单雄信呢?621年,地点洛阳,单雄信被俘虏。朋友李绩(徐茂公)为他求情
2024-07-10 17:24:00
汉武帝征讨匈奴四十余年,被现代人称赞,却不被当时的人认可
...的长信少府夏侯胜2、东汉班固(《汉书》作者)3、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三人的观点基本相同,总结起来就是:“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除此之外
2023-06-01 09:35:00
...勤勤恳恳,毫无疑问,后者才值得我们赞扬、肯定。正像司马光评价的那样:汉武帝穷奢极欲、严刑峻法、好大喜功,跟秦始皇没啥两样,但为啥汉朝却因此兴盛呢?因为他懂得治国之道,敢于接受
2024-06-02 20:19:00
文正、忠献、忠武,谁才是真正排名第一的谥号
...还是“忠献”的天下,让“文正”开始步入大家视野的是司马光,当年宋仁宗想给自己的老师夏竦以“文正”的谥号,结果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司马光,直接说出:“谥之至美,文正也”。司
2023-07-24 20:50:00
中国历史上10大悍将武力排名,你心目中的战将排第几?
...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虽位及人臣,但仍谦虚仁和。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
2023-05-02 20: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