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86岁老人打卡1440天自学3门外语: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就换个途径去了解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0 09:48:00 来源:缘之心

一位老人学外语,这事似乎并不稀奇,但若加上更多的条件呢?

86岁、腿脚不便、用一款APP自学英法日语、每天半小时以上、坚持4年、三门语言均可与母语者流利对话……

该款APP已上线14年,截至2025年2月,其月活用户超1亿。在这个庞大的基础群体下,老人坚持1440天不间断打卡学习的记录,超越了99.99%的用户。

白首不碍求知路。老人用自己不间断的坚持证明:年龄不该设限,人永远可以去尝试新的生命体验。

86岁的俞涤远每天坚持学习三门外语。受访者供图

打卡的日常

收拾好自己,衣冠要板正;再收拾好桌面,书桌玻璃板擦得锃亮。“读书就要有读书的样子。”这句话,俞涤远年轻时告诫两个儿子,退休后说给两个孙女,如今严格要求自己。

解锁IPAD平板,伴随着“上课铃”——APP启动页面的固定旋律,一堂30分钟的“居家日语课”开始了。这些课,短则半小时,长则1小时。三门语言课都要提前规划,阶段性交替进行。

髋关节的疼痛让俞涤远不能久坐,即使坐,凳子上也要叠放两个厚坐垫。这足以说明,以他的身体条件,每天的外语课学习并不轻松。

对语言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浓缩成一句学外语的初衷:“我的腿走不动了。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就换个途径去了解。”若非要为这个行为加点“功利性”目的,俞涤远的回答是:“学语言动脑筋,不会老年痴呆。”

老人每日打卡的课程内容包含“听说读写”等形式:互译、连词成句、选词填空、听写……老人一手执笔,字迹工整选择性地手写记录部分错题笔记;另一只手麻利地滑动电子屏幕翻页操作,截图打卡,再分享到群。看得出来,平板电脑他玩得很溜。

老旧的笔记本和时尚的平板摆在一起,白发老人埋头学习,这画面既矛盾,又很有一番冲击力。

群,是三人的小群,另外两名群成员是俞涤远的孙女,姐姐叫庄佳莹,妹妹叫俞朵儿。爷爷用软件学外语,俞朵儿算是引路人。“爷爷,这个APP能学很多门外语,还可以记录你的学习过程,很好玩的……”不要钱?都能学?这些问题得到肯定回答后,老人的眼睛亮了……4年前,小辈一句随口“安利”的话,打开了他学习外语的“大门”。

俞涤远和两个孙女,前右为庄佳莹。 受访者供图

学习的甜头

“大门”背后,是一名82岁的学生。

老人1939年出生,在那个学习资源和条件都很匮乏的时代,他仅靠听电台广播自学了英文,成为上海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并于千禧年退休。在此之前,这名“大龄学生”从未尝到过科技进步,信息交互与电子设备带来的学习便利。

年轻时的俞涤远是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受访者供图

但很明显,这种便利格外令他着迷——外语学习离不开词汇,词典放在书橱,离书桌5米远,常人三步就到,但对于一个出门必须靠轮椅,在家行走格外吃力的老人来说,取书这几步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老人好强,不爱麻烦他人。如今,这个流程被节省到了3秒钟:长按屏幕,复制生词,APP立刻告诉他答案。打开学习外语的“大门”后,他选择学习英语、法语和日语。虽然以前是小学英语老师,但他仍然坚持学习新的英语单词和语法。

俞涤远爱惜地摸了摸书房里上世纪90年代的收录机,磁带标签已然褪色,却依然能辨认出“英文音标”的字样。两个儿子,两个孙女的英文启蒙全靠眼前这个“老伙计”,他叹一口气:“现在的孩子,学习环境幸福多啦。”

房为家,书为魂。老人爱书,尤爱词典。他的一个孙女,25岁的庄佳莹从小就知道爷爷这个爱好。“爷爷书房里的时间,是以不同语言为刻度流动的。”在三人的群里,她负责为爷爷提供足够多的情绪价值。

1400天的学习打卡记录。 受访者供图

“爷爷,打卡300天啦!您今天又学到了什么法语新词汇?”“爷爷,您1400天的纪录我一辈子都做不到!”“哎呀,我知道我的最高打卡记录是30天。但妹妹比我更少,您先去教育一下她……”

17岁出国,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完成本硕学业,目前正在读博的庄佳莹见证了爷爷4年学习外语的全过程。她说:“绝对没有半点水分,也不是为了打卡而打卡。爷爷非常享受学习的过程。他保持了几十年的记笔记的习惯,打卡对他来说只是换了一种记录形式。”

特别的礼物

庄佳莹分享了两件趣事。“今年2月份回国我住爷爷家。除夕晚上我在客厅看电视,他在书房里大声朗读日语。过年哦,打卡都不停一天。我被亲爷爷‘卷’到了。我给他拜年,祝他新年快乐,他秀了一波学习成果——他回应我: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日语:谢谢),Happy Chinese New Year(英语:春节快乐)。后面应该还有句法语祝福,但我听不懂。”在英留学七年的庄佳莹狠狠点赞了爷爷的英文水平:“发音特别好。”

一位老人,正用超越99.99%用户的坚持,身体力行地教导孙女们:真正的学习从不功利,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庄佳莹坦言,自己从中收获良多。“异国他乡读书很累,我学的化学,每每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爷爷80多岁了还在坚持学习。他真的是我学习的动力。”

基于此,庄佳莹把爷爷“早上6点起,写日记,午休后雷打不动学三门外语,晚上再弹半小时钢琴”的日常作息和1400天打卡学外语的故事分享到了社交平台,收获了上万点赞和大批年轻人自愧不如的感慨。

老人在1999年购买了两本《走遍美国》杂志。 受访者供图

“爷爷虽然从来没有踏出过国门,但他的精神世界远比我们更丰富。”庄佳莹说起了爷爷的开明——他是全小区最先学会微信和微信附加功能的老人;两个儿子,他让其中一个跟妻子姓庄,庄佳莹因此也姓庄;奶奶是小学语文老师,两位老人今年决定,未来要捐献遗体用于医疗研究。

1999年,俞涤远买过两本名为《走遍美国》的杂志。“我学了一辈子英语是想出去看看,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再后来身体又不允许了。”老人感叹着时间不等人,他爱劝年轻人多出去看看,去拥有更多不同的人生体验。

作为一名曾经的小学英语教师,俞涤远深知,仅仅是打卡APP的英语课程不足以达到精通一门语言的程度,但他说:“语言的学习,每天坚持几十分钟就足够有意义。敲开一扇门后,才有别的更多可能。”

爷爷送的旧汉英词典被庄佳莹带去了英国。 受访者供图

春节后庄佳莹返英回校,临行时爷爷为她准备了一份礼物:一本旧汉英词典。

虽然庄佳莹高中雅思就考了7.5分,且在英国生活了多年,面对这本16开大小,5斤重的词典,仍毫不犹豫地塞进了行李。“它不止是一本工具书。它承载着爷爷好学的精神,承载着他对我的期待。我带走了,就会一直使用它。”

上游新闻记者 周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学习让我更热爱这个世界
...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3月15日上午,敲开武慧文老人的家门,她像个孩子一样,热情地用英文打招呼。别看老人已经88岁,她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和蔼可亲,
2024-03-18 08:05:00
...课程思政”背景下,通过外语专业学习提高人文素质的新途径。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外语人才时,应当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加入思政
2023-07-11 07:26:00
中秋国庆怎么耍?“帮帮”频道联合重庆北站综管局送服务
...哪里好玩哪里好吃,还向游客介绍并邀请参与“光盘有奖打卡”线上活动。志愿者正在为旅客解答问题随着中秋国庆假期的到来,28日,上游新闻记者在重庆北站看到,出站游客数量比平日有明显
2023-09-29 17:42:00
...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京津冀携手共进、并肩前行的脚步也越走越快,越来越有力。
2024-05-17 10:06:00
济南中考|济南外国语学校:奏响教育改革的青春序曲
...悦纳自我。学校陆续开发了阳光品格课程群,开展21天幸福打卡活动,每天设计一个小任务,如发现校园里的小动物、和家人一起烹饪、记录当天的三件好事等,这些活动不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
2024-06-29 21:43:00
章子怡打卡《卧虎藏龙》取景地,《酱园弄》剧照曝光,眼神戏绝了
一部作品带给演员的不仅是名誉,更是努力的见证,时隔25年章子怡重游徽州,感慨万千,因为这个地方是当年《卧虎藏龙》的取景地。章子怡为什么会重游徽州,可能时过境迁,对过往帮助她打开国
2024-05-06 11:18:00
构建“博融”文化 培养五育并进的国家公民
...、管理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六大育人途径的实施,聚焦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需要,开展博雅人文节、博智数理节、博趣外语节、博创科技节、博美艺术节、博健体育节、博乐
2023-04-25 07:09: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外观如一块璞玉,“漂浮”在城市森林之上;地处繁华市区与世纪公园的交界地带,如纽带般联系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这便是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于2017年
2024-03-12 15:00:00
12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山财大,研讨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协同发展
...进行研讨,并对新时代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和途径进行探索,对于国内高校英语教学、语言与产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于秀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4-05-24 20:3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对话陈铎:让更多人关注沙滩文化
多彩贵州网讯我觉得应该加大对沙滩文化的宣传力度,以此来扩大影响力。”11月11日下午,受邀参加遵义沙滩文化诗文名篇朗诵会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
2025-11-11 22:04: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 “穿”上它,还能多走一公里!
大皖新闻讯 系好腿带、扣紧腰带,穿上“机械护膝”爬楼梯,竟然毫不费力。11月11日上午,“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5-11-11 21:29:00
融合艺术与体育,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穗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近日,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广州香江1号艺术广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本次展览遴选雕塑家
2025-11-11 21:29:00
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濛)今天,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开幕
2025-11-11 21:29:00
多国诗人相聚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与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2025-11-11 21:29:00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