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修《明史》有哪些失实之处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0 10: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清修《明史》有失实之处吗?

答案是肯定的。

清朝在康雍乾时期,对明史的编撰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增删、政审,深究到细节的历史真相和具体情节有很多隐晦不言。另外此期间清朝不但严禁民间修明史,否则一律杀头,还同时焚毁了大量明代的原始史料,并对有关蒙古、清的各种明朝原始资料做了系统的销毁和篡改,对"皇明""甲申"等字头之类的书籍,更是全部进行销禁、焚毁。

但是失实之处有多少呢?恐怕没有一般网友想得那么多。

清修《明史》其实修得格外好——《明史》是中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方修订的史书,是明朝编写元史时长的九十多倍(元史编撰不到一年)——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编到了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基本上用了一百年时间。编出来的成果也确实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扬。清朝史学家赵翼曾在《廿二史札记》中评价明史编纂得体、材料详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

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清修《明史》有哪些失实之处呢

康熙、雍正、乾隆帝画像

总体来说,清修《明史》有以下几个不实之处:

第一,自赋“天命”来证明其“得天下之正”。

“天人感应”说认为,当上天对一个政权不满时,就会通过自然灾害的形式发出警告,干旱、洪水、地震、瘟疫等纷沓而来,此时下一个王朝接替上一个就顺理成章了。《明史》对明晚期许多历史事件的书写,就人为地、主动地给明代末期染上了一些天命色彩。

崇祯元年七月壬午,浙江海溢,漂没数万人”。

崇祯十一年六月,安民厂灾,伤万余人;十三年,两畿、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旱蝗,“人相食”。

盖天命有归,莫之为而为者矣。

事实上,明代晚期的诸多问题,无不因起于辽东(满清兴起)。自万历后期以来,明朝以倾国之力加强辽东防务,频繁的军事活动给明朝社会增添沉重的社会负担。虽然明朝晚期社会诸多问题的产生,有其内在的缘由,但满洲祸乱辽东,催化并加剧明末的社会危机,《明史》不提。

第二,妖魔化宦官。

明代宦官作为一个整体被妖魔化,发生于明代遗民对失国的反思,他们认为明代封疆坏于宦官,以致“明祚不可支矣”。

《明史》对宦官的书写,并非想通过对史料的挖掘、整理和辨别,再现历史的真相,而是出于政治目的,着重于彰显其恶。它暗示了明朝政治革新的必要性和改朝换代的紧迫性,为清之入关,继统明朝编造理由。

清修《明史》有哪些失实之处呢

明代宦官魏忠贤的影视形象

第三,隐匿“辽事”,隐匿对清廷不利的史实。

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借口,起兵反叛,兵侵辽沈。满洲在进入辽沈的过程中,伴随着血腥的屠杀和残酷的掳掠。这些“不德”表现不仅不利于本民族历史的建构,更是汉族社会的历史创痛。“辽事”也就成为清朝君临中原后的历史包袱。

明史,是一部明朝由兴及衰的历史,也是一部清朝龙兴的历史。清修《明史》无疑要涉及对满洲统治者道德形象的塑造,而其先世附属于明朝的真相及满洲的辽沈暴行,皆有悖于汉族社会对“德君”的期望。所以,《明史》中“不但不许见建州女真,并凡女真皆在所讳,于是女真之服而抚字,叛而征讨,累朝之恩威,诸臣之功过,所系于女真者,一切削除之”,甚至“凡明文武诸臣,曾为督抚镇巡等官者,皆削其在辽之事迹,或其人生平大见长之处在辽,则削其人不为传。”明初于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之事,《明史·地理志》亦故意漏而不述。即使在416卷本《明史》及王鸿绪《明史稿》经过加工而涉及的内容,雍正、乾隆纂修《明史》时,几乎也将之全部删除。

此外,著名的明清史学家谢国桢也指出,明史有五个缺失的地方:

1、对清廷不利的史实、2、对明朝初年事实记载不够详细真实,尤其是驱逐蒙古于漠北、女真于东北臣于明和明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3、出清廷的需要,明史对建文帝的事情非常忌讳、4、对于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大肆抹黑、5、对东林党人多加以美化。

可见对于《明史》的失实之处,学界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主要就是以上我说的几点。另外一些被网友认为是故意“丑化明朝”、“黑明朝皇帝大臣”的部分,很有可能已经是当时的史官尽量还原历史事实的结果,并无故意抹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0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哪位皇帝明明是个汉武帝,却只被人记住了姐弟恋
...努尔哈赤崛起,女真一直安静了一百年。这段历史自然被清修明史所忽略,却不知道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也没有提及。除了东北方向,由于早年经历,朱见深对北方的蒙古人更是警惕。西北方向
2024-10-17 13:02:00
...继位后给他上的庙号是仁宗,意为“仁孝而天下归心”,清修《明史》中也给予了他“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和“与文、景比隆”的评价。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
2024-06-19 20:55:00
...熙修《明史》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拉拢明朝的遗老,因此清修《明史》十分不客观,对明朝进行了过分的美化,尽量少写明朝历史的阴暗面。反而,明朝留下的《明实录》《国榷》等史料却将明朝的
2024-04-29 20:30:00
...老朱,最终被满门抄斩并没收全部家产!南京城墙中山门清修《明史》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此时,仁慈的马皇后劝
2024-04-24 16:34:00
简介明末官员黄尊素
...《忠端公集》。生平简介黄尊素之父黄曰中,别号鲲溟,清修《浙江通志》中有传,读书人出身,以教书为业,“三吴弟子经其指授者,皆为名士。每试出,私第其高下,榜发无不合者”。曰中有四
2024-06-24 21:48:00
方孝孺被诛十族?究竟是谁造的谣?
...修的史料,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是存疑和夸大的,可即使是清修的明史,也没有说方孝孺被朱棣灭十族的事儿。实际上方孝孺被灭族这件事儿,最早是明宪宗成化年间内阁大学士李贤在他的个人著作《
2024-11-07 09:53:00
...长,姿貌雄杰,志意廓然,独居沉念,人莫能测。”到了清修《明史》中,基本照抄了这句话:“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不过,很耐人寻味的是,虽然是照抄,但《明
2024-04-24 16:30:00
明朝历史上最厉害的猛将,却豢养了大明王朝最危险的敌人
...位”卫“。李成梁画像李成梁生于嘉靖五年(1526),根据《明史·李成梁传》记载:“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遂家焉。”根据修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李氏谱系》记载:李氏
2022-12-20 16:45:00
《明史》:二十四史当中成书质量最好,可信度最低的史书
细读历史,你就会发现《明史》是二十四史当中可信度最低的史书,但如果单从成书的质量上去看,其实清朝人编写的明史质量还真不差,但不仅没有像《晋书》那样内容过于邪门,也没有像宋史那样把
2024-10-28 10: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