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地平线余凯:汽车将会是第一个真正走进日常生活的智能机器人形态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9-11 11:05:00 来源:中国经营报车视界

“我们认为越来越多的机器将能够进行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决策控制,例如自动驾驶。因此,我认为汽车将会是第一个真正走进我们日常生活的智能机器人形态。”日前,地平线创始人、CEO 余凯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 IAA MOBILITY(2023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以下简称“慕尼黑车展”)专场上发表演讲。

余凯坦言,正是基于这一认知,地平线才选择专注于和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乘用车市场,为乘用车提供智能驾驶计算方案。“我认为如果我们解决了乘用车智能驾驶计算的问题,最终我们将为机器人开发一种通用的计算范式。不仅是地平线这样想,很多公司,例如特斯拉也和我们抱有同样观点,特斯拉开发的自动驾驶计算解决方案,包括软件和硬件,也扩展应用到了他们的‘擎天柱’形机器人项目中。”

地平线余凯:汽车将会是第一个真正走进日常生活的智能机器人形态

在慕尼黑车展上,地平线对外宣布一项重大进展,地平线征程芯片出货量增长至近400万片,量产规模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合作车企数量从20家增长至25家。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高等级、大算力智能驾驶芯片征程5,从去年9月全球首发量产以来出货量也突破了20万片,月度平均出货超过2万片。

“地平线征程5累计获得超过9家车企共20多款车型的量产定点,除了理想L系Pro和Air车型标配之外,还包括比亚迪、蔚来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埃安、红旗、哪吒汽车、奇瑞汽车等,以及未官宣的几家外资和合资车企的合作。征程5已经成为主流车企布局高阶智能驾驶的一致选择,2023年内还将有更多量产合作车型落地。”地平线方面表示。

地平线在NOA计算方案市场跻身头部

“现在在中国,人们对电动汽车非常热衷,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智能化程度,比如良好的数字化体验、堵车时的领航辅助驾驶、先进的信息娱乐系统等。”余凯认为,智能化将持续驱动产品的差异化和技术创新。

受市场驱动,智能驾驶进入大规模量产普及赛段,越来越多的车企发力L2+ NOA高阶智驾,其市场渗透率持续攀升。近2到3年,地平线成为业内少数几家跻身“高端智能驾驶芯片牌桌”的玩家之一。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3年上半年NOA计算方案市场,地平线与英伟达市场占比超过八成,成为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的两强选手,且NOA车型搭载数量位居行业第一。从15万级到40万级,搭载地平线芯片实现NOA功能的车型已超过20款。而在L2 ADAS一体机市场,地平线也与博世、Mobileye共同占据超八成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三,并有望在2023年年底占据榜首。

“智驾系统已成为新能源购车人群的重要决策依据,成为消费端衡量汽车产品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2025年,行业内真正要做的是在合理的性价比下,把高速NOA、环线的NOA 封闭道路的自动驾驶体验,做到如丝般的顺滑,而且价格不能太贵。同时要持续投入真正地把城区的NOA做到可用。”余凯曾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另外,余凯认为,虽然今年包括“蔚小理”都会推出面向城区的NOA,但起码要三年时间才会有比较好的体验。

在与车企一同推进智能驾驶时,余凯认为,地平线与车企不仅仅是供应商关系。“我们与车企、Tier-1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创了一种非常开放的协作模式。从本质上讲,我们提供的不是工具,而是合作关系。在各种合作模式中,地平线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最开放、最灵活的商业合作伙伴。”

据了解,地平线为车企提供的不仅仅是芯片或算法,而是包括软件堆栈、工具链、操作系统以及开发工具,还包括大数据管理、模型训练和模拟模型部署等。

自动驾驶发展好比手机从诺基亚进化到iPhone

地平线如何看待当前形势,以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技术将如何发展?对此,余凯从两个维度分析了地平线的看法。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看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一个维度是水平维度,横向扩展(ScaleOut),这是指ODD(指的是“自动驾驶的运行设计域”)的不断扩大;另一个是垂直维度,称为Scale Up,是指用户体验的水平,从有限的功能(例如 AEB或车道保持)开始,一直到自动驾驶全场景。”余凯介绍。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类型的技术策略。第一个只是关注纵轴,但ODD很窄,这就是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的现状,例如Uber和Waymo,它们用户体验的水平很高,几乎就是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但它们的ODD非常狭窄。我认为这些技术从旧金山扩展到纽约甚至是北京会非常昂贵。所以目前这条路线行不通。”余凯分析,“另一条技术路线侧重于横向扩展更广的ODD,这意味着您可以随时随地应用该技术。但它的功能却非常狭窄和有限,比如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或车道保持。很多传统的Tier-1包括Mobileye在这个路线下做得很好。但是目前要想做到ODD拓展的同时,功能也拓展,技术难度非常高,需要开发者同时具备很强的软件与硬件能力。”

对比两种策略,地平线选取了软硬件结合的方法来保持算法与硬件能力一起更新,一起迭代更快地推进,并不断突破横向扩展和纵向扩展的界限。余凯表示:“我们不只是芯片设计公司,也不只是软件算法公司。我们采取的是软硬件结合的方法(推动自动驾驶落地),这要求团队对算法创新有深刻的了解,对工程方面的硬件设计有深刻的了解,并且挑战把软硬结合做到极致。”

对于自动驾驶的发展,余凯判断,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类似于手机时代从诺基亚进化到iPhone。“当我们进入车载智能芯片行业时,我们感受到了一些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比如汽车行业的传统方法是分别开发驾驶功能和它的域控制器,像ACC(自适应巡航)或LKA(车道保持辅助),然后把它们配在车上,连接好这些没有联系的各类软件,连接好不相干的域控制器,通过一系列组合实现高速NOA功能。然而有一天,我们意识到,我们想要造的实际上是一个AI Driver,是整个自动驾驶的基础系统,就像是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之上,我们开发例如城市NOA或自动泊车这样的功能。(所以)我认为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好比手机时代从诺基亚进化到iPhone。”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预期。想要攫取市场,就意味着要与华为这类强手赛跑。地平线无疑是这类处境中的公司。过去几年,地平线凭借产业嗅觉、抢先锚定车企量产市场,在低阶智驾领域,依靠征程2、征程3两款芯片
2024-03-14 17:17:00
地平线SuperDrive首发三大黑科技,决胜智能化竞争下半场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出品 丨 搜狐汽车1月13日,“Beyond the Horizon 地平线智驾科技畅想日”在上海举办
2025-01-14 06:25:00
消息称地平线余轶南离职创业,又一大牛闯入具身智能
12 月 2 日,据 21 财经援引多个知情人士消息称,地平线副总裁、前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余轶南已于近期正式离职。离开地平线之后,余轶南将进行具身智能创业,主要做消费级产品方向。
2024-12-04 10:05:00
36氪独家丨地平线人事大调整:引入芯片研发负责人,联创将被派驻合资公司
...、李安琪编辑丨李勤、杨轩号称拿到70多款车量产定点的地平线,开始着手一场大型的人事升级。首先是一个重磅引援,36氪从多位独立知情人士处获悉,某科技巨头芯片开发部负责人刘明(应
2023-04-25 15:36:00
Z Waves | 刘芹:雷军背后的男人,从国企打工人到小米天使投资人,一笔投资上千倍回报赚百亿美元
...功投资了多家备受瞩目的科技公司,如迅雷、YY、UCWeb和地平线机器人。这些投资不仅展现了他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精准判断,还充分体现了他在不同赛道上的布局能
2024-10-24 14:16:00
智驾的遮羞布被掀开
...的,是可以信赖的,这样的产品才能去卖。”今年年初,地平线苏箐在媒体交流会中有感而发的这段话,仍旧警示车圈智驾生态。去年一整年,车企都在做端到端。华为、理想、小鹏和海外的特斯拉
2025-05-26 19:23:00
小米、小鹏、蔚来等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汽车宣布加速全球化战略3、奔驰开启全固态电池路测4、地平线与一汽奔腾正式达成战略合作5、上海邮政首批无人投递车正式启用小米、小鹏、蔚来等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日前,小米、小鹏、蔚
2025-02-26 15:27:00
被高效安全智驾体验所吸引,地平线CEO余凯喜提昊铂GT
...并线和进入匝道时的体验真的非常流畅。这款车还采用了地平线的征程芯片,所以我也感到非常自豪。”“我会非常乐意向我的亲朋好友推荐这辆车”。 能够得到媒体和专家的高度认可,归根结
2023-10-04 20:46:00
极智嘉仍然保持全球自主移动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
...的极智嘉在未来仍然具备可观的发展空间。车规AI芯片:地平线数据分析机构IT桔子统计发现,过去的2020和2021年
2023-01-18 23:3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左阳天)指尖滑动屏幕,货物飞速流转,一场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年度消费盛宴,正悄然重塑江西消费者的购物车与江西商家的生产线
2025-11-13 06:45:00
新闻纵深|“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五十六个智能模型构建“数字工厂”“人机共生”让绿钢更绿阅读提示订单排产从48小时压缩到30分钟,钢水样品2分40秒完成27种元素分析
2025-11-12 08:14: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11月11日,京东发布2025年“双11”购物狂欢节(以下简称“双11”)福建消费热点相关情况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昨日,抖音美洋官方旗舰店的直播间里热闹非凡,主播“上链接”话音刚落,新品针织衫链接的下单人数瞬间破百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顶峰人文影视艺术会客厅项目签约金额20亿元;同文文化艺术影视科技街区项目签约金额16亿元
2025-11-12 08:22:00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谭心怡)在思明区禾祥西路,一个红色小窗口内闪着金元宝形的灯,客人抽完签、摇响铃铛、再把签递进窗口——冰激凌就会从里面递出
2025-11-12 08:22:00
厦门软件园企业:科技赋能 打开光影新视野
借助XR虚拟拍摄技术,可实现场景自由切换。图为厦门火炬元宇宙(XR)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甚妙视觉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雷飏)光影闪耀鹭岛
2025-11-12 08:22:00
●席恺前不久,星巴克以40亿美元出售中国业务60%股权。消息一传出,众人的目光很快聚焦在瑞幸咖啡上:这个总部设在厦门的咖啡品牌
2025-11-12 08:22:00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吴美琳)11月11日,德州扒鸡®美食城三八路店重装开业,焕新启幕,美耀州城!溯源四十载
2025-11-12 08:43:00
立冬时节,寒意逐渐加重。11月7日,记者走进沧州热力有限公司热网调度中心,只见一块覆盖整面墙壁的智慧大屏格外醒目,沧州智慧热力管理平台正高效运行
2025-11-12 08:57:00
记者走基层|雄安图书馆迎来“新员工”
机器人馆员与小读者热情对话互动,数字人馆员“图小安”为读者推荐书籍,“爱心智送”机器人载着图书穿梭在图书馆内,无人驾驶送书车定时出发往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点位送书……11月3日
2025-11-12 08:59: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多面手”“大力士”……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器人“天团”来了
大皖新闻讯 11月11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采访团在这里邂逅了许多形态各异
2025-11-12 09:01:00
从秸秆到新材料,圣泉“链”就产业生态新格局|链上济南项新行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2025-11-12 09:19:00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中科曙光:为“VR+AI”构筑强大、稳定、绿色的算力基石
鲁网11月11日讯 (记者 刘亮亮 刘晓伟)如果说VR/AR构建了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和窗口”,那么AI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可感知
2025-11-12 09:22:00
知名作家张德芬入选福布斯中国华人精英 Top100
近日,知名畅销书作家张德芬,凭借在心理学研究深耕、教育普及落地及文化出海传播三大领域的卓越成就,成功荣登 “2025 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华人精英TOP100” 榜单
2025-11-12 1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