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6 14:2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随着黄巾之乱爆发,东汉皇室对地方的控制日渐式微,天下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各地方势力见中央政府对此有心无力,也纷纷割据一方,进一步加速东汉政权瓦解。

再后来,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国鼎立的故事。有人会问了:诶?三国中为何就只有刘备一个和皇室带点关系,其他刘氏子弟到哪去了?怎么眼睁睁看着自家天下被他人瓜分去?

——其实在当年各地方势力中,也有不少宗室成员,他们往往出任当地刺史或者是州牧,后续逐渐形成自身势力,给东汉末年动荡局势产生一定影响。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一、刘氏宗亲的无奈

上面提及地方势力中也有不少宗室成员,但这些宗室势力却与其他主要地方势力有些许不同——同为刺史、州牧,地方势力往往是出身于本地的本地豪族,就算不是豪族,在本地也有些乡土之利。

还有一些割据者的出身不是以上两者,割据势力也不在本地,但是他背后有着强大的宗族势力,就是这些势力帮助他们在地方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力量。

而宗室刺史、州牧则完全没有地方刺史、州牧这些背后力量,他们和割据地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在割据地也没有任何自家力量。

除此之外,宗室刺史、州牧也没有强大的家族力量,而且他们往往是只身前往任职地,这也让他们很难在任职地站稳脚跟。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而像刘虞、刘岱和刘繇兄弟等三人因祖、父辈出任过高官,勉强也算得上是高官世家,但就算是这样,他们和地方豪族还是差了一大截,这也就造成东汉末年宗室力量无法利用自家本家宗亲支持。

这些劣势也让宗室刺史、州牧形成的割据势力,更像是外来者,对那些盘踞在地方多年的“地头蛇”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之所以宗室势力会如此微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东汉特殊的权力结构和朝廷长期以来对宗室李亮的打压、防范。

地方豪强在东汉建立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说没有地方豪强的帮助,就没有东汉。

——其实东汉的统治者们也认识到这一问题,于是在汉光武帝登基后就开始对这些地方豪强进行打压,试图削弱这些地方势力。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但这些地方势力太过强劲,刚成立的新王朝根本对付不了。无奈之下,东汉皇帝只能和地方豪族达成一个协议,使皇权和地方豪族势力形成一定的平衡,共同维持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这是东汉一个较为特殊的结构,这一结构的弊端在东汉末年皇权势微显现愈发明显。由于皇权衰弱,原来平衡被彻底打破,地方豪族势力不断增强,皇权统治力越来越弱。

——而作为皇权衍生物的宗室,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自然也被大大压缩。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二、皇权的打压

但是对皇权来说,他们越是因为地方势力崛起而衰微,就越要依靠打压宗室来弥补这些由于地方势力丢失的权力,因此皇权对宗室的打压、限制更加严重,陷入恶性循环。

早在建国初,诸侯王等一众宗室成员便被禁止参政,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权力也所剩无几。不仅是诸侯王,哪怕是宗室里关系最远的分支也受到朝廷限制,宗室们过得越来越困顿,完全不像他们头衔那般光鲜亮丽。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除朝廷的打压,宗室们还要受地方势力侵扰,像“横加缪辱”、“施行缪错”这样的事更是层出不穷,本就不怎么强大的宗室势力再被这些地方势力咬上一口,就更加“萎靡不振”了,更别提如何成为与地方势力同等的豪族。

可见,整个宗室在皇权、地方势力的两面夹击下,显现出来的是挡不住的“颓势”,就算有个别宗室分支靠自己个人能力,力挽狂澜得到一定发展,也难以扭转整个宗室所面临的困境。

这则造成被派去地方任职的刺史、州牧宗室子弟没有任何家族力量可以依靠,单枪匹马闯入由地方势力所掌控的根据地,就算后期积累了一定力量,也不够强大,仍旧受到遏制。

因此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即使这些宗室王爷想要匡扶汉室,但在长期皇权打压、地方势力侵扰下,他们也是有心无力。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三、有能力的宗室目标不在“救国”

不过东汉宗室还是较为庞大的,这么大宗室总会有一、两个分支能够得到发展,虽然这些发展对整个宗室来说作用微乎其微,但对这些宗室分支本身来说已经是很大进步。

于是在东汉皇权衰微时,就有一群在长期打压下的宗室子弟站出来——不过,他们为的也不是救国,而是趁着战乱“夺取帝位”,一改宗室长期以来被欺压的局面。刘焉、刘表、刘备都是其中之一。

先说刘焉,他本来并无夺位之心,只是想跑到远离战火的交州避难,但是他身边的董扶却借口说益州有“天子之气”,若是刘焉能够夺取益州,那么夺取帝位则是迟早的事。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刘焉听说便踏上益州之旅,但是董扶本意只想借刘焉之力逃回家乡避难,却不想真引起这位看似憨厚“主公”的野心。

刘焉夺取益州后,甚至中断与朝廷往来,其野心昭然若揭,于是被刘表举报“僭越”,后续汉献帝则派刘焉儿子去“问罪”。但不久后,便出现“大火烧城”一事,也彻底把刘焉和他的雄心壮志一起烧无了......

而举报刘焉的刘表,一开始赴任荆州时也对皇权存有敬畏之心,对朝廷召令还是积极响应。但在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刘表一改常态,开始不履行臣子义务,出现一些僭越之举。

除此之外,他还在在荆州郊祀天地,在荆州境内俨然是一“土皇帝”,这些行径都不难看出随着权力的攀升,他内心的变化。

东汉末年时,刘家宗室王爷为啥不救国

至于刘备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都很熟悉,这里我们不再赘述。总结

其实纵观东汉宗室整个发展过程,他们一直处于被皇权、地方势力打压的状态,就算是诸侯王,他们也只是“徒有其名”,实力不足。

长期以来,宗室一直都处于没落状态,导致他们的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一些没能够发展起来的宗室只能够想尽办法避难,就算是想要救国也是有心无力。

而至于那些有所发展的宗室,则是想要趁此机会一举翻身,想谋权都来不及,更别提救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皇室为何不像明朝皇室那样费钱?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唐朝宗室有多省钱?另一个则是明朝宗室有多么亏钱?第一,唐朝宗室有多省钱?1、唐朝宗室数量少关于唐朝宗室数量到底有多少,历史上没有明确的
2023-09-12 18:32:00
明朝时期的藩王是什么地位
...间还曾当过和尚要过饭。所以明朝开国之后,老朱在制定宗室政策的时候,也深受他早年经历的影响,生怕自己的子孙后代再挨饿。所以,老朱当时大笔一挥,直接定下了一条铁律:凡是老朱家的人
2023-05-28 14:14:00
大明王朝的世袭罔替制度有多黑暗?
...今天读到一篇介绍明朝世袭罔替制度的网文,才知道明朝宗室制度之黑暗,难怪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朝灭亡势在必然!唯一世袭罔替宗室朝代,明朝世袭罔替皇族圈地有多严重?你们知道历史
2023-06-29 10:49:00
宋高宗为何把皇位传给民间来的野小子
首先,宋高宗赵构绝嗣,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宗室子弟继承皇位。宋高宗本人能够生育,有儿有女,不过,因为南宋初建,金兵经常来犯,宋高宗以及皇子皇妃经常处于惊慌逃亡生活中。另外,宋高宗身边
2023-01-08 17:19:00
刘秀从草莽到皇帝的崛起之路,手段超越汉武帝
...先祖,以此来扩大自己的血脉地位。并且,他将其他刘姓宗室封为亲王或诸侯,以保持他们的忠诚并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样一来,刘秀成功地解决了血缘危机,并确立了自己作为正统继承者的地位。
2023-11-30 15:08:00
刘秀称帝后,他是怎么对待西汉宗室的
...长沙王旁支血脉,称帝建立东汉之后却没有乱杀一位西汉宗室。不过刘秀对待这些宗室的做法,或许比汉武帝的“推恩令”还要合乎时宜。“位面之子”的发家史刘秀出生于公元前五年,若按血统划
2024-05-01 20:44:00
年幼的皇帝,彷徨的群臣,冯太后毅然决然临朝听政
...后,冯太后大病一场,闭门谢客避居太华宫养病。期间,宗室重臣京兆王拓跋子推等人纷纷前去探视。在他们的全力支持下,冯太后决定将文成帝留下的事业发扬光大,她不能就这样死了,否则如何
2023-02-13 19:41:00
从刘秀到汉献帝,东汉是“成也豪强,败也豪强”
...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但是到他这一代时,刘家早已经没落,而刘秀在9岁的时候也成为了孤儿,后来被他叔父收养,一直靠种田为生,可以说连刘备都不如。刘秀剧照光武年九岁而孤
2023-01-08 17:01:00
穿越清朝当王爷,直接躺平也能享尽富贵吗
...你想的那么简单。在清朝有着属于自己的爵位制度,其中宗室爵位更有12个等级,男子从第一等和硕亲王到第十二等奉恩将军,女子从固伦公主到六品格格。其中还有“降袭制度”,袭封的爵位需
2024-05-03 13: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