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王朝的世袭罔替制度有多黑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10:49:00 来源:戏说三国

今天读到一篇介绍明朝世袭罔替制度的网文,才知道明朝宗室制度之黑暗,难怪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朝灭亡势在必然!

唯一世袭罔替宗室朝代,明朝世袭罔替皇族圈地有多严重?

你们知道历史唯一宗室世袭罔替朝代,明朝皇族圈地有多严重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明朝政权的衰弱主要是包括藩王在内整个皇族的蚕食腐化所为。

大明王朝的世袭罔替制度有多黑暗?

明朝皇族圈地是历史最严重的,而皇族占着大量土地,却不上税,这就大大削弱了明朝财政收入,甚至还直接抢夺地方税收权。

大明王朝的世袭罔替制度有多黑暗?

这里举几个例子,万历帝一次就赏给福王两万顷良田(200万亩),河南良田不够,山东湖广凑,又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杂税和四川的盐税、茶税都给福王时,还有河南的盐店专营专卖权也给了福王。周王拥有开封的税课权,潞王占有河泊所26处,潞城县的商税被赐给了清源王,屯留县的则归辽山王所有。

这还不算啥,天启皇帝一次赏桂王、惠王、瑞王每人三万顷(300万亩)良田。还有景王、潞王四万顷(400万亩)良田。成都附近70%土地归蜀王,河南一半土地归王爷。光这几位王爷就圈地就超过二十万顷(两千万亩地)了。对比下被吐槽的清朝,清朝只有清初八旗圈地,加在一起还没这几个王爷多,而且清初就禁止了,并且清初还免费给百姓分地(更名田),而明朝都到明末了皇室还在圈地。

此外,在历史唯一全部宗室世袭罔替制度下,明朝皇族耗费着大量财政支出。

大明王朝的世袭罔替制度有多黑暗?

明朝是历史唯一宗室世袭罔替的朝代,明朝所有皇子全部封世袭罔替亲王、亲王的世子不降档承袭世袭罔替亲王。更可怕的是,亲王其他儿子无论多少,哪怕生50个、100个全部封世袭罔替郡王,大明宗室全部爵位世袭罔替。朱元璋多个儿子的亲王爵位从明初一直传到明末,近300年时间,一代又一代制造了无数世袭罔替郡王。

这里讲个较为极端的例子,拿明朝庆成王一支来说。第三代庆成王朱钟镒妃妾24人,生儿女多达100多人,老子英雄儿好汉,第四代庆成王朱奇浈所生的光儿子便多达70个。另一位庆成王更狠,光儿子就达100人,甚至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场面:“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每次节庆家庭聚餐,同胞兄弟们见面,都要先由人介绍一番,否则彼此都不认识。

明朝建立时,朱元璋有10个儿子、1个侄孙,算上朱元璋本人一共12人,到洪武朝末期一共58人,到明万历三十三年,宗室人口已达157000余人。而万历三十三年(1602年)到明朝灭亡还有将近半个世纪,此后明朝宗室还在快速增长。

丁丑,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高题:“万历三十三年,玉牒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157000)余位”

对比一下,清朝爵位,亲王世子袭爵降一档为郡王,而更大的区别在于亲王其他儿子,要通过考试来获取基础爵位,考试不合格直接就是无爵位的闲散宗室,一科不为优则降一档,两科降两档称为考封。嫡系所生,考试全优,最高不入八分辅国公,别室所生最高三等辅国将军,再传一代就是闲散宗室了。

嘉靖皇帝朱厚熜,即位于1521年,这时明朝的藩王制度,经过尽两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一个大负担。这个负担多沉重,说几个当时的情况就知道:

比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192万石。

到明末明朝支出中宗室支出占比超过52%。而明朝想维持正常开支,税收必然要收支平衡,必然要增加税收,而同时占着超过天下大半土地的皇族却不交税,税收的压力全部转移到百姓身上。在遇着灾害,还不救济百姓不造反就怪了。

而且,皇族特权的膨胀也导致政权性质的急剧恶化。

皇明祖训:“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嘉靖三十七年,宁化王府的宗仪(小管家),竟然动手殴伤了堂堂封疆大吏布政使这样的朝廷大员。

王府管家连封疆大吏都敢打,那就别说一般小官,比如:代王府的辅国将军(够低级的宗室吧),因为不满县官处罚他的仆人,公然当众殴打知县。

晋王府的河东王等人辱骂殴打地方官更是常事,所谓“挟奏有司,擅入府县,凌辱殴置,习以为常”。

享有司法特权,有罪时“罚而不刑”,许多王府成为地方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甚至自身也沦为黑社会头目。

嘉靖五年,庆成府的辅国将军藏匿大盗被人告发隆庆二年,方山王府镇国中尉朱新垣“与群盗通,劫掠商货”;襄垣王府的辅国中尉、昌化王府的辅国中尉都“私出禁城为盗”,公然杀人劫财……

至于强抢民女之类的经典桥段更是无地无之。在特权庇护下,部分皇族已经沦为大明社会道德水准最为低下的一个群体。

河南禹州的徽王朱载伦,“有美女子过府,掠入与淫,女幼不敢接,即大怒,投以与虎”。山民王朱企礼在武冈州“前后夺民妻女无算”。武邑王在父丧期间“居丧无礼,置酒作乐,召妓者歌舞,极诸淫纵,内使谏者,辄非法拷掠,或触其怒,以石鼓压胸,囊沙覆口,死者数人”……

大明王朝的世袭罔替制度有多黑暗?

中国历史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宗室有如此待遇,故明朝人不禁感慨,“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11: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明王朝:对外强硬与残暴统治的矛盾体
大明是一个让后人又爱又恨的王朝,爱的是它硬气的对外态度,恨的是它黑暗残暴的统治。大明实行的一些政治制度,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不可否认有其可取性,但也正是这些制度,最终让大明消失
2023-10-20 22:38:00
朱元璋的卫所制问题到底在哪
...提高,更会从心底拥护给自己带来美好生活、安家糊口的大明王朝。所以这一项制度,产生了凝聚力,抓牢了人心,让明朝开国初年真正的实现了休养生息!其具体好处体现在:军屯每年能生产出3
2023-07-16 20:04:00
为何明朝外戚干政影响不及其它王朝
...有哪一个王朝能够逃出这个政治怪圈。但是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就做到了这一点。明朝时期极少出现外戚干预朝政的情况,后宫、宦官等宫中之人的权力被限制的很死,可以说是成功控制住了外戚
2024-06-17 12:22:00
明朝历史上最厉害的猛将,却豢养了大明王朝最危险的敌人
...期的辽东,局势非常复杂严峻,周围的蒙古、女真部落对大明边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蒙古鞑靼部的俺答汗向明朝输诚,被封为顺义王。但是,插汉儿部又起来了,总是侵扰辽东。速巴亥,也就是蒙
2022-12-20 16:45:00
明朝灭亡,明军打不过清军,问题的根源恐怕就在于朱元璋这个政策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那传奇的出身,开局一个碗就建立了大明王朝,不过,伴随着他的争议也是不少,比如滥杀功臣、“蓝玉案”、“胡惟庸案“,都是波及上万人。而朱元璋最让人诟病的两个操作
2024-12-18 09:42:00
陈瑄:明朝合肥武将中的“水利专家”
...的合肥,是个群星璀璨、猛将辈出的地方。在一众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合肥籍武将中,有一人非常特殊,他不仅是著名军事将领,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水利专家,他督理海上漕运、内河
2024-04-16 00:45:00
明朝时期,外国学子参加科考中进士后,回国可以做大官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小国家对我中原文化的高度尊崇和对大明科举制度的高度认同,这才使得大明进士的含金量如此之高! 顺便提一下,笔者个人认为,以上说到的金涛等人请辞回国的理由是言
2023-04-21 07:09:00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朝后期军力的衰落呢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然而,明朝后期的军力却令人惋惜,不堪一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朝后期军力的衰落呢?本文将从政治、经
2024-11-13 19:35:00
揭秘明朝宦官权力:从王振到魏忠贤
...了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大明王朝。而刚开始的朱元璋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皇帝,凡事都是亲力亲为,这也使得朝廷上下一片祥和,贪官污吏在朱元璋在位期间都收起
2024-02-16 11: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