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终审“亮相”
“对对碰”激活孩子“创新素养”
全市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青少年科技类赛事——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天在上海科学会堂终审“亮相”。700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30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30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93幅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等,入围本周末的终审“面试”。与以往不同,今年大赛首次引入了创新素养与综合素质考察,邀请进入决赛阶段的“科创少年”加入科学话题“对对碰”,通过即时分组讨论,激活孩子们独有的“创新素养”。
“小组讨论”展现能力
自2015年起,大赛面向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开放报名通道,让青少年自由申报参加,鼓励青少年提出对科技创新的新想法、新创意,科创逐渐成为孩子成长教育中的流行词。
为了让孩子们的创新真正回归本源,今年大赛进入终审阶段前,进入决赛的项目成员要先参与一场“科创风暴”——创新素养和综合素质现场考察环节。参与创新素养的孩子们十人一组,加入“五对五”无领导小组讨论,孩子们现场分工,自己主持,自主交流,各抒己见。这就是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求,面向入围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板块终审的中学生新设立的“创新素养和综合素质考察”环节。
在创新素养与综合素质考察现场,“三个随机”是关键词,即专家随机组队、学生随机组队和题目随机抽取。每个考察房间由随机组队的3名考察专家和电脑随机派位的10名学生组成,考察题目则由学生代表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内的考察题目相同,且当天只能使用一次。参赛学生要在50分钟内完成阅读材料、组内讨论、观点陈述、自由提问等现场考察。
“走到台前”开放视野
评委专家全程作为旁观者,从创新素养、科学意识、探究能力、合作倾向、综合素质5个方面,按照观察记录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终审问辩当天,每个项目至少有3名评委现场问辩,并由大赛评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评审过程,确保大赛公平公正。“青少年科技创新,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主角,科创不仅仅是埋头钻进实验室、数据库,还需要走出小天地,开放视野,碰撞思维,合作分工。”一位参加现场评审的专家如是说。
“创新素养现场考察,让孩子们从幕后走到台前,在与同龄人围绕科学问题的互动中,充分展现创新思维。”同时,专家建议,青少年开展科创,不能一味追求原始创新、高大上的课题,其实在充分理解课内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有所发挥和应用,就属于创新。对于孩子而言,参与科创更多的意义,在于体验一段科研经历,切忌研究问题过深、过偏、过怪。
“原创审核”把关更严
自1月1日申报通道开启,本届大赛共收到全市参赛选手提交的15791份申报材料,比上年增长11.2%。大赛最终将择优评选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25项、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15项,参加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为确保创新性和公平公正,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及规则,大赛设立科学道德和伦理审查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评审监督委员会。大赛评委库由来自中科院上海分院等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科技类社会组织等6000余名专家组成。本届大赛共邀请1040名评委,其中93%以上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评委更换率达70%,创历史新高。
在评审作品的创新性、科学性、完整性及实用性的基础上,考察参赛者的科研兴趣、认知水平、研究过程、逻辑思维及团队合作情况等维度。特别是原创审核环节,今年的查新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再升级,不仅查新更能查重,让孩子们的创新素养从真起步,创新作品从我做起。 本报记者 马亚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6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