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17 16:07:00 来源:搜狐文化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千秋佳人,有颜如玉。传统中国文化视野下的女性,或秀骨清丽,或丰神绰约,或端严秀丽,或纤细娇柔,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图景。她们可以是“臻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容貌之美,也可以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气质之美;可以是“咏絮之才,林下之风”的风格之美;更可以是“素手称量天下士”的气魄之美。美在中国人的世界中,包含着对于美好品德的内在要求,即所谓“心正则色润,色润而生容”。若能捕捉一个时代的审美观,当能看见该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传统典籍里,无论是神话、诗歌、小说中的虚构形象,还是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女性,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代、习俗、风尚下,女性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的变迁。

2025年1月14日,展览“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于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开启,以“书中玉颜”、“海外明珠”、“锦年丽影”三部分,精心挑选并整合馆藏明清古籍、海外旧籍以及年画上的女子形象,以冀打破时代、地域的局限,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时空下的中国女性之美。愿这场展览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起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让我们在画中婵娟的世界里,探寻美的真谛。

展区介绍

展区一“书中玉颜”展示了馆藏历代典籍中的女性形象。从先秦两汉的《诗经》、《乐府诗集》、《玉台新咏》到明清传奇小说《西厢记》、《列女传》等,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美人,或于诗词意境里凭栏凝思,或在传奇故事中舒展才思与情怀。历代的文学文本成了女性图像生成的基础,尤其是明代中后叶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推动书籍制作与插图绘画的繁盛,唐寅、仇英、陈洪绶等名家躬身入局,为书籍配写插图,社会百态、人文风情皆在他们笔下的美人图中一一展现,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以独特魅力穿越岁月熠熠生辉。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展区二“海外明珠”展示了17至19世纪西文旧籍内中国主题的图鉴百科与欧洲版本中国小说里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来华西人或采集中国当地的插图出版物与广州外销画家所绘的风俗人物,或依据西方人物画创作的固有艺术范式转绘、写生,将具有不同身份特征的中国仕女形象传至大洋彼岸,为西方读者了解与想象彼时的中国女性生活提供形象基础。中国仕女的文学与视觉形象亦通过西方人对才子佳人小说的翻译出版,给予西方读者深刻印象。歌德在阅读了由英国圣公会大主教帕西(Thomas Percy)所译的《好逑传》后,感慨书中男女主人公对礼义的坚守,并将这类带有传奇浪漫色彩的中国古典才子佳人小说与其“世界文学”概念相联系。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展区三“锦年丽影”为读者展现了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中更具浓郁生活气息与民俗风情的女性形象。年画中的女性多取材自明清以来的戏曲故事与清末日常生活场景。《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珍珠塔》里的陈翠娥,以才貌德情兼备成为真善美的化身;日常生活中的女性则与祥瑞祈愿结合,扮演着象征吉祥如意的送子观音,或是喜庆热闹的新春佳人。她们在年复一年的复制与描绘中,宛若民间之美神,从具体的故事与生活走进更具抽象与精神意涵的民间美学世界,作为大江南北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其优雅与力量,寄托了人们对生命传承和趋吉求瑞的美好愿景。

结语

中国仕女作为多种艺术门类的表现对象,反映了不同时空与群体眼中的理想之美。历史文献里的古代佳人,与以自己为主角的文学作品、轶事结合,在情节之悲欢离合与读者的凝望注视下,折射出时代赋予其身份的特定情感与风习。而经由插图、绘本所塑造的跨越其自身时空的视觉形象及艺术生命,又令她们在时移世易下跳出旧日的观赏窠臼,承载了一代代读者不断嬗变发展的理想和价值投射。这些女性形象既构建了古老的传奇,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传奇本身。

【展品精赏】

西厢待月

《西厢记》讲述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赴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崔、张完婚。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李卓吾先生批评北西厢记(复制件)

(元)王实甫撰。明刻本

(据虎林容与堂本重刻)

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李卓吾,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人,明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容与堂刊本有图20幅,不以剧情为构图素材,而是选取《西厢记》中的曲文或诗句来立意构图,颇有宋元山水画之风采。

千秋绝艳图(复制件)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此本无题名,以“千秋绝艳”题字冠于卷首,故学界亦称《千秋绝艳图》。有“崔娘遗照”及曲意图二十幅,几乎全据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插图翻刻,惟少《酬缄》一图,又《附斋》画面与王本完全不同,或另有所本。

上图所藏此本将原书改装为册页,各图次序偶有舛误。

北西厢(复刻件)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何璧刻本

何璧,字玉长,福清人。其人曾入辽东巡抚张涛幕府,故此本卷端署“渤海逋客校梓”。何氏视《西厢记》为“士林一部奇文字”,强调其与“丽赋艳文”同类的文学价值,将此前各本所附点板、题评、附录、音释之类删去,仅附录元稹《会真记》一种,是已知最早的《西厢》白文本。

袁了凡先生释义西厢记(复制版)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袁了凡,名黄,字坤仪,号了凡,明代重要思想家、“善学”思想集大成者。此本第一、三、六、九、十、十一、十三、十六、十八出附插图,多题“陈震衷”、“陈聘洲”。画面与万历二十六年陈邦泰继志斋刻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起凤馆本插图颇有相似之处,或以二本为蓝本,但构图、人物、背景等多有改动,刻画工细,颇具艺术价值。第十三出“月下佳期”插图绘张生跪迎莺莺场景,不同于他本所绘幽会狎昵之状,构思尤为巧妙。

琴桃奇缘

《玉簪记》描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事叙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一番曲折后,终于私自结合。事为观主觉察,乃逼必正赴试。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边,雇船赶上,哭诉别情。后潘生登第得官,迎娶妙常归家团聚。

《玉簪记》情节生动、言辞优美,是昆曲等多个剧种的传统剧目。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李卓吾先生批评玉簪记(复制件)

(明)高濂撰。明(1368-1644)新都青藜馆刻本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鸿胪寺官,后隐居西湖。明代戏曲作家,词风清丽和婉。另著有《遵生八笺》。好藏书,是明中叶大藏书家。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新镌女贞观重会玉簪记(复制件)

明万历26年(1598)刻本

红拂夜奔

《红拂记》取材唐传奇《虬髯客传》, 讲述李靖谒见杨素,侍女红拂与之私奔,途中遇虬髯客,得其资助,后李靖辅佐李世民成就帝业的故事。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李卓吾先生批评红拂记(复制件)

(明)张凤翼撰。明(1368-1644)虎林容与堂刻本

张凤翼,字伯起,号灵墟,别署泠然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戏曲家。与其弟献翼、燕翼同为吴地才子,号称“三张”。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北红拂(复制件)

(明)凌濛初撰。明(1368-1644)朱墨套印本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明代小说家。凌濛初还著有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初刻和二刻(简称“二拍”)。《北红拂》卷首题 “识英雄红拂莽择配”,书中有十六幅精美插图。该剧以红拂为主角,对其形象及相关情节有所改编,展现了红拂的胆识与智慧。

容丽照影

除了小说传奇中的虚构佳人,那些具名或不具名的真实生活中的女性,也经过不同途径在图像世界中留下了自己的踪影。这些图像或是出于哀怜身世的追摹,或是出于慕其才气的神会写真,亦或是出于旁人在惊鸿一瞥下的难忘记录。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七姬权厝志(复制件)

“七姬权厝志”者,潘元绍家七妾骈死槁葬之墓志也。该碑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八月刻立,张羽撰文,宋克书,卢熊篆盖。潘元绍为张士诚婿,士诚势蹙,元绍出兵败绩,归家逼其七妾同死,焚其尸而共瘗一冢,作此志铭。志石不久即被废毁,明代原拓就已经罕见。

册前有江采(南苹)绘《七姬图》。江采(1902-1986),字南苹,别署藻韵阁主,浙江杭州人,自幼喜书画,师从陈半丁、陈师曾学画。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马湘兰致王百榖手札卷(复制件)

马湘兰,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善画兰,故号湘兰。江苏金陵人,明秦淮名妓,为秦淮八艳之首。能诗善画,往来于文人墨客间,与王穉登尤为友善。王百榖,即王穉登,字百谷(伯谷),号松坛道士,明代苏州人 。明后期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马湘兰在宴会上结识王穉登,二人较为投缘,常诗词唱和,书信往来。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

(复制件)

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

法文,1757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中国的建筑以及中式家具、人物服饰、物品等,书末所附《中国人的造园艺术》一文尤为大众熟知和关注。威廉·钱伯斯,18世纪欧洲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也是第一位出版中国建筑绘画的专业建筑师。担任过英王建筑顾问,早年曾来华搜集了许多关于中国建筑、家具、服饰等的资料。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中国服饰:四十八幅彩色版画插图(复制件)英文,1805

1805 年伦敦 William Miller 后期版。该书是威廉·亚历山大的彩色画册之一,收录 48 幅手工上色彩图,包括各式中国建筑、风景、各类人物形象、服装等。与 1805 年的早期版相比,后期版品质更佳,并添加了更多详细释文信息。威廉·亚历山大是 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的随行画师,绘有大量关于 18 世纪中国的画作,这些画作后来成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的重要资料,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都曾用为插图,如斯当东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巴罗的《中国旅行记》等。

【展品精赏】

《牡丹亭》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牡丹亭

主要作者: (清) 汤显祖 (著)

其他责任者: (清) 陈同 (评点); (清) 谈则 (合评); (清) 钱宜 (合评)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 I237.2/3163-42

《牡丹亭》,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明传奇的经典之作。杜丽娘游园惊梦,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一见钟情,梦醒后寻梦无着,继而一病夭亡,后又死而复生。该剧一诞生,“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清代学者吴吴山的未婚妻陈同、妻子谈则、续娶妻钱宜对《牡丹亭》情有独钟,从女性的角度赏玩评点,细致入微,或诠疏文义,品赏佳构,解说名理,抒发情怀,生动反映出当时闺阁女子的生活态度,留下了一段评点佳话。

《桃花扇》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桃花扇

主要作者: (清) 孔尚任 (著)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 I237.2/1492-25

明末,侯方域来南京赴试,落第未归,经杨龙友介绍结识李香君。侯方域题诗扇赠香君。魏忠贤余党阮大铖为复社士子不容,遂置办妆奁以笼络侯方域,被香君看破,退回妆奁。李自成攻占北京,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登基,宁南侯左良玉兵逼南京。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写信劝阻,被阮大铖诬陷暗通叛军,侯方域逃往扬州。阮大铖等逼香君另嫁,香君以死相抗,血溅定情诗扇。杨龙友将扇面血痕点染成桃花图。马阮二人赏雪选妓,被香君趁机痛骂。李香君托苏昆生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被阮大铖逮捕入狱。清军渡江,弘光君臣逃亡,侯方域出狱,避难栖霞山,偶遇香君,在张道士点醒之下,二人双双出家。

《长生殿》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长生殿

主要作者: (清) 洪昇 (著)

其他责任者: (清) 吴人 (评点)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 I237.2/3164-24

本书是一部出色的传奇戏曲,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围绕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展开,是一个由史实演绎而成、历代相传的传奇故事。作者洪昇继承了前人的成就,用人间天上、现实与幻景交错的戏曲艺术手法,将这对帝妃之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恋情描绘得出神入化、凄婉动人。

《好逑传》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好逑传

主要作者: (清) 名教中人 (著)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索书号: I242.47/6045-1

本书为清代章回体小说,主要叙述了男女主角铁中玉和水冰心不惧封建恶势力,努力捍卫二人婚姻,揭露恶势力之不义的传奇事迹。

《玉娇梨》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玉姣梨

主要作者: (清) 荑荻散人 (编次)

其他责任者: 冉休丹 (点校)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索书号: I242.4/4844-1

本书叙写白红玉、卢梦梨的恋爱故事,表现了敢于追求理想的爱情婚姻的积极主题,对以后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影响深远。书中一些重要情节,如考试择婿、假斯文行骗出丑、大团圆结局等,几成固定模式得到延续。有德、英、俄,法多种译本,在欧洲产生较广泛的影响。

《<红楼梦>文化十讲》

上海图书馆东馆5F美术文献馆|有颜如玉——馆藏历史文献中的女性美图

主要作者:王蒙 (著); 白先勇 (著)

团体作者:上海图书馆 (编)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 I207.411/1142-11

曹雪芹如何看待黛玉与宝钗?后四十回是续作还是原作?《红楼梦》各版本孰优孰劣?大师引路,尽在此十讲之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倾情作序。

内容来源:上海图书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中国行丨重庆图书馆馆藏古籍上新!九旬收藏名家刘耋龄无偿捐出7种珍贵文献
...着怎样的特殊缘分?刘耋龄收藏文献捐赠仪式现场来重庆图书馆找寻答案吧!8月30日,“书传千载蕴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重庆)”在重庆图书馆正式开幕。作为
2024-08-30 19:06:00
保护抗战文献  传承国家记忆
...是抗战胜利80周年。国家图书馆保存了大量与抗战相关的历史文献,作为国家记忆,它们弥足珍贵。根据2024年进行的统计,馆藏古籍特藏类文献有近305万册(件)。其中,有抗战时期中
2025-03-12 05:53:00
历时15年 《厦门文献志》付梓
...助于各兄弟图书馆,如从福师大图书馆、泉州市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获寄所需书目的书影资料。对于已经佚失的古籍,陈峰则从方志艺文以及有关的别集文献中去寻觅,获得了不少有关信息。
2023-11-19 08:09:00
汉碑善本迄今最高规格的展览:上图将展“大汉雄风”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外最重要的碑帖公藏机构之一,收藏有金石拓本二十五万件,其中善本三千件。澎湃艺术获悉,作为上海图书馆的重磅年度大展,“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将于10月
2023-10-13 09:28:00
论打开端午正确的方式:去上海图书馆东馆过一个安康且富足的端午节
...说沿袭至今的家家户户门前挂菖蒲艾草的端午习俗了。来上海图书馆东馆,跟着专家和馆员丰富一下你的端午知识吧!时间锁定6月9日上午,一个半小时,专家从典籍中挖掘出各种宝藏知识点,和
2024-06-09 11:27:00
研究生在国家图书馆复制2部古籍被收899元,古籍复制费为啥这么高?国图回应了
...南京图书馆、苏州图书馆等,但只有国图有。民国文献在上海图书馆也有,但是我去了以后工作人员调书说是有损坏,不能出库供读者翻阅,这个我也能理解,所以还是继续向国家图书馆查阅。”袁
2023-11-03 09:22:00
走进山东大学图书馆,31万余册古籍背后是讲不完的故事
记者 尹明亮 王凯 孙佳琪 济南报道在山东大学图书馆,有一批特殊的馆藏,它们有的经历了千百年风霜,泛黄的纸页里讲述着岁月的故事。有的曾经历炮火洗礼,几经波折,见证了民族的崛起。他
2024-05-22 17:43:00
“上海记忆”系列活动之七: 海上食韵——文献中的近代上海饮食
...食,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也折射着时代的风云。近日,由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专业服务中心以及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主办的“上海记忆”系列活动之七:“海上食韵——文献中的
2025-05-26 11:36: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斋书画谱》校注3三晋出版社退想斋日记4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图书馆藏稿钞珍本丛刊5上海书画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馆藏甲骨6上海书店出版社王侍御类稿7中西书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拾贰
2025-09-19 17: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