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科技何以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8-17 17:0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 这里有满壁风动的盛唐芳华、飘逸灵动的飞天仙女、千古流传的九色鹿传说;这里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这里,是敦煌。

科技何以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即第96号窟。敦煌研究院供图

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1000多年间,一代代人开窟造像,成就莫高窟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至今仍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今天,在科技手段助力下,敦煌人有信心为莫高窟再续命千年。

“数字敦煌”放眼永久

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上线,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2020年,“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上线;2022年底,“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全球开放;今年4月,结合敦煌学研究成果与游戏科技的“数字藏经洞”上线……

如果说“数字敦煌”是莫高窟一张靓丽的数字名片,那么海量数字化采集则是“数字敦煌”的基础。

科技何以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工作人员在莫高窟第341窟对壁画进行数字化采集。应妮摄

记者日前在莫高窟第341窟数字化采集现场看到,滑轨上的相机镜头在明亮的灯光下自动散点分幅拍摄,一点点采集壁画的局部;窟外盛夏暑气逼人,窟内阴凉寒气入骨,工作人员一待就是一天。采集之后,在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所办公室,工作人员则须更精细地对图片进行拼接和三维定位修正,或者是彩塑的三维重建。

敦煌研究院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路育成告诉记者,人工一天能拼接大约20张照片,近两个月才能拼出一个壁面,还要再进行定位纠正,以确保不会发生形变,由此才是最终版。而这还只是平面壁画的工作量。如果是弧面壁画,需要定位纠正的量就更大,相应需要的时间也更多。至于彩塑的三维重建,可以用海量数据来形容,仅仅是第45窟一米多高的主佛雕塑,在电脑软件中重建所用的三角面就有四百多万个;中唐第158窟的涅槃像身长15.6米,三维重建该窟耗时两年,三角面达上亿。

科技何以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莫高窟第148窟壁画数字化采集现场。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截至2022年底,敦煌石窟完成了近290个洞窟壁画的高精度数字化采集,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等,5万多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扫描工作。下一步,敦煌研究院还将颁布4项行业标准,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海外流散文物的“数字化回归”。

千年来,文物每天都在老化。构建一个多元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库,“数字敦煌”放眼于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科技安防实时监测

“安防升级改造工程的完成,让莫高窟从白天的开放区,直接变身晚上的文物库房禁区。”敦煌研究院保卫处副处长张帅自豪地说。

他介绍,敦煌研究院推进“平安石窟”建设,“一院六地”石窟安防系统的全面联通,初步建成“安全管理平台及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和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启动了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一期建设,构建了“信息综合、科学研判、协同管理、主动预防”的石窟安全管理新模式。

科技何以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敦煌石窟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敦煌研究院供图

“一院六地”是指,敦煌研究院同时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

即将投入使用的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对六地进行实时监测。该系统通过航拍比对、全站仪、定点微距摄影、红外感应等多种手段,对地形地貌、崖体、重点区域壁画、塑像稳定性的变化进行了定期和实时监测,并建立了完善的人工巡查制度,制定了规范化表格,实现了洞窟的常态化周期检查、重点洞窟的定期检查和异常事件快速反应核查。

环境监测传感器已经在莫高窟成熟使用,一旦显示哪个洞窟内的湿度超过62%,工作人员就会立即采取限流、通风甚至暂停开放的措施。因为超过这一临界湿度,壁画深处的地仗层就会析出盐分,进而在壁画表面结晶,引起壁画酥碱和破裂。而湿气则来自观众呼吸出来的水汽,和高湿天气时因游客参观而从窟外交换进来的湿空气。

科研创新治病、防病

走进我国文物保护领域首座多场耦合实验室,一眼就看到实验仓中四个大土块,均被厚厚一层雪所覆盖。

科技何以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2020年,我国首座文化遗产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张博介绍,该实验室构建了可模拟温度、湿度、日照、降雨、降雪等各种环境条件的实验室,模拟环境能够覆盖绝大多数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且模拟的环境具有时间可控、条件可重置、变量可控、数据精确,并能够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等优点。“实验室可实现零下30℃至零上60℃的温度、10%至90%的相对湿度和风、雨、雪、太阳照射等一年四季的各种气候条件的模拟。”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深入探索文物病害成因、机理,也为防控、防治、修复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对壁画的保护研究则是一以贯之的。以第85窟壁画为例,它存在莫高窟最典型的三种病害——起甲、空鼓、酥碱,敦煌研究院和美国技术团队通力合作,历时7年、尝试80余种配方,开创性研究出了空鼓灌浆和壁画脱盐的修复技术,近二十年来该窟壁画依然稳定。“修复第85窟,创造了可持续的壁画保护方法。”苏伯民说,这次修复直接推动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出台,“只有文物保护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建立起来,才是文物保护领域真正的转折。”

科技何以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敦煌莫高窟风沙环境综合治理现场。应妮摄

敦煌石窟壁画颜料变色机理及色彩复原研究,通过成熟的多光谱图像技术来调查壁画消失画面,以及被污染或覆盖画面底层线条、题记等信息;纳米化石灰材料的运用,可提高壁画样块表面的粘结力和硬度;采取砾石铺压、铺设麦草方格沙障、滴灌植物固沙等措施,建立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使进入窟区的积沙量减少了95%以上,有效减轻了沙尘对石窟围岩及壁画的损害程度……种种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苏伯民有信心说,“只要环境不发生大变化,目前的保护手段可保莫高窟下个千年。”(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7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技在敦煌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千年古迹莫高窟依靠众多高新技术的加持,重新焕发出动人光彩。今年6月9日,第三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在成都召开。论坛以“文物保护与价值
2023-09-04 20:38:00
“从莫高窟到牛首山”数字艺术展昨天开展千里之外“莫高窟”,“搬进”江南牛首山南报网讯(记者孙秉印通讯员孙璐)“敦煌不再遥远——从莫高窟到牛首山”数字艺术展11月10日在牛首山文化
2024-11-11 08:05:00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海中心大厦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在论坛上就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历程和莫高精神进行了主题分享。暑假期间,不少家长也带着孩子体验了一场魔都云端的“莫高学堂”。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2023-08-01 20:11:00
9月5日,洋河股份保护敦煌石窟公益捐赠仪式在敦煌莫高窟举办。洋河股份携手中国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基金会共同推进“敦煌守护计划”,保护敦煌文化,守护国家宝藏,呵护世界遗产。致敬匠心礼赞
2023-09-06 20:54:00
活力甘肃|千年敦煌“焕新”记
...塑像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观众跟着镜头漫游莫高窟,沉浸式感受敦煌艺术的精妙。球幕电影《梦幻佛宫》时长20分钟,随着画面的切换,观众席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莫高窟经典的塑
2024-07-16 10:23:00
以科技融通古今 千年石窟展新颜
...捧莲花的飞天、手敲连鼓的雷公相遇……这个暑假,敦煌莫高窟“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让游客流连忘返。在游览结束后,还有人来到虚拟拍摄区进行“真人+虚拟场景”视频打卡,希望把
2024-08-25 11:59:00
如果只能参观一个丝路遗址,历史学家推荐这里
...才如是写道。身居沙漠绿洲、地处丝路咽喉的敦煌,坐拥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三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多元文明在这里汇聚交融。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
2023-09-01 13:51:00
信念所至,雷鼓不息!王者荣耀吕布敦煌系列皮肤「遇见神鼓」正式登场
...。作为该系列中的首个男性英雄皮肤,「遇见神鼓」围绕莫高窟第249窟、285窟中雷公击鼓壁画、第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参研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献中
2023-09-26 17:49:00
文化中国行丨中秋节,感受月满敦煌大漠的极致之美
...千年月华 探寻敦煌壁画里的中秋探寻中秋的由来,敦煌莫高窟是绕不过的选择。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后跨越上千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敦煌莫高窟,有关月神的壁画不胜枚举,不仅有
2024-09-17 00:1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聚焦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访谈|沈昌祥:发挥优势,不断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
发挥优势,不断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座——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主题为“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
2025-10-18 08:25:00
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一款AI绘画机器人精准识别人脸神态,快速绘画出人脸素描,被这只机械臂画得心服口服。(摄制:苏畅、白中豪、朱泊宇)
2025-10-18 08:27:00
深化开发利用,让高质量数据“动”起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探新之一机器人亮绝活、大模型总动员、虚拟空间沉浸体验……10月17日
2025-10-18 08:3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苹果iPhone17 Air昨日正式开启预售,这款取消实体卡槽、仅支持eSIM(嵌入式虚拟SIM卡)的新机
2025-10-18 08:59:00
近日,建设银行正式启动“‘享趣’玩·惠游中华”信用卡活动,为客户提供涵盖景区票务、特色餐饮、文创消费等多方面的用卡优惠
2025-10-18 10:41:00
海信贾少谦:AI重塑企业管理模式,打法要快,生意要慢
10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首届“中国企业管理最佳实践榜”发布盛典在青岛举办。作为C50+2025年度轮值企业家召集人
2025-10-18 10:57:00
竹溪县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签约超亿元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白孟尧 通讯员 付延峰)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孕育产业链招商硕果。10月18日,湖北十堰竹溪县竹溪数字经济产业链招商暨2025“国芯一号”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在桃花岛夯土小镇举行
2025-10-18 13:47:00
东南网龙岩10月17日讯(通讯员 陈碧霞)近日,工行龙岩漳平支行组织青年志愿者主动深入当地企业园区,精心开展集“个人金融产品精准营销”与“金融反诈知识普及”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活动
2025-10-18 16:32:00
烟台银行荣登2025上半年度高质量数字化转型十大典型案例榜单
近日,由中国信通院主办的以“洞见十五五”为主题的2025数字生态发展大会暨“铸基计划”年中会议在北京盛大召开。会上,烟台银行联合长亮科技申报的《DataOps赋能烟台银行建设高质量智能数据中枢》案例
2025-10-18 17:45:00
视源股份广交会展示AI全场景创新实力,机器人机器人系列产品亮相成焦点
在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视源股份以“AI+未来教育、AI+企业服务、AI+机器人、AI+生活”为主线
2025-10-18 18:18:00
本土智造重磅升级,医科达将八度亮相进博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进入倒计时,作为八年“全勤生”,全球精准放疗先锋医科达将以“共建本土生态,共筑抗癌未来”为主题
2025-10-18 18:42:00
不用等到20号了!现在来京东11.11 iPhone 17 Pro系列可领300元惊喜券
每年11.11对于广大果粉而言无疑是换新的绝佳时机,无论是追求最新款还是预算有限入手上一代机型都能享受到极具吸引力的价格
2025-10-18 18:43:00
破局重构引领前行,联众优车持续锻造二手车服务新基建
近年来,在国内汽车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二手车市场已成为拉动汽车消费的重要引擎。特别是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
2025-10-18 18:43:00
从龙虎到鹤年堂 京东七鲜十月品牌日再造下一个老字号联名爆款
随着“养生年轻化”与“即食化养生”成为主流,当代消费者愈发青睐“轻松养生、即时进补”。如何让传统养生智慧通过自有品牌融入日常
2025-10-18 18:43:00
全时段畅飞 全年不限次:长龙航空“365畅飞卡”10月19日在京东旅行限时开售
国内随心飞历史新低,全时段畅飞、全年不限次!在推出海航随心飞,并创下2天超25万用户下单、2亿销售额的纪录之后,京东11
2025-10-18 18: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