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她回湘打造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智慧农场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16 09: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今日女报5月13日,早稻已进入分蘖盛期,在益阳市大通湖区,翠绿的稻田上方,无人植保机正在根据水稻长势进行精准变量施肥,作业完成后,自动回到机库。

基地库房里,无人旋耕机、无人插秧机等设备已经完成今年春耕的使命,被清洗保养后,静待下一次“出征”。而无人驾驶除草机、无人驾驶再生稻专用收割机等农机装备,则气宇轩昂,整装待发。

这是“新农人”熊姣军在湖南打造的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的春耕图景。这个农场已经实现“耕、种、管、收、烘”全流程无人化或少人化作业。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熊姣军曾经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白领,后来卖房卖车回到湖南乡村种田,“我希望让种田变成一种时尚”。

卖房卖车回湘种田

初见熊姣军,第一感觉是漂亮、干练,谁也不会想到她已深耕现代农业多年。

1982年出生的熊姣军家在湖南农村,回忆小时候的种田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小时候,农村搞双抢时累得要死,晒得要脱两层皮。插田、割禾、打稻谷、挑稻谷等都是人工,家里才3亩田,双抢要搞一个月。”因此,“跳出农门”成为很多父母激励孩子努力读书的共同理由。

后来,熊姣军考上了大学,就读国际贸易专业,并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她的丈夫则在上海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到了中层管理岗位。夫妻两人每年的收入颇丰。

但2011年,熊姣军毅然放弃上海的高薪职位,回到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成立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生态稻米和特色水产。

“或许是内心的乡土情结让我下决心辞职吧。”熊姣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体验城市的繁华后,她更想念看着农作物生长的那份喜悦,而且,在城市生活久了,发现吃得健康成为很多人的共同诉求,因此她想回农村,生产健康的粮食。当时,上海、苏州等地的乡村农业机械化耕耘的场景,也给了她信心,觉得农业大有可为。

熊姣军刚回家当农民时,家里人大多不支持,只有她的丈夫支持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时是我独自先回来创业,一个人选田地、厂址,一个人对接改建厂房、协调装修、选购设备……每一次都是报喜不报忧。”

熊姣军的丈夫懂她、理解她,并坚决辞职回来帮她。两人最终把在外打拼购买的房子、车子都变卖,回到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种田。

创业伊始,一切并没有相象中那么美好。

为了推广有机肥料,已很多年没有从事农业体力活的熊姣军,亲自为客户配送、运货,一袋50公斤的肥料,她深吸一口气,就自己扛到了肩膀上。

头3年,熊姣军亏光了所有积蓄。在家人的支持下,熊姣军反思、学习、实践,跑遍湖南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直到第5年,熊姣军才算站稳脚跟。

“内心深处也曾有一点点后悔,但是热爱让我坚持了下来。”熊姣军说。

院地合作助种田公司变高新技术企业

熊姣军的公司虽然是一家种田的公司,但在她的努力下,成长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我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10多个单位都有过合作,曾经一年就承担了20多个科研项目。”熊姣军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介绍,她流转的1000多亩耕地中有100亩试验田,合作模式是院所高校设计科研方案、划拨科研经费,她则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为了保障每年前往农场的不同团队、上百名科研人员的住宿,熊姣军特意建了一栋二层小楼,给每间宿舍安装了空调。而她本人也成为学生们的“田间导师”和“生活管理员”。

院、地合作模式的好处非常明显。熊姣军说,最明显的就是农场成了“技术特区”,她和周边的农民能够第一时间学习最新的农业技术。“大家经常发出‘哦!原来还可以这样种田’的惊叹。”熊姣军介绍,比如湖南农业大学等团队实施的“减肥增效”和“高档优质稻栽培技术”试验,成果在前几年已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让当地每亩稻田的化肥施用量减少了50%,亩均增收400元以上。

在与不同的科技院校和专家的接触中,熊姣军心中“穿着皮鞋坐在办公室就能把田种好”的梦想在熊熊燃烧。尤其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打造的水稻无人(少人)农场让她心潮澎湃。

时机在2023年成熟。当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什么是再生稻?再生稻是指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具有一定产量的水稻。种植再生稻,省种省工、减肥减药,适宜在温光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地区推广。

熊姣军决定打造一个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家,劳动力短缺,而再生稻+无人农场就能避开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而且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熊姣军的想法得到了罗锡文的支持,最终形成了以罗锡文团队研制成功的水稻无人(少人)农场关键技术及装备为基础,由3位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所在团队——华南农业大学的农机团队、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的栽培团队具体指导,采用“公司(湖南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的产学研用结合模式。

无人农场这样运作

耕田有无人耕田机,播种有无人插秧机、田间管理有洒药施肥的无人植保机、收割有无人收割机、稻谷收回后有智能化管理的烘干机……在熊姣军的400亩无人(少人)智慧农场,已经实现“耕、种、管、收、烘”全流程无人化或少人化作业。此外,农场还构建了包含高清视频监控、TD-LTE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技术等智能管控平台,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

“灌溉只需要通过手机操控就能完成。”熊姣军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介绍,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哪一块田需要灌水以及灌水量,并通过手机开启灌溉。如果要晒田了,也可以通过手机遥控,把排水口打开,进行排水。

再生稻的第二季产量与收割机很相关,为了提高产量,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减少收割机履带对稻茬的碾压。为此,熊姣军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在前期就对田地进行分块规划,保证插秧的路线要直、禾苗与禾苗之间的宽度要适当,以尽量实现收割机运行时履带对稻茬零碾压。

无人(少人)农场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熊姣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以前一家四口种三亩田,双抢时要辛苦劳作一个月,现在双抢时,300亩田2个人只要半个月就能搞完。“人力减少一半,时间少了一半,效率提高了上百倍。”

据了解,普通的再生稻第二季亩产约150公斤,熊姣军的再生稻第二季亩产约500公斤,“去年,我们的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1192公斤”。

在熊姣军的带领下,不少农民也开始种植再生稻,附近的其他种粮大户也共享她的现代农业机械。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和她一起种田。

“我的公司里有很多本科生、研究生。他们每个人都能开农业机械,都能在田里秀一把。”熊姣军说,“我想告诉大家,种田也可以很时尚,种田不是摸锄头,而是摸科技产品。”

近年来,由于对各种农业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技术的熟练运用,熊姣军成为大家的学习对象,不仅每年要接待10多批观摩学习团,还常常受邀去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为学生讲课。

同时,熊姣军发挥农业“领头羊”和“湖南省三八红旗手”的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在大通湖区共带领733户脱贫户发展优质生态稻米产业。通过直接帮扶与股份合作,熊姣军及宏硕生物科技公司免费发放了187万元的生产物资,给相关人员分红50多万元,每年发放工资200多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1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昊昊 徐钢今年8月,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再生稻无人农场示范基地进行实割测产,测产专家组测得头季再生稻亩产最高为830.7千克,平均亩产为788.2千克。这是全球首
2023-09-20 02:55:00
无人农场智慧耕种
...率的五六十倍。作为种粮大区,去年年初,大通湖区启动再生稻无人农场项目,建设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团队、湖南农
2024-04-14 07:59:00
...通过“农机+农艺+智能”融合,实现高效智能化生产走进再生稻无人农场(创新故事)本报记者 蒋建科《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4日 第 19 版)6月是水稻分蘖的重要时
2024-06-24 05:58:00
新技术让农业更智慧(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4日 第 10 版)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再生稻智慧农场,无人驾驶收割机在作业。陈振海摄(人民视觉)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2024-09-04 07:11:00
春耕时节育秧忙 “一种两收”效益高
...文转自:芜湖日报□记者 花磊 文/摄眼下正值我市早稻和再生稻育秧、播种的最佳时期,全市各种粮大户抢育秧苗,辅以各种新式、智慧农业机械的使用,为春耕生产提速、增效。3月8日,湾
2024-03-15 01:50:00
在“再生稻之乡”看耕种新“稻”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深秋时节,自贡市富顺县的再生稻进入收获期,稻粒飘香,“丰”景动人。作为“再生稻之乡”,富顺再生稻蓄留面积占四川全省再生稻面积的十分之一。立足优势,当
2023-10-29 06:44:00
江西大力推广再生稻稳粮增收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南昌5月4日电 题:江西大力推广再生稻稳粮增收新华社记者陈春园春耕时节,在江西省丰城市董家镇千亩富硒水稻种植基地,柏树村种粮大户陈述满正熟练地把秧苗放入
2023-05-04 19:51:00
...学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全国再生稻首席专家彭少兵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再生稻首席专家唐启源教授等团队的支持下,大通湖区投资1000万元打造全国第一家智慧无人
2023-04-21 15:24:00
年轻人接力农业生产 湖南农村现“智慧”变革
...了要管理智慧育秧工厂和两个连栋智慧育秧大棚,还要为再生稻智慧无人(少人)农场培养优质健壮的秧苗。3月22日,熊姣军位于大通湖区的智慧育秧大棚正生产繁忙。徐钢 摄去年,熊姣军的
2024-03-28 22:3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7年前的iPhone,凭什么被炒成千元神机
跳票N年的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终于又有了点眉目。近日,继折叠屏iPhone“将于2025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投产”的传言后
2025-08-03 17:09:00
生产未动、订单先行!仰华汽车科技四大产业基地即将落地贵州
8月1日,仰华汽车科技在贵阳经开区举行发布会,会上与香港投资机构完成投资交接、与海外企业签下首批国际订单,意味着总投资超三十亿的汽车项目离落地贵阳更近了一步
2025-08-03 18:02:00
闪铸科技AD5M连续12月蝉联亚马逊销冠,中国3D打印品牌闪耀全球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3D打印市场中,中国品牌闪铸科技(Flashforge)凭借强劲的研发实力与持续创新力,再次刷新国际成绩单
2025-08-03 18:33:00
准大学生成为十堰数码市场消费主力军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魏俊 何旭)高考结束后,相关消费持续升温,准大学生拉动“后高考经济”,带动手机、电脑等入学装备销量激增
2025-08-03 19:01:00
网易云音乐独家打造BLACKPINK快闪空间 出道九周年庆典同步开启
2025年8月2日,全球顶级艺人BLACKPINK官宣入驻网易云音乐,并通过独家中文笔记向平台乐迷分享了最新动态。YG娱乐联合CASTER STAR
2025-08-03 15:23:00
物业公司打起来了,一边撤场一边“抢地盘”
现在围绕物业问题产生的冲突越来越多。物业公司一边主动从一些小区“撤场”,引发行业对规模化增长和利润的担心,一边又发力在存量小区“拓盘”
2025-08-03 08:47:00
中国品牌出海,如何在不确定中锚定“确定”?2025出海大会嘉宾超级金句来了!
2025年7月25日, 2025出海大会在浙江钱塘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以“匠心”至“世界”」为主题,特设主会场及分会场“投资金砖”-国别合作对接会
2025-08-03 08:49:00
录取比例超过20比1,全球学霸为何千里迢迢来西湖“追星”?
这个暑假,西湖大学的校园里掀起一股特殊的“追星潮”——数百名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子,跨越山海奔赴杭州,只为近距离接触生命科学
2025-08-03 08:47:00
年入558亿,中国便利店之王,竟然是它
提起便利店大家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名字是什么?罗森、7-11还是全家,可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如果是广东的朋友,那么答案一定是#美宜佳
2025-08-03 05:41:00
运动品牌营销细分,潮流基因强化圈层认同|世研消费指数品牌榜Vol.56
本次监测周期内,安踏、耐克和斐乐以1.86、1.70、1.68的综合热度位列榜单综合热度前三。图源:世研大消费指数国货运动品牌场景痛点精准拆解
2025-08-03 05:41:00
最没存在感的河北特产,悄悄统治江浙沪?
提到河北衡水,估计不少人脑子里先冒出来的,是让全国学生闻风丧胆的衡水中学,以及一瓶名叫老白干的白酒。但在这两张耀眼名片外
2025-08-03 06:43:00
华立工业园:制造企业落脚海外的“工业唐人街”
过去一百多年来,唐人街是中国移民在海外聚居形成的经济和文化社区,往往也是新移民踏上陌生土地后落脚的第一站。对于许多刚刚“走出去”的中国制造企业
2025-08-03 06:43:00
对话蚂蚁集团张俊杰:AI 如何重塑医疗健康产业?
当大模型从技术奇点跃迁为产业基座,当智能体从实验室走进产线诊室,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锐度重构全球经济肌理
2025-08-03 06:45:00
让机器人拥有智能触觉,「悟通感控」获数千万元融资 | 36氪独家
36氪获悉,柔性触觉感知科技公司「悟通感控」近日完成数千万元系列融资:Pre-A轮由尚势资本领投、水木创投跟投;Pre-A+轮由广发基金瑞元资本领投
2025-08-03 06:45:00
打工人的终极难题:快乐和健康,我都想要
年轻人的「肠胃焦虑」新解法。撰文|J封面图源|《她的城》剧照在这个讲求效率与速度的时代,年轻人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懂健康的重要
2025-08-03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