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大年初一,渝东南农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沈进娟与同事一起——
钻进试验田 采集青菜头种质资源数据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
沈进娟和同事管中荣在采集青菜头的有关数据。记者 赵伟平 摄\视觉重庆
“株高52公分,开展度长76公分,茎重1000克……”
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早上7点闹铃刚响,渝东南农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沈进娟立马起床,给家人做好早餐后,匆匆吃了几口汤圆,她便向涪陵区江北街道二渡村的渝东南农科院试验田赶去。
“各位新春快乐!不好意思来晚了。”见同事管中荣和几位村民已经忙开,沈进娟寒暄几句后,便一头扎进试验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
为啥大年初一还要去试验田?
原来,每年2月是涪陵青菜头成熟的季节,同时也是榨菜研究中心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最忙的时候。“因为试验田栽种的青菜头种质资源成熟了,我们需要第一时间采集数据,错过了这段时间,这一年的科研就会打水漂。”沈进娟说。
榨菜是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土特产之一,联农带农效果明显。作为渝东南农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这些年来沈进娟和同事一直围绕丰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指标培育青菜头新品种。而要培育新品种,收集不同青菜头种质资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及时得到这些数据,沈进娟和同事每年春节都是“泡”在试验田里。
用卷尺丈量青菜头的株高、用电子秤称青菜头皮筋的重量、对半切开青菜头测空心率……走进一块青菜头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试验地,绿油油的青菜头看上去很是长势喜人,沈进娟、管中荣拿着卡尺和记录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青菜头地里穿梭,认真采集数据。
“急不得,搞错了就麻烦了!”沈进娟拿起一颗刚砍收的青菜头告诉记者,与村民快速砍收青菜头不同,数据采集工作要繁琐细致得多,要耐心地一个个测青菜头植株的高度、叶片的伸展度、叶子的重量、青菜头的重量、皮筋的多少等等,仅田间需要采集的数据有四五十项,“由于工作量大,因而一天最多采集5颗青菜头种质资源的数据。”
即便如此,采集到的数据还不一定能马上使用。“因为一个品种的培育,需要多年多点数据的采集,这样获取的数据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植株的性状。”一旁的管中荣接过话头说。
“因此,即使是每年重复干一件事,也会有新收获、新发现,这或许就是搞科研的魅力吧。”沈进娟介绍,通过年复一年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她和团队先后培育出“渝早100”“渝优928”等多个品种。
就在春节前几天,沈进娟团队培育的青菜头宜机6号品种通过了市级品种鉴定评价,有望今年在全市进行机收青菜头品种的推广种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1 08: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