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她主研的成果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5-17 03: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从文科转理科的“90后”硕导吴雨珊:

她主研的成果

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她主研的成果

吴 雨 珊(右)为推广技术进行田间实地指导。

她主研的成果

吴 雨 珊(左)与六十多岁的杨文钰教授在田间忙碌。

初夏的成都,天气变得有些干燥和炎热。这样的气候,正是学生们“取样”的好时机。在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四川农业大学校园里,处处可见成堆的作物样本。“这是小麦,这是切成段的麦秆,这是油菜籽……都是学生们刚取了回来晾晒的‘科研作业’和‘毕业论文’。我们搞农学的就是这样,有时太阳越大反而越需要出门。”

5月15日,记者见到了川农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雨珊。因为年纪不大,走在学校里,她几次都被认作是学生。对此,吴雨珊已然习惯,她说:“每次给新一届学生上课的时候,大家都会惊讶地说,老师,你居然是‘90后’?但这样其实也挺好的,我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和年轻外表不同的是,吴雨珊的经历十分“老练”。拿到直博生保送名额后,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文科转为理科。此后,她一路“闯关打怪”,作为核心骨干研究完成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累计推广1.06亿亩,为解决国产大豆卡脖子难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零基础蜕变成“土专家”攻关科研,文转理的“闯关”之路

因为常常要下地,灰头土脸,吴雨珊自嘲是“土专家”。

率真,是吴雨珊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其实,如今的“土专家”吴雨珊在一开始,并不热爱科研。她坦言,在遇到困难时,自己不止一次打过退堂鼓。

2012年,吴雨珊从川农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毕业。彼时,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降,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一次讲座上,她了解到本校杨文钰教授研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望破解上述难题。

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吴雨珊以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拿到了学院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直博生保送名额,从文科转为攻读理科,成为了杨教授的学生,开始了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学习。此后,吴雨珊便开启了她的科研“闯关打怪”之路。

“难,太难了。”回忆起刚读博的头两年,吴雨珊连连感慨,“杨老师的几个学生里,我的基础是最差的,对许多专业知识处于‘完全摸不着头脑’的状态,心理压力非常大,连接杨老师的电话都要先深呼吸。”

不想念了、拿个研究生文凭算了,这些念头不只一次出现在吴雨珊的脑海里。但随后,性格要强的她又自己说服了自己。顶着“直博生”光环的她,不想让人看笑话,只好硬着头皮读下去。“为了从头打基础,头两年,我干得最勤的事就是去听本科的课程,之后才开始‘上道’。”

2017年到2019年间,吴雨珊公派到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博士联合培养。这期间,她学习了先进的作物生长模型技术,并将其与带状复合种植相结合,实现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生态区域大豆品种评价和配置优化,形成了“带状复合种植作物生长模型”研究新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学科融合的创新性成果,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技术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技术支撑。

博士毕业后,吴雨珊选择留校任教,继续攻关科研。作为课题组核心骨干的她,这些年来主研完成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三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该技术在全国累计推广1.06亿亩,新增大豆产量1283.9万吨,成功缓解了国产大豆面临的危机。

全国大范围进行技术推广“让农民增产增收是最终目的”

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000万亩(折合大豆种植面积为2500万亩),扩大轮作规模,开发盐碱地种大豆,力争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亿亩左右,产量达到2300万吨左右,推动提升大豆自给率。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政策发布后,杨文钰教授成为了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开始带领团队为各省份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近年来,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指导工作,吴雨珊过上了“必须出差”和“常常出差”的生活。作为团队核心骨干,她协助各级政府和农技推广部门开展培训、调研、会商等活动,协助制定了18个省份的技术方案,为当地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吴雨珊说,尽管这项技术已经研究了20余年,搜集了大量数据,但要在全国进行如此大范围的推广,还是得“边干边看”。为了精准指导,课题组内专家们分工负责不同的省份,吴雨珊负责的是湖北。她说:“每个省份都有独特的问题,省内的每个区域也有很大的差异。拿湖北来说,西高东低,海拔落差大,每一个小区域的气候、光照均不一样,这就意味着每个区域的种植方案都要有差异,如选择的品种、种植的间距等。为确保方案的可行性,春播、夏播、防病虫害等关键节点,我们都要到田间地头才行。”

踏实、勤奋、能吃苦,这是吴雨珊给自己的“座右铭”,也是她常常教导学生们的道理。目前,她共指导了硕士研究生12人,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参与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1项。

提起如今对农业和科研的热爱,吴雨珊告诉记者,自己一定要把科研搞好,让农民掌握技术、增产增收,达到搞科研的最终目的。“这是我的人生使命之一。另一个是要认真教书育人,培养更多有技术、有情怀的三农人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澜受访者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9: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机械技术交流研讨会举行
...场汇报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机械关键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据了解,玉米收割前喷施的脱水剂采用无人机喷施,成本为每亩50元。脱水剂在促进玉米成熟的同时,可提高玉米产
2024-08-08 10:55:00
下乡+上网,她领衔农学博士团用“慧农”去惠农
...“今年,我们会扩大试验面积、品种,期望有更好的研究成果。”黎芳说。上网:拍短视频成农技推广达人为了更好地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农业技术,黎芳还在田间地头拍起了短视频。“短
2024-03-21 09:41:00
303个鲜食玉米大“选秀”
...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旨在搭建鲜食玉米育种成果的展示平台,提高新品种选育水平,加快优良品种推广,进一步推进鲜食玉米新品种育种攻关,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实施,加快实现种业科
2023-06-30 09:33:00
我省玉米单产和收益大幅提升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我省玉米品质,提高我省玉米出售价格。值得关注的是,我省部分农户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提升了玉米和大豆产
2023-11-23 02:26:00
北大农研院育出“金瓜”落地潍坊
...日报潍坊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转化一批前沿科研成果——北大农研院育出“金瓜”落地潍坊□记者 杨学莹 张 蓓 报道本报潍坊讯 1月18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暨潍坊现代农
2024-01-24 10:21:00
“金豆”飘香惠万家
...人员而言,这是一年中最动情的丰收乐章,也是他们科研成果落地成长梦想花开的时刻。沃土生“金”,一粒“金豆子”,见证着驻马店市农科院科研人员贯彻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创新培育大豆
2023-09-27 00:28:00
这一季,港城交出高分答卷
...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袁春梅 谭维娜 徐云邦 “玉米套大豆”种出金秋好“丰”景。秋收时节,在灌云县杨集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田”,一片片的玉米和大豆一眼望不到头,两台
2023-10-18 10:09:00
单产提升有何窍门?
...单产水平,实现单产水平稳中有升。强化技术指导,确保成果转化,是安徽省各地推动大豆单产提升的重要内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厅编制印发技术方案,以绿色高产发展为导
2023-12-28 00:18:00
【二十大代表在基层】杨文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贡献力量
...悉,通过多方努力,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取得预期成果,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目标。“作为农业科技界的基层代表,参加了党的二十大,感到无上光荣,无比自豪,也深感
2022-12-22 16:16: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医者手记丨生命尽头的微光和坚守——泰安市肿瘤医院化疗二科主任张山燕
诊室的窗台上,那盆仙人掌又开花了。嫩黄的花瓣顶着晨露,像极了那些在绝境里仍不肯放弃的生命。从医十五年,我见过太多晚期肿瘤患者揣着皱巴巴的钱袋走进来
2025-08-26 09:56:00
卢沟桥的记忆, 寻根之旅
85岁的戴澄东,微信名小澄儿,藏着父亲未闻的呼唤。幼时父亲离家抗日,再未归来。他,一生无缘唤声“爸爸”。2011年,戴老踏上寻父之旅
2025-08-26 11:19:00
二十年守护四位至亲——她用陪伴诠释孝道
在二十年的光阴里,她用一双勤劳的手、一颗柔软的心,守护了四位至亲的晚年时光。父亲的病榻前、母亲的日常里、婆婆的床边、公公的饭桌旁
2025-08-26 16:59:00
秦皇岛经开区:多彩活动点亮暑假生活
这个夏天,秦皇岛经开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多姿多彩。从体育锻炼到棋类竞赛活动,每个瞬间都绽放着成长的光芒。利用好暑假时光,专注于自身爱好,为自己充电提升成为孩子和家长的共识。视频:朱
2025-08-26 17:58:00
厦门小学新生陆续到校报到 二孩占比升高
今年厦门五中迎来七对双胞胎新生,包括一对龙凤胎。厦门网讯(厦门日报教育工作室首席专家 佘峥)这几天,小学校园里开始迎接新生力量——小一新生陆续报到
2025-08-25 08:54:00
00后情侣结婚同居不领证,被起诉返还彩礼 法院判了
大皖新闻讯 河南省上蔡县一对00后小情侣,在举办过婚礼后共同生活,但因琐事发生矛盾,一直未领结婚证。男方一怒之下,起诉要求返还36万余元的彩礼
2025-08-25 13:20:00
法援案例丨从争执到和解,一场抚养权纠纷背后的温情守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当婚姻走向终点,父母的爱却不应成为断线的风筝。平邑县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助力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案圆满解决
2025-08-25 13:55:00
男子突发心肌梗死在ICU靠人工心肺维持生命 每天机器费4000元 四个月身孕的妻子向社会求助
31岁的他,本期待着在六个月后初为人父。可突发的一场心梗,让他困在重症监护室里已半月有余。此刻,他只能依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
2025-08-25 16:40:00
女子在街边买菜“逃单”,民警帮菜农追回菜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程桐“太感谢您了,这钱对我来说太重要了!”近日,在棋盘街附近卖菜的菜农李女士来到千佛山派出所
2025-08-25 19:08:00
杨幂扮土、欧豪被吹“内娱梁宽植”,但这剧还不够“敢拍”
原标题 | 杨幂扮土,俺不中嘞作者 | 毒Sir杨幂突围成功?新剧上线七天,全网播放量第一。微博阅读话题55.9亿,一天包揽N个热搜
2025-08-25 13:06:00
为什么东亚女儿都在做妈妈的“精神老公”?
作者:Bridge责编:Kira(图/《瀑布》)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在家里,自己像妈妈的伴侣,而不是她的孩子?过去两年
2025-08-25 00:35:00
赣州小伙南昌看房,为父亲租个居所(图)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邬强、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剑桥:8月21日,本报刊发一则题为《“尽孝不能等” 赣州小伙要带着爸爸上大学》的报道
2025-08-25 04:34:00
处暑启新凉,当下即清欢
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到来,处暑意为“出暑”,从此暑去凉生,秋夜渐长。时光在指缝间悄然溜走,“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古人笔下的悲秋诗词
2025-08-23 05:47:00
再上路——《狗阵》影片观后感
想来,这故事就在眼前这片厚重的黄土和废墟上,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出狱的男人与黑狗相依为命、互为救赎的故事。静静看完,电影刻画了在人生废墟上挣扎
2025-08-22 08:48:00
法援案例丨丈夫拒绝承担扶养义务,法援助力患病妻子维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在菏泽市成武县,一场因丈夫拒绝扶养患病妻子引发的纠纷,通过法律援助的介入得到了圆满解决。这起案件不仅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025-08-22 1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