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 袁春梅 谭维娜 徐云邦
“玉米套大豆”种出金秋好“丰”景。秋收时节,在灌云县杨集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田”,一片片的玉米和大豆一眼望不到头,两台收割机正在忙着收割。杨集镇正军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正军随手掰下一根玉米棒,只见金黄的玉米颗粒饱满,旁边的大豆一秆上结出的豆荚数量也不少,而且豆荚都很饱满。
“这种复合种植模式,是通过加大玉米种植行距、缩小株距,在不减少玉米种植量的基础上腾出空间,在玉米之间又种上大豆。”李正军介绍,这种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玉米的边行优势,所谓边行优势就是,在一块玉米田中,越靠近边上的玉米,透光性和透风性越好,结出来的玉米棒个头儿也就越大。在这样的套种模式下,几乎每一行玉米都可以享受到这种边行优势。同时,大豆根瘤菌具有固氮和施肥的功能,对土地的肥力有积极作用,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养分。
从套种优势来讲,玉米、大豆可谓“黄金搭档”。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力扩种大豆油料”的决策部署,今年以来,我市农业部门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鼓励群众实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市农作物技术指导站站长胡曙鋆介绍,今年我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38万亩,较去年增加4.98万亩。得益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指导到位,生产期间气候条件总体较好,根据产量预测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亩产130公斤,较去年增产13.03公斤,玉米亩产425公斤,较去年增产13.31公斤。
“在我们普通农户看来,玉米和大豆两者种植区域和季节基本一致,种玉米就会减大豆、种大豆就会减玉米。但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同一块地却做到了‘鱼与熊掌兼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就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东海县种粮大户、彭诚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支松介绍,今年他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高产的田块每亩大豆能收近400斤,加上国家的补贴,一亩田的净收入在1100元左右。
当然,农民的增收得益于技术的指导到位。与传统种植模式不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与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相融合的创新发展。依托省市县三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科研推广体系,我市农业部门采取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技术推广模式。
在市作栽站试验基地、东海县桃林镇、灌云县同兴镇、赣榆区城头镇、灌南县李集镇等传统玉米种植乡镇,我市布点开展机械、品种、播期、密度、模式、肥水调控组合试验,在全市范围建设了6个千亩示范片和11个百亩攻关方,以点带面示范种植,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本地化。同时,集成制定了《连云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连云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图》等,为推广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秋收时节,丰收的喜悦最让人欣慰,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伏广成喜上眉梢,今年灌云带状复合种植的3万亩大豆玉米,目前已基本收完,杨集镇、伊山镇的一些村还尝试了带状种植饲养豆丹,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成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结合各镇(街)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服务方案,组织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活动,指导农民尽快掌握技术要领,搞好农技装备配套,提升农户种植技术能力,确保种得好、管到位、效益高。”伏广成说,通过两年的试验推广,他们努力把复合种植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