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味甜还要渣少 软糯还要味香 耐热抗病产量高
303个鲜食玉米大“选秀”
看外观、品口感、尝味道……近日,2023浙江·长三角鲜食玉米新品种大会在东阳市举办。此次大会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旨在搭建鲜食玉米育种成果的展示平台,提高新品种选育水平,加快优良品种推广,进一步推进鲜食玉米新品种育种攻关,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实施,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种安全可靠。今年大会展出鲜食玉米新品种303个,其中甜玉米152个,糯玉米151个。
专家组评价玉米的田间长势
新品种特色鲜明各有优势
评选出一批优良的鲜食玉米新品种是历年大会的“重头戏”。今年大会,甜玉米、糯玉米新品种展示区共展出鲜食玉米新品种303个,其中甜玉米152个,糯玉米151个。这些玉米品种口味佳、品质优、抗性好,代表了近几年浙江省乃至全国玉米的最高育种水平。
在大会开幕前一天,组委会邀请了9名农业专家,对这些展示品种的田间长势、外观商品性与蒸煮品质等进行评分。专家组脚穿雨靴、头戴草帽,手拿评分表,穿梭在玉米地的田垄里,未及大会开幕,先鸣锣开启了这场“玉米选秀”。他们一边激烈讨论,不时还要剥下几颗玉米粒,放进嘴里尝尝。最终,和粟一号、浙甜19、脆甜89等10个品种获评“十大甜玉米金奖品种”称号;浙糯玉10、白甜糯玉景、苏玉糯906等10个品种获评“十大糯玉米金奖品种”。
这些获奖品种均为国内自主选育,且特色鲜明、各有优势:甜玉米渣少、味甜、口感脆,糯玉米软糯、味香、带甜味,耐热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优、产量高。
“这个品种是白色、加甜糯的玉米,吃起来是又糯又香的‘蜜香型’口感。它的植株比较矮,方便农民施肥打药,果穗儿又很大,属于‘矮杆大穗’的高产型品种。”海南玉川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在大会上展示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美玉27号,在种苗市场上广受欢迎。凭借着稳定的品质、优良的性状,美玉27号也在大会上获评“十大糯玉米金奖品种”。
在田间展示区里,除了获奖品种外,展出的其他甜玉米、糯玉米新品种也各有特点。在浙江省鲜食玉米育繁推种业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创新平台”)的新品种展示区域,52个新品种就是创新平台建立以来的成果集成,个个颇有来头。其中甜玉米品种——浙甜401,口感多汁、甘甜。“这个品种是为代替国外品种而培育的,产量要比国外品种高25%—30%。”杭州种业集团负责人赵捷说道。
丰富、前沿的育种成果也吸引了各地农业经营主体前来观摩、挑选产品。“我们是来选玉米种子的。”西双版纳泰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王瑞表示,挑选的玉米种子在西双版纳独特的海拔、地理环境影响下,种植出的玉米口感会更加香甜。
技术创新保障粮食安全
与此同时,除了玉米新品种,不少新技术备受关注。大会现场还设有玉米种质资源展示区、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展示区、国家玉米产业体系西南及南方鲜食玉米技术综合展示区,集中展示了长三角鲜食玉米品种选育的技术创新成果。
玉米种质资源展示区所亮相的颜色、形态、大小各异的41份种质资源,则为创制玉米育种材料、育种优良玉米品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背景,是破解种源“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核心。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展示区是为响应国家稳玉米、扩大豆的号召而设置的。该区域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对病虫害的影响展示区,选用浙甜19等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和浙鲜12等优质鲜食大豆品种进行带状复合种植展示,以2行玉米与2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发挥高秆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矮秆作物大豆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能稳产,外加多收一季大豆,有效解决玉米大豆争地的问题,使土地产出率成倍增加,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西南及南方鲜食玉米技术综合展示区则集中展示了玉米水分需求检测+集雨保墒控水技术研究、酸化土壤调优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红黄壤同步降污培肥关键技术、轮作/间作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态的调节与优化等13项近年在鲜食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提供了参考途径。
“相信通过育种单位、农技推广中心、科研企业和种植大户的通力合作,一定能够推动优质特色、多元功能的玉米品种选育、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林福呈表示。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蔡元杰说:“玉米是浙江省重要农作物,举办此次大会目的是要搭建鲜食玉米育种成果的展示平台,促进业界交流合作,提高新品种选育水平,加快优良品种推广,进一步推进鲜食玉米新品种育种攻关,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实施,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种安全可靠,为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贡献种业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30 11: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