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美学者:美过度强调“去风险”危及全球经济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10-26 16:58:00 来源:参考消息
美学者:美过度强调“去风险”危及全球经济

参考消息网10月26日报道 美国《外交》双月刊11/12月号(提前出版)刊登题为《新经济安全状态——去风险将如何重塑地缘政治?》的文章,作者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亨利·法雷尔和乔治敦大学教授亚伯拉罕·纽曼。全文摘编如下:

2023年4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做了一场有关经济的重要演讲,他恳求听众原谅他偏离了自己的轨道。但他真正的论点——几十年来,对自由市场的狂热削弱了国家安全——绝没有道歉的意味。

过去十年间,经济和国家安全发生了冲突,将政府搅得天翻地覆。安全的定义已超越与战争和恐怖主义有关的问题,曾经被忽视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如粮食不安全、能源短缺、通货膨胀和气候变化)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

当美国的市场与对手的市场交织在一起,官员们无法轻易将贸易、商业与安全分开。

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已不可分割地相互交织,要完全解除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或者将民用经济与军事经济分割开来,而不给美国社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官员借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有关“去风险”的说法,“去风险”是一个管理相互依存的世界所产生的脆弱性的过程。

这项艰巨的任务既不属于传统国家安全领域,也不属于自由市场经济领域。这是一项维护经济安全的努力,目的是防止可能破坏社会稳定的经济冲击,并希望限制越来越多地将相互依存作为胁迫工具的做法。维护经济安全意味着关注增长和创新的轨迹,同时管理可预见的安全威胁,并为应对不可预见的安全威胁创造足够的政策空间。它不能被简化为导弹系统或市场监管,而是涉及繁复的权衡和决策,即哪些经济限制将在不损害增长的情况下化解威胁,哪些措施可能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问题而不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安全和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可以提供极大的灵活性并适应各种冲击,但不再像冷战后那样似乎可以提供地缘政治的普遍替代选择。事实上,大国战略与市场完全交织在一起。美国和中国陷入了行动、对抗和敌对猜疑的循环中,但两国的市场却紧密相连。大国之间的竞争和相互依存正在共同产生新的问题。信息网、资金流和供应链推动了经济的爆炸性增长,但它们也造成了新的地缘政治脆弱性。现在,美国必须在一个高度相互依存和竞争激烈的世界里管理其经济安全,在这个世界里,各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利用他国弱点的诱惑。

冷战结束后,制造业物流是私营企业而不是政府管理的领域。今天,美国政府部门仍对全球供应链知之甚少,尽管它们对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美国政府对其认为重要的四个领域的供应链进行了审查,并责成政府部门审查相关供应链的风险。然而,它必须依赖不完整的商业数据库,以及私人企业极不情愿披露的不完善、不标准化的信息。企业往往对自身供应链的脆弱性了解有限。即使它们知道供应商在做什么,也并不总是清楚供应商的角色。

此外,由于美国试图遏制中国的雄心,它必须承担复杂且不确定的技术风险。美国对技术管制采取了“小院高墙”的做法,对有限的产品和技术采取强有力的限制措施。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定程度的精准度,但即使对全球经济和潜在的未来创新路径有详细的了解,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也许华盛顿通过对专用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来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雄心是有道理的,但这样做也有可能激发中国本土投资取得成功,使中国不仅可以避开美国,还可以超越美国。

美国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仍是全球技术的全面领导者。在一些领域,例如对绿色经济至关重要的电池和光伏发电,中国显然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美国安全部门涉足经济领域,它将过度强调那些旨在限制互动的胁迫工具,而不是那些旨在维持健康经济交流的工具。如果中国和其他对手做出类似反应,那么误判和过度反应可能会危及全球经济。(编译/刘白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芝加哥2月1日电(记者徐静)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23年发达国家仍面临经济衰退风险,中国依然是全球经
2023-02-02 10:56:00
...的食品消费结构变化为国际市场带来的新机遇。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农业生产国,在农业合作方面的互补性优势突出,农业不仅是中美经济互动的桥梁,更是科技交流、
2024-06-14 03:03:00
学者圆桌 | 从G7广岛峰会看美国对华态度的战术性改变
...会在沪举行,来自沪上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g7成员国对华立场、中美关系走向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会者认为,以g7峰会为观察点,美国的对华基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缓和势
2023-05-29 16:08:00
...国“零和经济学”逆流而动难奏效——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顾清扬新华社记者蔡蜀亚李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近年来不断违反公
2023-04-30 16:31:00
中新经纬1月9日电 题:多重因素叠加下,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将进一步下移作者 赵鲁涛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2023年,局部冲突多点频发,大国对
2024-01-09 14:23:00
赵穗生:美国“去风险”无法阻止中国科技进步
...直新闻19日下午,主题为“全球发展与未来:中美俄三国学者对话”的人大重阳全球治理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国知名学者面对面探讨大国关系与全球局势的走势。美国丹佛大学
2023-10-26 09:37:00
法学教授刘忠等学者谈中国民营企业出海的机遇、风险与应对策略
...这一进程既充满机遇,也暗藏风险。多位法学教授、知名学者及行业专家结合实践案例,深入剖析了民营企业出海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系统性应对策略。本文邀请了法学教授、知名专家学者来谈
2025-03-05 13:46:00
2023年四大危机浮现,全球六成民众选择中国,拜登反成美最大风险
...多数经济学家都对美国未来的经济状况持消极态度,不少学者认为最快今年美国加息给经济带来的负面效果就将显现。 要想给2023年的全球经济注入活力,中国将是关键因素。一方面,近十
2023-01-04 16:42:00
中新经纬12月26日电 题:国际油价或在60-80美元/桶之间波动作者 董秀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回顾2023年,由于受到全球能源地缘政治、能源转型
2023-12-26 17:48: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