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3 19:54:00 来源:戏说三国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刘备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担之南。做为新立之国,建立国家和皇帝威信、显示国家强盛、增强人民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

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

两年前的建安二十四年,东吴背信弃义,偷袭荆州的关羽,不仅占领了整个荆州刘备的防地,还杀害了与刘备结义的大将关羽。这对于蜀汉的利益、威信以及刘备个人的信义都是巨大的损害。但是由于当时刘备刚刚经过与曹操大军的血战,夺取汉中,部队损失较大、又极度疲劳,加上曹操还在关中虎视眈眈,刘备实在无力立即对东吴展开行动。两年后的今天,形势已经不同了:1、刘备正式称帝,建立了名正言顺的蜀汉帝国(正统);2、部队经过两年的休整、补充,虽无法再达到当年鼎盛时期的兵力,但是也足以组建一个强大的机动兵团,进行出征;3、国内经济、内政在诸葛亮的大力治理下,发展很快,已经具备足以保证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财力和物资;4、汉中在任命魏延负责驻守之后,其依托险要地形部署的防线,足以保证蜀汉北方门户的安全。

因此,这时刘备有两个战略性选择:1、北进,进攻魏国的关中或陇右,同时对孙权偷袭荆州的背信弃义行为加以默认而继续与其结好。2、东进,讨伐孙权,为关羽报仇,为蜀汉挽回损失(包括实际利益和名誉)。那么,刘备到底应当选择哪个战略呢?哪个战略是当时的正确选择呢?分析如下:

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

第一个战略:北进。有利因素:1、可以巩固孙刘联盟,保证联合对抗魏国的战略局面;2、按照刘备的立国宣言,蜀汉乃汉朝正统,曹魏为篡逆,应替天行道对魏国加以征伐,以光复汉室;不利因素:1、魏国实力强大,不是短期内可以击败、消灭的;2、关中有秦岭天险阻隔,陇右道路遥远,均不利于大军的迅速攻占;3、如果对孙权的背信弃义行为加以默认,将造成人们心中蜀汉狭弱,被欺负了也不敢有所反应的不利形象,有损正统蜀汉之尊严;4、刘备以注重信义著称天下,但是结义兄弟被盟友无端杀害,不加理会,有损其注重信义的光辉形象;5、与魏国的争夺,是你死我活的,没有谈判解决的余地。

第二个战略:东进。有利因素:1、顺流东下,具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有利地势;2、蜀汉大军东征,名正言顺——为关羽报仇,讨伐背信弃义的孙权;3、维护了刘备一贯注重信义的名誉,这也是非常重要的;4、与东吴毕竟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实行“以打压谈”的策略,利用强大的军事压力(还有魏国的威胁),迫使东吴谈判让步;可以达到以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利益之目的。不利因素:1、有破坏两国同盟的危险,但是考虑到东吴行动在先的因素,此点并不严重,因为实际上双方都只是想获取利益,而不是想消灭对方;2、蜀汉水军实力较弱,在长江沿岸作战是不利的。但是只要贯彻以打压谈的策略,不过于深入,这个问题是可以弥补的;3、可能会使共同的敌人魏国得利。

两个战略相比,还是第二个战略更有利于蜀汉,尤其是对于新立之国的威信,以及刘备新皇帝的威信与信义的树立,非采取此战略不能解决。正如魏国侍中刘晔对魏文帝分析的那样——“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於终始之分不足。”(《三国志刘晔传》)因为这是刘备立国的根本精神,是不能被丢弃的。

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刘备的东征,决不是要消灭东吴,甚至连攻下荆州可能都不是其真实目标。其真实的战役目标就是——以打压谈,迫使孙权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谈判认错,赔偿损失。这里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没有准备强大的水军,甚至在进到夷陵一线后,其竟然把原来水陆并进的一点水军,留在了后面。在长江沿岸地区作战,没有水军乃兵家大忌,曹操已经在赤壁吃了大亏,刘备不会不清楚这一点。因此,从军事角度看,很明显的刘备并没有打算仅依靠陆军夺回荆州。刘备的机会在哪里呢?在魏国。如果文帝采纳了刘晔的建议:《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吴悉国应之,而遣使称籓。朝臣皆贺,独晔曰:“吴绝在江、汉之表,无内臣之心久矣。陛下虽齐德有虞,然丑虏之性,未有所感。因难求臣,必难信也。彼必外迫内困,然后发此使耳,可因其穷,袭而取之。夫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可不察也。”《傅子》记载——孙权遣使求降,帝以问晔。晔对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应当说,这是魏国很有可能采取的对策。这样一来,孙权将两线作战,局面极为不利,甚至有灭亡的危险。权衡之下,孙权很有可能接受刘备的谈判条件,与其讲和,全力对付魏国,以避免灭亡的命运。刘备当然并不是想东吴灭亡,那样是对魏国有利的战略格局。所以其会在得到孙权的大礼之后,趁势收兵,即得到了实际利益,又壮大的蜀汉国威和维护了自己的信义,还没有破坏联盟对抗魏国的大局,真是一箭三雕呀。

因此,从战略角度考虑,刘备的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定。而这个伐吴是带有特定目的性的——以打压谈,迫使孙权接受谈判条件,并不是真的要武力攻占东吴或荆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3 23: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中之战中,夏侯渊之死对曹魏有什么影响?
...第一个阶段是曹、刘的首次交锋,此阶段的战争结果是以刘备输、曹操胜为结局的,在这场战役中,张飞使计后被曹休识破,蜀军对汉中之战没有丝毫发展。第二个阶段是曹军失利、刘军胜利。刘备
2023-05-01 12:54:00
...交锋,你来我往,各有胜负。然而,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刘备后期发动的两场大规模战役——益州之战和夷陵之战,却都没有带上诸葛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在历史学者和三国爱好者中引
2024-01-14 20:06:00
三国谋士如云,真正称得上战略家的只有这几个人
...成就霸业。”刘备听后,豁然开朗,于是按照军师庞统的战略决策,带领大军入川,在经过数年的征战后,终于彻底拿下益州,开创蜀汉基业。吴国:周瑜、鲁肃周瑜的代表作:二分天下之计赤壁之
2022-12-28 21:53:00
三国时期的黄权父子:不同命运,殊途同归
...战中,他跟随诸葛瞻抵抗邓艾,英勇战死。因为诸葛瞻的战略决策失误,邓艾长驱直入,诸葛瞻最后醒悟过来,但是已经晚了,只能在绵竹死战。黄崇率领将士,以必死勇气突入阵中,捐躯沙场。黄
2023-11-11 07:52:00
刘备伐吴,真的是战略失误吗?
...讲给众文武,从而形成统一的行动纲领。于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变成了刘备个人的意气用事,焉能不败!次之,诸葛亮没有做好战略谋划,对进兵用兵做出必要的安排设计。他好像置身事外一样
2023-03-08 12:48:00
曹丕攻吴:战略背后的深思熟虑
公元223年,曹魏的曹丕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的蜀汉,夺取了蜀汉的核心领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曹丕并没有继续对蜀汉进行进攻,而是决定将目标转移到董卓的后人孙权统治的东吴。那
2023-12-16 21:55:00
曹丕是怎么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的
...方的曹魏兵强马壮,但是曹丕继承了曹操的多疑,他直到刘备大军走走停停,不敢轻举妄动,也失去了一统天下的绝好机会。章武元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随即刘备宣布伐吴,理由是为二弟关羽
2023-11-17 11:19:00
刘备病死白帝城,谁流下了眼泪
...的典型。他曾效力益州牧刘璋,也追随过仁厚的蜀汉之主刘备。从拒不背叛刘璋,到在汉中之战时力挽狂澜,再到在两难困境中难以抉择,黄权的抉择说明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立体的人物。他对
2023-11-13 15:50:00
...以后他便成为演义中的主角。诸葛亮给刘备制定了隆中对战略决策,放了三把火,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帮助刘备夺取荆州,有了立足之地,最终建立蜀汉。在刘备病逝后,诸葛
2023-05-14 13: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