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30 15:51:00 来源:史说新语

能点石成金的人要不是神仙,那就是魔术师。可是在清朝时期,却有一个没有任何特异功能的老年人。

成功把十几箱石头变成了黄金,这个人便是清代名臣孙嘉淦。从三十岁考中进士开始,孙嘉淦就一直为朝廷卖命。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这期间,孙嘉淦兢兢业业,从不曾出过什么大的差池,所以在官场上混的还算不赖。这样的一个人。

在退休的时候,行里装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石头,实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话说一个当了几十年官的人,孙嘉淦应该不是个蠢笨之人才对。石头这种东西,除了重一无是处,孙嘉淦不可能不知道。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可是孙嘉淦一带就是十几箱,这不是在活生生找罪受吗?乾隆听说了此事,连忙派人把孙嘉淦拦下了。乾隆为什么要这样做?孙嘉淦在箱子里装满石头的目的又是什么?

原来这孙嘉淦不是愚蠢,带石头上路完全是无奈之举。在朝廷工作了一辈子的孙嘉淦,某一天终于发现自己干不动了,想要回家养老去。

虽然没有人说,但是大家孙嘉淦心里很清楚,这一次就不会再回京城了。因此临行前,孙嘉淦就把该带的全打包了。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只是孙嘉淦为官清廉,从来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辛苦了一辈子,根本没攒下什么值钱的玩意。

以当时孙嘉淦在民间的名气,一定会有很多人前来送行。要是带着少的可怜的行李上路,肯定有损颜面。

别人的看法,孙嘉淦根本不放在心上。但是他是朝廷命官,又是老臣,众人从孙嘉淦的状态,难免会猜测,国家的财政是不是不行。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孙嘉淦不再会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却非常在意清朝的名声。他一想,绝对不能就这么上路。

反正不管怎么样,先把装东西的箱子摆出来再说。看着面前十几只空荡荡的箱子,孙嘉淦想,要装就要装的真实,至少要给路人一个孙嘉淦家财万贯的印象。

于是,孙嘉淦命人把十几只箱子全装满了石头。那分量,简直堪比黄金。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孙嘉淦是满意地上路了,乾隆一听却不开心了,这个孙嘉淦显然没有把他放在歌在心上。乾隆怒道:“居然带行李回老家,他是在控诉朕亏待了他不成?”

下面的人一看乾隆生气了,赶紧出来为孙嘉淦说话。

听了一句“孙大人并不是想对皇上不敬,只是他多年来清正廉洁有乐善好施,如今退休了,实在拿不出钱来,只好用石头来充当门面了。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孙大人也是不想让百姓看低了我大清,还请皇上宽恕他把。”,乾隆这才缓和了脸色。

在欣慰的同时,乾隆好像又想起了什么,赶紧叫人说:“马上带人去把孙嘉淦拦下了。”一队人马来势汹汹。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直接挡住了去路,正当孙嘉淦思索应对之策时,那些人突然恭敬地对孙嘉淦行礼。而后,他们整齐有序地搬下孙嘉淦车上的石头,又装上了另外的十个箱子。

一番询问,孙嘉淦才知道,原来这是乾隆特地派人送来的,里面装的是实实在在的黄金。对此,孙嘉淦本人还有点受宠若惊。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孙嘉淦是一个好官,但绝对不是一个讨皇帝开心的官,反正乾隆对孙嘉淦态度一般。可是为什么最后关头,乾隆要给孙嘉淦送去那么多的黄金呢?

等到孙嘉淦真的离开了朝廷,乾隆才想起了他的好来。其实细细算来,孙嘉淦对清朝的贡献远远不止十几箱黄金。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能一直保持初心的人少之又少,孙嘉淦便是其中一个。

从踏进官场的那一日起,孙嘉淦就立志,一定要为国家,为人民拼尽全力。作为臣子,大家多多少少都会畏惧皇帝的权威。

但是孙嘉淦却敢于直言进谏,就算是把皇帝惹怒了,也也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雍正深有体会。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刚登基的雍正为了显示自己的气度,对众臣说:“诸位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其他人都是提些什么新政见,改制度之类的。

孙嘉淦一上来就是:“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师。”这后面两个都能算强人所难了,前面的“亲骨肉”简直是在故意戳雍正的痛处。

经过九子夺嫡才成功当上皇帝的雍正,骨肉相残的事情自然没少干,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现在孙嘉淦在朝堂之上提出来。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可不就是当面谴责雍正不念兄弟之情吗。雍正一听,肺都快气炸了,他对孙嘉淦吼道:“你是何意?”

雍正的怒火并没有把孙嘉淦吓退,反而让他加重了决心,孙嘉淦接着说:“臣认为,一个贤明的君主,应该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

话都受到这个份上了,雍正也不好再刁难孙嘉淦。孙嘉淦和雍正君臣之间斗争第一回合,以雍正的落败告终,而真正的针锋相对才刚刚开始。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没多久,关于钱币铸造的比例让雍正犯了难。雍正自己的想法是“六铜四铅”,也就是六成铜四成铅,而孙嘉淦主张“四铜六铅”。

在古代,铜器属于奢侈品,有些做工精美的,甚至能够卖出天价。

孙嘉淦认为,要是钱币之中含铜量太高,难保有些利欲熏心的商人会把铜钱熔掉,然后把铜给提出出来炼铜器,以此牟利。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钱币是维持商品流通的重要介质,如果突然间少了大量钱币,定会引起市场的奔溃,从而影响国家安定。

面对孙嘉淦有理有据又条理分明的分析,一时之间,雍正竟无力反驳。最终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因素,雍正再一次向孙嘉淦妥协了。

几次三番在孙嘉淦面前吃了亏的雍正,终于受不了了,他决定一定好好好整整孙嘉淦。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这个机会雍正没有等太久,孙嘉淦再一次因为意见不合和雍正吵得面红耳赤。情绪激动之下,孙嘉淦差点就用了雍正的御笔,这可是大不敬的死罪。

虽然孙嘉淦在紧急关头刹住了车但雍正是打定主意要除掉心头之恨,所以孙嘉淦吃了不少苦头。

还好最后雍正想通了,而且念在孙嘉淦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这才决定放他一马。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不过雍正还是把孙嘉淦调到了一个不能和自己对上线的部门,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就算是在不重要的岗位上,孙嘉淦依旧勤勉,并干出不凡的成绩。

对于孙嘉淦的忠诚,雍正嘴上不提,实则全看在眼里。到最后,雍正甚至有了要重用孙嘉淦的心思。

当然,他真的就这样做了。而这一切,都被乾隆看在眼里,他登基后,和父亲一样看重孙嘉淦,也同样看孙嘉淦不爽。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随着乾隆时代的到来,孙嘉淦已经是三朝元老了,属于他最辉煌的时刻也来临了。百姓口中英明神武的孙大人,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获得这般成就的?

和所有励志故事的主角一样,孙嘉淦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每天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生活的困难不但没有把孙嘉淦击垮,反而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力。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他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孙嘉淦从来没有放弃学业。

有一段时间,孙家穷的连锅都揭不开了。为了补贴家用,孙嘉淦只得山上砍柴。上一趟山,没有天黑是绝对下不来的。

加上一天的劳碌,一般人根本就没有精力干别的事情了。孙嘉淦也是累的不行,但是他不肯放下自己的目标,选择在晚上苦读。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孙嘉淦在三十岁那年考中了进士,然后一步步成为一个让世人敬重的人物。这话说来简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其中的苦楚。

孙嘉淦自始至终保持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看不惯那些仗着身份惺惺作态,高高在上的官员。对于他们的不屑,孙嘉淦都挂在脸上。

因此,他几乎受到所有同事的排挤。有时候就连皇上都对孙嘉淦不厌其烦,雍正打压他就是最好的证明。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幸好孙嘉淦遇上的三个皇帝都算包容,虽然被他搞的头疼,但还是没有下死手。尤其是到乾隆年间,这位老臣不仅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还让乾隆很是佩服。

虽然明面上乾隆还是和父亲一样讨厌孙嘉淦,但是还是非常认同他的政见的。

在乾隆无声的支持下,孙嘉淦多项提案在全国实行,造福了无数百姓。在小范围内,孙嘉淦也是明察秋毫。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绝对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对不会放过一个坏人,这也是乾隆对孙嘉淦另眼相看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当孙嘉凎为了国家和皇帝的颜面,带着一些没用的石头回老家的时候,乾隆觉得有必要为对方做一点什么了。

清官告老还乡,为充脸面拉十几个大箱子,乾隆知晓后派人截住了他

孙嘉淦辛劳了一辈子,乾隆便想用十箱黄金换他安享晚年,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颜面。毕竟在他的统治下,清朝的三朝元老不至于一贫如洗。

就这样,孙嘉淦的报国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些不满荆棘的岁月里。他从籍籍无名到声名远播,孙嘉淦值得这样圆满的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0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盛世,乾隆年间,朝廷中有一位名叫孙嘉淦的老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747年,这位已经64岁的老臣决定告老还乡,却在这个过程中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误会。孙嘉淦,出生于一个并不
2023-11-20 20:34:00
孙嘉淦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又是如何赢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的
...、为民请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耀眼的足迹。而在清朝乾隆时期,有这样一位清官,他一生清廉自守,却在告老还乡时为了面子装箱子装满砖头。然而,乾隆皇帝并未责怪他,反而派人将箱子里的
2024-04-13 20:27:00
清官孙嘉淦告老还乡时,为何拉了几骡车砖头回家?
...佩服他的胆量(朕服其胆)。”后来,孙嘉淦得到重用。乾隆即位,孙嘉淦时任吏部侍郎一职,上疏《三习一弊书》,直言劝谏皇帝,该《三习一弊书》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而孙嘉淦的直言进
2023-02-15 18:46:00
孙嘉淦为官四十载他究竟做了什么呢
...成名就回去与清贫着回去,在邻里间传的话可大有不同。乾隆时期三朝元老孙嘉淦告老还乡,为了给自己充脸面专门购置了十几个大箱子,却让乾隆震怒,在回乡路上专门派人拦截,为官四十载他究
2024-02-07 17:44:00
清朝一官员告老还乡,因太穷拉十几箱砖头撑场面,乾隆:换成金银
...:告老还乡之时,因为太穷拉了十几箱砖头“撑场面”,乾隆得知后,将他的砖头换成了真金白银,而这个官员便是孙嘉淦。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传奇。敢言直谏,得雍正重用孙嘉淦(168
2024-12-15 17:27:00
清官告老还乡,装十几箱砖头充脸面,皇帝知道后下令:全换成真金
...举虽悖于时,却显其高风亮节。【老去归乡,两手空空】乾隆十二年,六旬有五的孙嘉淦,身为硬朗北人,却感朝堂风雨侵骨,疲累孤独。君王情绪难测,官僚势力眼红,直性子的他倍感压抑。于是
2024-10-24 11:31:00
...,就是康熙年间的重臣——于成龙。其实,在清代雍正和乾隆年间,还曾涌现出众多两袖清风的清官。只不过,他们很少为世人所知道。其中,贵族出身的讷亲,就是他们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2023-08-19 10:50:00
清朝最清廉的官员,退休时身无分文,为面子拉砖头回家
...帝有什么问题,他都是直接上谏,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他在康熙25年的时候,考上了进士,他的官场之路也从这里打开,当时他就是在翰林院,做的是检讨的职位,后来雍正上位
2023-07-02 10:28:00
雍正铁腕治贪,为何还会出现巨贪和珅?
...制度一旦确定下来,应该会让贪官收敛一些。所以,即便乾隆懈怠,也不至于养出一个和珅吧!显然,雍正治贪,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或许有短期效果,但却从根本上无法杜绝贪污。所以,如今谈雍
2023-04-17 17: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