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震颤迟缓 帕金森病早期信号需注意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3-16 06: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老年人的“第三杀手”。但由于帕金森病发病隐匿,且大众对其认知度较低,早期症状未能引起注意而易被延误,导致目前帕金森病就诊率很低,相当一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

在生活中一些老年人会出现手脚颤动、动作迟缓等症状,有些人会觉得这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有关系,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帕金森病悄然来袭。

早期识别帕金森需关注这几类特征

静止性震颤往往是帕金森病发病最早期的表现,患者一般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单侧手像“搓泥丸”“数钞票”一样抖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如果家中老人出现肢体不自主地颤抖,而且在活动时减轻或停止,在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那就要当心了。

肢体僵硬也是帕金森病的主要表现。患者发病初期会感到某一侧肢体不听使唤、有僵硬感,刷牙、扣纽扣等行为动作笨拙。家人也要留意观察老人走路姿态,如果发现老人迈起脚来总感觉被卡住、不灵活,步伐变小或有拖拽着走的表现,也要引起注意。

运动迟缓也需要注意。如出现起床、翻身等日常活动和步行、转弯时动作迟缓;或者是出现写字逐渐变得困难,字愈写愈小;再或者是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等。

另外,在出现震颤、行动迟缓等典型症状之前,患者就可能有一些其他表现了,比如有患者出现上述典型症状的前几年就已经出现鼻子闻不到气味、尿频尿急、便秘等情况。

帕金森病应及早治疗坚持用药

帕金森病不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一般不影响寿命,如果尽早发现并且治疗,就可以推迟和预防运动并发症,延缓疾病的进展,甚至通过规范、合理治疗,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而且越早干预,症状改善效果就越好,患者和家庭获益也就越多。

帕金森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内科治疗用药非常重要,医生首先要根据指南和临床规范制定用药方案,同时强调个性化用药,视病人的病情及经济能力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临床常用的药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多巴胺制剂,直接补充分泌不足的多巴胺;其次是抑制多巴胺降解的药物,使本就不足的多巴胺消耗少一些;最后一种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增强大脑对多巴胺的吸收和利用。

帕金森病中医称为“颤病”,该病多因肝肾精血渐衰、情志不遂、痰湿瘀血痹阻等引起,通过辨证论治,主要以培补肝肾、益气养血、健脾化痰、活血祛瘀、熄风止颤、清热解毒等法治疗,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可起到延缓病情发展、减毒增效的作用。

摘自《大河健康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6 0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知“帕”不怕 出现这些信号要小心
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提到帕金森,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手抖”,其实,帕金森病的症状并不只有手抖,“手抖”也不一定就是得了帕金森病。有不少帕金森病的其他早
2024-04-12 11:01:00
帕金森病呈年轻化趋势,专家提醒:及早识别危险信号,早干预早治
...不愿与人交流……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奇怪表现,原来都是帕金森病作祟。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武汉市中心医院专家介绍,运动迟缓、僵硬,焦虑抑郁可能是帕金森病患者的早期征兆,
2024-04-11 14:07:00
科学周刊|华人科学家发明了神奇的“AI诊断笔” 为何它能手写识别帕金森病?
...新闻背景:只需一支笔,即可以高达95%以上的准确率实现帕金森病早期辅助检测。近日,华人科学家Jun Chen研发出AI诊断笔,通过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手写特征实现早期辅助检测,
2025-06-17 18:09:00
...脑磁图(MEG)技术绘制患者服药前后的脑部信号图发现,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有时会激活错误的脑区,从而削弱药物效果。这一突破有望为帕金森病的个性化治疗策略铺路,使患者能更有效地
2025-06-30 15:36:00
科学认识帕金森病 让生命不再惧“      ”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医生仔细询问了解帕金森患者病情●全媒体记者 郑丽萍 通讯员 徐晓光 文/图手脚不自觉抖、走路晃、动作僵硬、表情呆滞、情绪低落……提起帕金森病,许多人都会想到这些
2024-04-11 00:13:00
呈年轻化趋势!38岁女子突发手抖、肢体僵硬 确诊帕金森病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近年来,帕金森病正出现年轻化趋势。11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内科近日接诊了一名80后的帕金森病患者,该病人因为突发的手抖
2024-04-11 16:05:00
嗅觉减退,尝不出咸淡,异常背后的 “元凶”竟是帕金森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帕金森病似乎总是和手抖、脚抖等明显的症状紧密相连,却很少有人知道,嗅觉减退和味觉异常竟也可能是它的早期预警信号。帕金森病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
2025-04-18 11:27:00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第二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患者总数近千万,一半以上的人群在中国。一般来说,帕金森有
2025-04-12 07:02:00
南阳市中心医院引进帕金森微创外科技术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焦广超 通讯员 徐进)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于40岁-60岁。患者可出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起床翻身困难、面容呆板等
2024-06-27 17:4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音乐与碳水的美妙和弦:秦潭湖音乐节,一碗安庆炒面意外“火出圈”
大皖新闻讯 11月8日至9日,安庆秦潭湖畔的音浪澎湃激昂,但让无数乐迷和游客津津乐道的,除了舞台上的摇滚与民谣,还有一股弥漫在空气中的
2025-11-12 18:49:00
失眠不是小事!中医解析 “不寐” 背后的脏腑密码
科普专家:于迎科普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 (二科)凌晨两点,窗外的城市陷入寂静,而你却睁着双眼,数着绵羊满心期待着睡意的降临
2025-11-12 16:37:00
咖啡还能“挖着吃”?网友:这才是真正的“红薯拿铁”
一咖啡店将红薯掏洞,做出“红薯拿铁”,网友:爱吃红薯和爱喝咖啡的人都沉默了。
2025-11-12 12:09:00
“转氨酶高”到底多危险?看懂2个关键数值就够了
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转氨酶升高”,不少人瞬间慌了神:这是不是意味着肝脏出了大问题?会不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作为肝功能检查中的“信号灯”
2025-11-12 06:42:00
糖尿病药物全解析: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而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市面上种类繁多的降糖药,许多患者和家属常常感到困惑
2025-11-12 06:42:00
分娩护理:守护母婴健康“最后一公里”
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确保母亲和婴儿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至关重要。分娩护理不仅包括对孕妇的支持与照顾
2025-11-12 06:42:00
白「耀」新学期:云南白药口腔健康破局年轻化美白新赛道
消费升级浪潮下,口腔护理需求已从基础功能进阶为结合情感共鸣的“悦己型”消费。Z世代作为消费主力,对“口腔美学”需求日益凸显
2025-11-11 15:48:00
极萌水光:动态静态纹双效改善,以实力助您抗衰
在追求美丽与年轻的道路上,纹路问题一直是许多人的困扰。无论是眼角的鱼尾纹、额头的抬头纹,还是嘴角的法令纹,这些纹路都让我们的肌肤看起来不再紧致光滑
2025-11-11 15:48:00
重庆丰益肛肠医院:为什么胃肠疾病如此“偏爱”冬季呢?
重庆丰益肛肠医院一直致力于胃肠肛肠疾病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是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为一体的胃肠肛肠专科医院,汇聚了一大批医术精湛的胃肠肛肠医生
2025-11-11 15:48:00
市场动态角度:破局欧美、深耕非洲,三诺生物携双品牌亮相进博加速全球化
11月5日,三诺生物(股票代码:300298.SZ)携手旗下美国子公司Trividia Health Inc.及TRUE系列产品
2025-11-11 15:48:00
深圳牙科医院如何选择?可以了解这几家
目前中国口腔健康问题日益突出,25-63岁成人龋齿发生率已达49.3%。在深圳这座拥有3000余家口腔机构的现代化都市
2025-11-11 15:49:00
哮喘需要长期吃药吗?答案藏在“控制”里
不少哮喘患者都会纠结:“症状一好就停药行不行?哮喘需要长期吃药吗?长期吃药会不会有副作用?”其实,哮喘是否需要长期吃药
2025-11-11 15:49:00
实践智慧与学术前沿碰撞,AI赋能职场心理健康新生态——第二十届中国EAP职场心身健康国际论坛分论坛精彩荟萃
2025年10月31日,第二十届中国EAP职场心身健康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跨界共生 ·AI赋能——中国EAP产业生态共建”为主题
2025-11-11 15:50:00
治哮喘的药有哪些?精准应对呼吸“危机”!
清晨的公园里,一位散步者突然捂住胸口,呼吸急促如拉风箱;办公室中,一位白领因情绪激动开始剧烈咳嗽,面色涨红如紫茄;深夜的卧室
2025-11-11 15:53:00
肚子摸到“包”在跳?警惕腹主动脉瘤!贵州航天医院这项微创介入技术助您化解血管“破裂”风险
多彩贵州网讯腹主动脉是人体输送血液的“主干道”,当这段血管壁在血流长期冲击下变得薄弱,就会像旧轮胎一样局部膨出,形成“腹主动脉瘤”
2025-11-11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