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医生仔细询问了解帕金森患者病情
●全媒体记者 郑丽萍 通讯员 徐晓光 文/图
手脚不自觉抖、走路晃、动作僵硬、表情呆滞、情绪低落……提起帕金森病,许多人都会想到这些症状。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沉默杀手”。有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300万的帕金森病人,发病率为1.7%,是较为常见的中老年疾病,然而有超9成大众对帕金森病认识不足。
三明市第二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二区林松主任医师表示,症状的及时识别和早期发现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早期诊断的关键和基础,患有帕金森病并不可怕,在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以明显减缓帕金森病人运动症状及其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认识、合理治疗疾病,“帕友”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相对提高。
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帕金森病如何治疗?照料帕金森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识别帕金森病。
隐匿的帕金森病
陈大爷今年83岁。在过去的10多年里,他一直经受着帕金森病的折磨。由于帕金森病起病较为隐匿,错过了最佳的干预和治疗时机。
多年前,陈大爷发现左手在静止时,会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不自主发抖,而在日常活动和睡觉时,抖动的情况会减轻甚至消失,对生活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我以为是年龄大了,身体不如从前,就没放在心上。”陈大爷说。
就这样又过了三四年,陈大爷肢体抖动的情况愈加明显,有时候出现了头颈、躯干、四肢肌肉僵硬等症状,行动变得更迟缓,并且出现了慌张步态。于是马上到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后来,陈大爷虽然积极接受治疗,但是病情还是在不断加重。在确诊的第9年,陈大爷由于肢体越发僵硬,起立变得困难,扶着轮椅也只能缓慢走上几步,同时还出现了口角流涎、嗅觉和味觉减退、出现幻觉等情况。
“一开始对这个病知之甚少,没有及时干预治疗,现在我父亲的病情已经发展到四肢僵硬、无法行走,现在只能卧床,吃饭需要喂食,生活已经无法自理。”在家照顾父亲生活起居的儿子无奈地说。
“在发病早期,行动迟缓、肢体僵硬、反应减退、表情呆滞、睡眠障碍、嗅觉减退等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老年人身体功能的正常退化,或误认是‘老年痴呆’等其他疾病;这些患者往往几经辗转才能确诊,从而延误了治疗。”林松说,对帕金森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很重要,可以改善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
正确认识帕金森病
“我爸一开始就经常发牢骚说手抖,我们没有注意这症状就是帕金森病早期放出的‘危险信号’。”陈先生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懊悔,如果早些发现这些症状,尽早就诊,父亲的病情也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帕金森患者的诊断不能只通过手抖来判断。”林松表示, 帕金森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脑内被称作“黑质”的部位出现明显的功能退化,不能产生足量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使得脑部指挥肌肉活动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从而大大阻碍了患者的活动能力。
帕金森病的发病症状主要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比较常见,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其中,动作缓慢是最关键的表现,患者可以感觉到刷牙、打鸡蛋等精细动作不灵活,走路时手臂不会自如摆动,写字变小,表情变得平淡等。
非运动症状较易被忽视,有抑郁、焦虑、痴呆、嗅觉减退或消失、流涎、吞咽困难、便秘、尿频尿急、失眠、白天过度嗜睡、疲劳等。这些非运动性症状经常早于帕金森病数年甚至十余年发生,可以认为是帕金森病的早期征兆。
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林松表示,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其一,遗传因素。目前认为10%的患者有帕金森病家族史,不过绝大多数患者仍为散发性。其二,环境因素。环境中的工业或农业毒素,如某些杀虫剂、除草剂、鱼藤酮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其三,神经系统老化、退化可能是帕金森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有资料显示,3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开始出现退行性改变,部分人可能患上帕金森病。
“由于病因不明确,防治非常困难,所以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早期识别需要医务人员细心,更需要患者自己留心察觉。”林松说,一旦确诊帕金森病,应尽快、尽早开展治疗,实行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从早期症状到早期诊断以及个性化治疗,实现从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管理,提高生存质量。
积极面对遇“帕”不怕
张女士是两年前确诊的帕金森病。“当时我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身后的一声响,回头一看,就发现她倒在地上,检查之后就确诊了帕金森病。”张女士的儿媳回忆。
患病后,张女士发现自己身体僵硬,走路困难,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丧失,曾一度无法面对现实,十分痛苦。“后来我们和她多说话、多交流,鼓励她不要回避、积极面对,让她多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及时疏导她的负面情绪,现在她对控制病情的信心增加了不少。”张女士的儿媳说。
现在,经过几个月的积极治疗,张女士肢体震颤减轻,可以独立行走,能够自主进食,睡眠障碍也有所改善,生活质量也相对提高。
林松介绍,帕金森病不是一种致命病,一般是不会影响寿命的,但若没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而致残,出现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会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年龄低于50岁的帕金森病人称为早发性帕金森病人,随着环境污染、不良情绪、遗传等原因,帕金森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有数据表示,中青年患者的比例占到了患病总人数的20%左右,其症状和老年患者相差无几,年轻人也不能忽视患病的可能性。
“目前,帕金森病尚无治愈的方法,主要治疗是药物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林松表示,虽然帕金森病目前不能根治,但经过积极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患者仍然有可能保持生活自理,良好控制病情。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加入运动疗法,可起到延缓疾病发展的作用,而且,运动还可以改善睡眠,稳定情绪,对心理状态有积极的影响;与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 规律的身体活动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将血压、血脂、血糖维持在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这些可能会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变化,要让患者保持放松乐观的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给他们安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他们一些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等,这不仅可有效延缓帕金森病进程,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多管齐下让帕金森患者遇“帕”不再惧“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