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凉山日报
加强科普宣教 填补认知盲区
州二医院开展“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
义诊活动现场。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霞文/图
今年的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值此之际,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现场不少中老年群体纷纷上前问诊,积极查阅、主动领取就诊台上摆放的《帕金森病疑问医答》书籍和宣传手册。
“开展‘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帕金森病,能大概识别出这种病,增强群众的及时就医意识。同时,对已经患病的群众进行相关用药的答疑解惑,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州二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杨兵介绍道。
科学认知 知“帕”不怕
义诊现场,州二医院派出5名医护人员开展义诊。不少群众在有序等待神经内科的专家看诊时,还抽空到旁边测量血压。
家住宁远桥的刘大爷带着老伴到医院检查头痛问题,恰逢大楼门前正在开展义诊活动,便现场问诊。据介绍,刘大爷的老伴经常头痛,最近像针扎一样痛,偶尔还会影响到眼睛也跟着痛。“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常不是这儿痛就是那儿痛,今天我和老伴儿特地到医院来检查下。”刘大爷告诉记者。在进行简单的问诊、查体后,州二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杜龙庭初步排除是帕金森病的可能,建议老人先做专业的检查,再对症下药。
恰逢丁老伯帮妻子到医院拿药,遇见义诊便急忙请杨兵医生帮忙看看家中老伴儿的帕金森病情。拨通妻子电话后,杨兵医生询问了她关于手抖、头疼、睡眠等相关情况,并查看了丁老伯手中的药,耐心解答丁老伯的疑问,并给丁老伯送上了关于帕金森病相关内容的科普书籍,建议丁老伯回家可以多了解。
据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运动姿势障碍、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得了帕金森病,常见症状主要为“抖”“僵”“慢”“慌”,群众大多只知道会有手抖的情况。多数患者在帕金森病发生的前几年可以继续工作,但随着年龄增加、病情的进展,至疾病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全身僵硬、活动困难、甚至不能起床等情况,逐渐丧失工作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帕金森病通常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患病比较多一些。但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近年来,中青年患者的数量也在明显增加,我们医院也已经有部分三十岁左右的帕金森患者前来就诊。”杜龙庭医生介绍道。
正确看待科学治疗
“大爷,您可以带本知识手册回去,里面有很多关于帕金森病的内容,您好好看看。”杨兵医生喊住看诊完成的李大爷说道。
目前,州二医院还建立了关于帕金森患者的健康宣教群,群里已有约200人,皆是帕金森患者或是帕金森患者的家属。在群里,医生会定期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讲,解答病友的一些困惑。
谈及如何诊断是否得了帕金森病,杜龙庭医生表示,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对帕金森的诊断主要依靠少动、强直、震颤、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但在这些运动症状之前,帕金森病人也可以有一些非运动症状,比如,睡眠障碍、嗅觉障碍,甚至便秘、焦虑、抑郁等。
帕金森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疾病,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根治性的方法,目前能采取的治疗方法都是改善症状。通过治疗解除病人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得了帕金森可以不用治疗,因为帕金森症状有轻有重,可能表现为手抖、肢体僵硬,难以行走,也可能会影响到身体机能,从而出现瘫痪等情况。所以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外科手术或者是康复性锻炼活动等措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州二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倡议,要正确认识和看待帕金森病,当出现手抖、姿势步态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情况恶化。“当前,部分患者因为不重视,开回去的药吃几天后症状减轻了就以为好了、不用吃药了,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如果断断续续地吃药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抗药性增强,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变差,症状加重等不良情况。”杨兵医生坦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