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话痨医生”
——李炯的故事
□凃贤平 林勤萍
李炯2007年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天宁区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很多熟悉的居民不叫我‘李医生’,他们更愿意叫我‘话痨医生’,说我话多。”李炯说,从医15年,他有三个身份:中医师、社区医生、家庭医生。
作为中医师,他每年为居民提供5000余人次的中医药服务。
作为社区医生,他和同事每年门诊量在3万人次以上。
作为家庭医生,他带领紫云苑家庭医生团队,已经跟近3000名居民签约,全年免费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把其中的高血压、糖尿病、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重度精神病人等1600人划为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针对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家庭医生团队还定期提供上门服务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就医问题。
“这些数据,是一份成绩清单。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我的责任清单,看成是居民对我的信任清单。”
从医15年,李炯一直告诉自己,要想赢得患者信任,医术过硬是关键。只有练就一身的“真功夫”,面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多种突发状况才能“接得住”,才能用更实惠、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处理,才能真正让居民信得过。他为了提升自己的中医水平,还特意向原中医院推拿科主任陈剑俊拜师学艺。
一名溧阳的患者,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经朋友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找他就诊。李炯给她开了中药膏方,吃了一段时间后,她的甲状腺结节消失了。两对从苏州过来求医的不孕不育患者,他使用中医“调周法”为他们治疗三个月,都成功怀孕了。
要想赢得患者信任,还需要我们沉得下心,与他们多交流。李炯这个“话痨医生”,话多在为居民解读体检报告、解释病情病因、解答病人困惑。“事事我要说清楚,多交待几个注意事项,多安慰几句暖心的话,居民能更加放心。”
有的居民习惯到医院来找他面对面的聊,有的居民喜欢在电话里咨询,还有的居民直接加了他的微信,他的微信上有1700多位好友,其中三分之二是病人加的好友。“现在,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我接到过凌晨4点多居民的电话,也接过晚上10点多居民的求助,而微信更不用说了,有信息必回。
李阿姨家住紫云苑小区,今年69岁,是一名高血压患者。李炯是她的家庭医生,常常指导她用药。几年前,她在晚上8点多给李炯打电话,说当天下午碰到了一点不顺心的事,比较火大,也很烦躁。晚饭之后就觉得胸闷、心慌,呼吸也不太顺畅,感觉一直有个东西压在胸口。“根据经验,我判断她很有可能是急性心梗,让她赶紧去常州二院,二院与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当时120把李阿姨送到医院以后,她立马就被转进了ICU抢救。现在,她的血压控制很好,身体状况也很不错。”
家住茶山的顾大姐,也是喜欢打电话向李炯咨询。去年9月8日,刚吃完午饭后不久,她一个电话打来,说突然觉得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畅。李炯详细询问了她的症状,结合既往的病史,初步判断为脑梗死,就建议她立即送医。家人送她到武进人民医院后,医院立即给她进行了溶栓治疗。“出院后,她跟我说,当时多亏了我作出准确判断,她才没有留下后遗症,不然的话,她可能要坐着轮椅出来了。”
看着身边的居民健健康康,李炯为自己是居民健康“守门人”而骄傲。被居民们信任着、需要着,他的人生很有成就感。“在天宁,在常州,像我这样的社区医生有很多,我们是一群平凡的社区医生,我们也是一群不平凡的社区医生,因为,将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12: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