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不再为病后护理来回奔波,沪郊“动迁上楼”农民享受家门口医疗服务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31 20:0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摘要:可信赖的家庭医生团队、“一站式”中医药服务、功能齐全的康复门诊,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不再为病后护理来回奔波,沪郊“动迁上楼”农民享受家门口医疗服务

一批“长新冠”患者在家门口体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恢复期康复服务;患有基础病的老人不用再每周奔波市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开药做治疗;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做体检筛查,体验呼吸睡眠康复等健康服务……

这一幕幕发生在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从半年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投入使用后,可信赖的家庭医生团队、“一站式”中医药服务、功能齐全的康复门诊,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小昆山镇数万名农民“洗脚上楼”搬进楼房,成为市民后,终于体验到在家门口放心就医的城市公共服务。

小昆山镇党委书记陆雪锋表示,近年来,小昆山镇以“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为契机,在提供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基础上,全方位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让农民“住上楼看病吃药不用愁”,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不再为病后护理来回奔波,沪郊“动迁上楼”农民享受家门口医疗服务

不再为病后护理来回奔波

改扩建后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焕然一新。记者看到,中心设有康复门诊和特色睡眠门诊,在原有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服务的基础上,有机整合传统中医与现代康复技术,继续拓展中医康复特色服务品牌,场景也逐步延伸,特别设置了多个功能区,以满足不同康复人群需求。

“在硬件方面,康复中心配置了7大类55套康复设备,可开展68项康复治疗项目,其中包括以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先进设备。”

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朱玉龙告诉记者,考虑到辖区老年患者比例较高,呼吸方面问题较为明显,康复中心在独立设置的康复病区特别配备了床旁呼吸康复训练仪、便携式吞咽障碍治疗仪、排痰仪及理疗等设备,为住院患者提供床旁康复服务。

不再为病后护理来回奔波,沪郊“动迁上楼”农民享受家门口医疗服务

升级硬件设施的同时,康复中心还加强了人员配置,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中医医师共同组成康复服务团队,并与养志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和第五康复医院结对,加强中心康复能力建设。

朱玉龙说,完善和提升康复中心医疗护理服务供给水平,就是希望满足小昆山镇居民在家门口就医需求,更精准地对接老年人多样化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这是吴维华第六次来社区康复中心做化疗后的PICC护理。77岁的吴维华感慨地说,以前每周要去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才能治疗,路上奔波不提,排队就要很久。“现在走路10分钟就能到,太好了。”

据悉,社区护理中心开展PICC护理门诊和伤口护理门诊后,还将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提供上门服务,增加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科护理,像鼻饲护理、压疮护理、吸痰导尿、管路护理等。

不再为病后护理来回奔波,沪郊“动迁上楼”农民享受家门口医疗服务

开展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伴随着改扩建工程完成,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的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市级验收。社区卫生服务站突显中医文化和中医风格,引进中医智能化健康咨询机器人,可提供智能导医导诊服务、通过沉浸式中医智能设备舌象仪,开展中医体质辨识。

今年初,面对疫情,居民求医问药需求上升,中医药特色的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居民健康托底,派上了大用场。

朱玉龙说,小昆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2022年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结合中心实际,在中心发热门诊、全科门诊、中医科针对不同病程、不同人群开具3种中药协定方,为社区居民健康托底。

除了满足居民求医问药的基本需求,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通过开展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达到“全程化、精细化、高效化、绩效化和让公众满意”的要求。

不再为病后护理来回奔波,沪郊“动迁上楼”农民享受家门口医疗服务

服务能级全面提升后的健康管理中心涵盖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中心及家庭医生健康评估中心。

比如,设“许氏中医工作室”,用中药汤剂、耳穴埋针等方法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病种;同时针对功能社区基线需求,传承发扬“陆氏针灸”中医特色“针”技术,为周边居民和工业区人群提供方便快捷。

在康复中心,年过七旬的黄岩青正在用辅助仪器锻炼下肢力量。去年,黄岩青因意外偏瘫脑出血后,每周都在儿女陪护下做康复性运动。

“经社区医生推荐,知道家门口就能使用新的康复设备后,我们就来体验一番。”黄岩青说,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护指导下,身体恢复很快,“收费都能进医保,还就在家门口,实在是方便!”

朱玉龙表示,“不仅仅是个别居民受益,新的健康体验中心覆盖全镇所有居民。我们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合作,以社区为单位,免费让居民体检,已有7000多人次。”

居民体验后,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将对居民与慢性病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肺功能等主要健康信息。

不再为病后护理来回奔波,沪郊“动迁上楼”农民享受家门口医疗服务

探索“四位一体”家医服务模式

收集到居民健康信息后,该如何用好?在小昆山镇,这些信息采集后将通过数据平台上传到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或者健康管理平台查看相关数据,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提供高血压、糖尿病、大肠癌等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家庭医生对居民进行综合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同时开展慢性病随访管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服务。

目前,小昆山镇已签约居民近23800人,全人群1+1+1签约率45.4%,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人数12378,签约率达81.3%。

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陈彩霞说,“我们的愿望是,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做医生的朋友”,这也是中心多年来不断完善细化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原动力之所在。

不再为病后护理来回奔波,沪郊“动迁上楼”农民享受家门口医疗服务

据了解,小昆山镇于2011年开始率先探索“中心门诊-卫生服务站-居民家庭”的三站式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为解决该模式中存在的居民社区诊疗过程连续性不足问题,2017年小昆山镇打破门诊医生只管门诊,病房医生只管病房的分治局面,推陈出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家医服务模式:16名全科医生整合成4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配备家庭医生助理(护士、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家医团队按区域划分“责任田”,通过门诊分诊信息系统,居民可获得由相应家医团队提供的门诊诊疗、住院查房、卫生服务站诊治和家庭出诊随访“四位一体”一条龙服务,

朱玉龙说,对签约居民来说,通过长处方、延伸处方等方式,获得了更具连续性的服务,健康获得感增加,依从性也大大提高。尤其是疫情期间,家医团队提供的换药、导尿、留置胃管等上门医疗服务,让更多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家医小团队的大作用。

对于家庭医生来说,通过在门诊、病房、家庭病床、社区站点之间进行轮转,自身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服务路径更加明确,也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栏目主编:黄勇娣图片来源:小昆山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22: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把健康“搬”到群众家门口
...内科、中医护理、体检中心等科室共25位专家组成的志愿医疗服务队,为当地群众开展了义诊诊疗、健康咨询和宣教、药品赠送、健康体检等志愿服务。据统计,现场义诊咨询约300人,免费体
2024-02-08 00:01:00
...联网+护理”服务以来,迄今已为多名患者上门进行优质医疗服务,收获了无数好评。“线上申请,线下服务”,将专业的医疗服务延伸到有需要的群众家中,真正打破了医院的“围墙”,让优质医
2023-10-09 20:11:00
医养密切融合 让老人在“家门口”养老
...任何症状,医生均可随叫随到,让老人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此外,为保证老人的日常看护专业、规范,护理院对配备的专业护士、护理工进行了药品服用、协助进食、沐浴清理等业务培训,
2024-04-16 04:38:00
...村幸福院在建设中嵌入独立卫生室,坚持医养结合,组织医疗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预防、保健、药品、治疗、康复、护理等医疗护理服务。乡村医生每周为老人提供康复理疗、慢性病防治等医疗照
2023-09-22 04:50:00
家门口就能享受助餐、助购等服务!烟台倾力打造上门服务“无围墙”医养院
...社区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在上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优化推动基层卫生服务嵌入镇街基层治理体系,芝罘区整合家庭医生团队,将148名家庭医生、445名成员,与13
2023-07-28 16:29:00
...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县乡村三级多功能、全覆盖的医疗卫生保障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省、市、县级专家的医疗救治服务。
2023-02-23 07:56:00
...卫生院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该县强化双向转诊制度落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让基层卫生院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治疗、护理等服
2025-05-22 20:58:00
...人开展慢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监测和用药指导等上门医疗服务,并为行动不便患者开展家庭护理访视,提供压力性损伤护理、导管维护、‌指导康复训练等上门服务,解决基层群众急需护理难题
2025-05-13 12:29:00
...。海安加速推进 “心电一张网”工作,就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真正优质的医疗资源,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佳救治。2022年,海安把“心电一张网”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项目,由市
2023-01-04 21:2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今天8时41分,福州正式进入……
菊色滋寒露,芦花荡晚风。今天8时41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
2025-10-08 09:37:00
本草茶饮飘香武当,健康理念“圈粉”中外游客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柴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武当山景区内外,数家以“本草茶饮”为特色的体验店,以其独特的健康理念与清新口感
2025-10-07 17:40:00
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介入治疗技术怎么样?
宫颈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手术与放化疗之外,微创、精准的介入治疗
2025-10-07 18:04:00
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中西汇通,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观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西方医学虽然占据主流地位,但中医药学在肿瘤防治领域的独特价值与临床潜力,仍有待深入挖掘。成都平安肿瘤医院邓文志主任
2025-10-07 18:05:00
素颜霜选对不浪费!五大高性价比品牌,学生党也能入
在日常美妆护理中,众多女性正受困于素颜霜选择难题:早八通勤想快速提亮却怕假面感;敏感肌换季泛红时,既想遮盖瑕疵又担忧成分刺激
2025-10-07 18:05:00
痔疮膏怎么选?2025年痔疮护理膏7款权威推荐:细分场景精准适配
《2025 中国肛周健康消费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痔疮患病人群突破 6.1 亿,25-50 岁群体占比 85%,细分场景痛点显著
2025-10-06 23:03:00
四川友谊医院:为不同病情患者制定更贴合实情的诊疗方案
针对肺癌、宫颈癌治疗“分期不同、需求各异”的痛点,四川友谊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依托多学科协作、尖端设备与个性化方案
2025-10-06 23:04:00
津力达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助力糖尿病的“防”与“控”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攀升,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明确推荐津力达颗粒用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
2025-10-06 23:06:00
节日餐桌鲜味足 时令蔬菜扎堆上市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养生美味上餐桌、“药食同源”受青睐、火锅食材花样多。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厦门各种秋季时令蔬菜丰富“菜篮子”
2025-10-06 08:50:00
节日饮食“三注意” 吃得开心又健康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国庆中秋佳节,正是亲朋好友欢聚好时光。无论外出就餐还是居家团聚,市疾控中心提醒:节日饮食“三注意”
2025-10-05 08:34:00
假期作息不规律 当心麦粒肿找上门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陈芳)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过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科接诊量增多
2025-10-05 08:34:00
“火烧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别再纠结方的圆的!这个假期跟着美食游河北
“驴肉火烧必须是方的!”沧州球迷的呐喊声响彻沧州体育馆“地球可以是方的,但是驴肉火烧必须是圆的”保定球迷则亮出巨型条幅坚定回应10月4日晚“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的赛场上球
2025-10-05 18:1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麻油月饼 老手艺做出年轻味
10月3日,张家口市裕兴长糕点店的生产车间内,糕点师傅们正在制作麻油月饼。 河北日报记者 刘雅静摄“来五包麻油月饼,每包里各种馅儿都来一个
2025-10-05 08:36:00
消化系统疾病急诊患者增多 医生提醒:享美食也要有节制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记者昨日从厦门市各大医院获悉,假期以来,各医院急诊科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急性胃肠炎患者增多尤为明显
2025-10-04 09:20:00
视频|孩子秋季腹泻 烟台毓璜顶医院儿内科专家提醒:高油、生冷、高糖… 这些食物吃了会更严重
胶东在线9月30日讯(记者 栾雪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秋季是儿童腹泻高发期,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饮食不当都可能让孩子拉肚子
2025-10-04 0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