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青山”种树“洪山”守 万亩松林护海洲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31 04: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从茫茫沙地到无边绿洲

“青山”种树“洪山”守 万亩松林护海洲

康平县海洲窝堡乡 “万亩松林”的前世今生

“青山”种树“洪山”守 万亩松林护海洲

“青山”种树“洪山”守 万亩松林护海洲

孙洪山(左)与张晓利

“青山”种树“洪山”守 万亩松林护海洲

当年张青山种下的糖槭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青山”种树“洪山”守 万亩松林护海洲

孙洪山

“青山”种树“洪山”守 万亩松林护海洲

张晓利

“青山”种树“洪山”守 万亩松林护海洲

“青山”种树“洪山”守 万亩松林护海洲

扫码看视频

你相信坚持的力量吗?直到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了康平县海洲窝堡乡的万亩松林,才深刻感受到了意志赋予的力量。

当然,来到这里,让人体会更加深刻的,是终其一生的执着和专一,和人定胜天的勇气和力量。

今天,记者想邀请各位一起走进万亩松林,再一次踏上那条走了半个多世纪的“沙海变绿洲”的奋斗之路。

前“尘”往事:不毛之地的历史成因

万亩松林,地处康平县海洲窝堡乡。在1046年前,这里曾是连绵起伏的丘陵,植被繁茂,蝉鸣幽远,野丘杏花盛开,灿若朝霞。

历史上,就在这涌动不尽春韵的地方,发生过无数次民族与部落之间的厮杀。公元969年,辽景宗皇帝耶律阿保贤在此排兵布阵,操练人马。这里作为古战场,由于常年征战,人踩车轧,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同时,这里又北邻科尔沁大沙漠,黄沙不断南移,导致空气干燥,干旱少雨,形成了一望无际的沙陵。

渐渐地,这里变成了没有一棵树,甚至连一棵草也不长的不毛之地。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朝廷内忧外患,闯关东的、逃难的人流落此地,搭建窝堡,长期居住下来,形成了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饱受风沙困扰,当地百姓编制了一首顺口溜:“风起天昏地暗,滚滚黄沙弥漫。地种三遍四遍,出苗呼啦一片。”

蝶变之路:万亩松林的前世今生

历经时代的变迁,1964年,党和政府带领干部群众治理黄沙,植树造林,堵住了22道风口,形成了今日浩瀚的万亩松林,也是三北防护林之一。

20世纪60年代,在孙家店公社(后改为海洲公社)书记程革,海洲公社书记湛洓陈、副社长孟祥均、林业助理张青山、育林大队书记梁俊海等同志的带领下,大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参照彰古台营造樟子松防风治沙的先进经验,带领全乡人民以营造千亩松林为目标,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工程。

20世纪70年代,为巩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成果,每年春秋季节,全乡机关干部、党团员、中小学生、各生产队基干民兵都投入到植树大会战中,在风口地段栽植了上千亩樟木松,海洲窝堡乡田间林网已经基本形成,昔日肆虐的风沙得到有效控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千亩松林的基础上,全乡上下始终奋战在防风治沙第一线,营造了如今的万亩松林,在全县率先制定了严格的护林制度,形成了“村村有护林员,人人都要护林”的良好风气,海洲窝堡乡获评全国植树造林“百佳乡”“生态建设示范乡”等光荣称号。

如今的万亩松林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北与内蒙古科左后旗接壤,西与小城子镇相邻,距沈阳市区150公里,总面积一万余亩。万亩松林的建设历史,是康平人民与风沙斗争的一段艰难历程,是展现康平人民拼搏精神的一座丰碑。

播撒希望种子的追梦人:张青山

提到万亩松林,就必须要提到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张青山。

张青山,1959年毕业于沈阳林校。毕业前,因学习成绩优异,老师曾多次动员他留校任教,但他坚持说:“我的家乡沙化严重,那里更需要种树的本事。”毕业时,他本可以留在县城、机关工作,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植树造林一线,来到沙化极为严重的海洲公社任林业助理。

海洲位于科尔沁草原南部,总面积21.8万亩。其中风沙地就占75%。每到春季,风一刮,飞沙遮日,沙丘滚动,埋路吞屋,历年都有万亩农田受灾,严重时毁种面积达7000亩之多。有些地块甚至一年要种六七遍,春前播种、春后出苗的现象屡见不鲜。全乡粮食平均亩产100多斤,人均收入不到100元。面对这种情况,张青山暗下决心:沙丘不绿,誓不罢休!因此,他毅然把自己的名字张庆山改为张青山。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勘测,张青山摸清了一座座沙丘的现状。张青山的大儿子张晓利回忆说:“我们家前后院种了十余种树木,不同时期、不同树种、不同栽法,都是我父亲的试验场。”

1965年8月1日,栽松工程开始了。第二天,正逢大雨滂沱,张青山和三百多个村民冒雨栽树,第三天就完成了500亩栽种任务。一个月后,70%的松苗活了。人们奔走相告:“松树活了!”至此,一条绿色的路终于展现在海洲人民面前。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青山穿梭在不断壮大的林地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张晓利说:“从小父亲给我的记忆是他很少回家,常常一个月不见人影儿。我在十几岁以后常常偷跑到大队或林场,打电话找父亲,告诉他家里要做好吃的了,让他回家。我经常看到父亲和几个人骑自行车从村里过,车上绑着测量仪器,后衣架有一捆黄色的米绳。后来知道他们是在搞规划,确定哪里栽树、哪里修路、哪里是农田、哪里是水渠。从规划到确定树种、采购树苗、保管树苗,直到栽植和后期管理,从人员调配到技术指导,事无巨细,他全都一一过问或实际操作。”

在海洲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绿了海洲地,白了青山头。据《康平县志》记载,“林业工程师张青山在风沙地区海洲乡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二十四个春秋,实现了全乡绿化。”2006年,69岁的张青山因病去世。按照他临终前的夙愿,他去世后仍然长眠在这片林子里,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用灵魂守护着固沙造林的成果。

现如今,在海洲乡政府院内,有一棵三四人都合抱不过来的大树。那是1965年张青山从外地买回来的糖槭树苗,也正是这棵树的存活,坚定了张青山固沙造林的决心和信心。将近60年的成长,当年的小树苗已然长成参天大树,像一座丰碑,记载了张青山与风沙拼搏的一生。

为松林奉献青春的护林员:孙洪山

54岁的孙洪山是海洲窝堡乡万亩松林的一名护林员,为了松林的安全,他32年如一日,每天早出晚归,行走在林区中,不畏严寒酷暑,紧盯林区一草一木,守卫着那片山林,兑现着他守护万亩松林的承诺。

22岁那年,孙洪山成为海洲窝堡乡育林村的护林人。30多年来,他走遍万亩松林,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林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这片林地。“每天天不亮就出来了,等到有点亮天时已经都到林地了,每天巡护到中午回去吃口饭,吃完饭继续上山巡逻,一直巡逻到晚上,天黑以后才能回家。”在森林防火关键时期,孙洪山基本上24小时都在林区。

在万亩松林遇见孙洪山时,他正骑着摩托车沿途巡查,“观察两边树林的情况,看有没有路人扔下的烟头。”孙洪山巡护时采取骑车和步行相结合的方式,“因为有的地方有沟、有岗,路面也是高一块、低一块,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非常耗费体力。”孙洪山说,“我毕业那阵就看护树林了,眼看着树越来越多、越长越高,我这心里也越来越敞亮。我离不开这些树,只要我还能走动,我就会一直守护这片林子。”

孙洪山告诉记者,他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现在种树、保护好林子不仅是为国家作贡献,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孙洪山不善言辞,但是说到这片万亩松林的时候,他总有说不完的话,从黄沙漫天到绿水青山,从蒿草到松树,这片林子里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长年面对这茫茫林海,每天巡查巡护,孙洪山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万亩松林奉献了他的青春和力量,用自己的脚步和汗水书写着他的光荣与梦想。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山清水秀,是因为有人在默默守护。像孙洪山一样的护林员数不胜数,他们长年默默驻守,守护着林区,与大山为伍,与森林为伴,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汗水守护绿水青山,为这片森林筑起坚实的防线,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苏慧婷

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松林丰收了,咱们看看咱们乡村发展
...一的红松树,在村库区江心岛购买了132亩树龄30多年的红松林作为村集体经济产业,大力发展红松子产业。走进红松林,村民车成友戴好专业工具,几下就爬上20多米高的松树开始“打塔”
2024-10-06 00:47:00
...管护林地253万亩;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102.26万亩,设立松林监测点40个,监测松林面积0.61万亩,监测覆盖率100%
2023-07-29 09:54:00
...R44型直升机在白云山景区上空来回飞行,一阵阵雨雾洒向松林,标志着梧州市2023年飞机喷洒药物防治松材线虫病工作正式启动。广西科虹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志说:“飞机
2023-04-26 09:00:00
内蒙古多伦县:沙地变松林
...华网9月1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拍摄的樟子松林(无人机照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二十多年来,当地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浑善达克沙地
2023-09-11 11:03:00
...龙江省森林植物园,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一堂红松林里的思政课(解码·思政课怎么上)本报记者 郭晓龙《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7日 第 11 版)松树傲然挺立,
2024-05-07 19:29:00
...作,确保高粱颗粒归仓。搬运、过筛、装袋……一大早,松林镇茅台酒用高粱收储中心便忙碌起来,经过水分检测、农残检测等一系列严格的检测程序,合格的高粱通过“智慧电子秤”称量后,计量
2023-10-12 09:55:00
猪场进楼房,产“绿色肉”还发“生态电”
...肉”还发“生态电”采用立体式养殖与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松林万春生态农场。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本报记者 周辰一畦菜地,两幢厂房,三四个奇形怪状“黑盒子”,一湾浅水
2023-10-04 05:51:00
...种体长只有1毫米左右的寄生虫,却能让本应一片青翠的松林呈现“红绿相间,状如山火”的画面,这“尴尬的色彩”代表着这片松林正濒临死亡。松材线虫病有“松树癌症”之称,是一种毁灭性松
2023-08-21 07:07:00
南岳衡山5000亩松林实施树干微孔注药一体化防治项目
...当地林业部门联合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对中心景区5000亩松林实施树干微孔注药一体化防治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古松名松的保护,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施工人员正在用高压微孔注射枪进行注
2024-05-01 19:3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著名画家吕士民先生辞世 享年88岁 去世几天前还在画画
大皖新闻讯 10月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著名画家吕士民老先生于2025年10月4日0点39分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八岁
2025-10-04 11:49:00
重视健康,积极干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选择南郊医院终结困扰
近一年来,“卵巢巧克力囊肿”成为这位患者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2024年12月,她因腹痛在外院检查时,首次发现了这个直径约3
2025-10-04 08:09:00
“解锁”肢体枷锁 重塑生命活力——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助脑梗患者打破肢体禁锢
在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一位特殊的患者正经历着一场生命的“解锁”。三年前的一场脑梗,使他的左侧肢体仿佛被无形的绳索紧紧捆住——关节挛缩
2025-10-04 08:10: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10月1日、2日,每晚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太原植物园乐天广场上音乐角悄然启动
2025-10-04 07:17:00
不止足球!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vs保定,“方圆驴火” 之战即将打响~沧州方驴火酱香浓郁,保定圆驴火酥到掉渣~舌尖与赛场的双重对决太上头!
2025-10-04 07:24:00
10月3日,经过激烈角逐和权威评选,金狮奖等奖项揭晓。掌声如潮,中外杂技人士激情祝贺、彼此相拥。不远处,古老运河蜿蜒流淌
2025-10-04 07:5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张晓超)近日,满载427吨啤酒的15个标准货柜,从青岛港启程发往古巴。这是石家庄交投集团所属石家庄市交投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与欧盟最大跨境电商BIGBUY中国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后
2025-10-04 07:59:00
钟山风景区内及周边设置10多处行李寄存点赏秋景闻桂香,游客“细品慢游”□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储笑抒甩掉“肩扛手提”的大包小包
2025-10-03 08:15:00
张国庆、李国庆、赵国庆……国庆节来临,对于很多名叫“国庆”的市民来说,这一天非比寻常。他们向祖国深情告白,也为自己叫“国庆”而自豪
2025-10-03 08:36:00
东南网10月3日综合报道(本网记者 刘惠萍)经过各地推荐、专家评审、名单公示,福建省委文明办现发布2025年第一次“福建好人榜”
2025-10-03 08:52:00
景德镇“鸡排哥”摊位迎爱心:广东一男子购买电扇和发电机,为游客送清凉
大皖新闻讯 “鸡排哥”李俊永爆火,10月2日,景德镇的高温挡不住游客们的热情,现场人山人海。来自广东化州的爱心人士庞博元
2025-10-03 10:12:00
邢台柏乡举办烈士纪念日红色经典朗诵会
河北新闻网讯(刘茹)9月30日,由邢台市朗诵艺术协会、邢台市柏乡县职教中心共同主办的“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烈士纪念日红色经典朗诵会
2025-10-03 11:02:00
无极县组织开展“这么近 那么美 名家绘河北”画展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赵士敬)日前,石家庄市无极县组织开展了“这么近那么美名家绘河北”画展活动。该活动由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无极县委宣传部
2025-10-03 11:40:00
东南网10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近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与惠比寿(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喜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10-03 11:45:00
泛舟易水湖,探清西陵,狼牙山登高眺远!必吃的保定冰柿,糯到心坎里。
2025-10-03 1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