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是中国最“臭名”的皇帝之一,却打下70万平方公里疆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8 14:58:00 来源:戏说三国

纵观整个中国封建历史,有名有姓的皇帝出现过300多位,在这些人当中有丰功伟绩名垂千古之人,也有昏庸无能遗臭万年之辈。

今天要和各位看官说的这位,在史书上被评价为淫母弑君,好大喜功以及残忍嗜杀之辈,历史学家对其评价也是争论不休。

他是中国最“臭名”的皇帝之一,却打下70万平方公里疆域

此人就是隋炀帝。

有人说他是好大喜功,残忍嗜杀之人,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动乱不安,民不聊生,也正是因为他大隋朝才走向了末路。

然而也有历史学家评价隋炀帝开创了中国大运河,使南北两方之水联合贯通,使沿河沿岸的百姓受益,让北方缺水的百姓得到水源,功大于过,所以堪称明君。

他是中国最“臭名”的皇帝之一,却打下70万平方公里疆域

隋炀帝好大喜功,在其统治期间,多次发动对外的战争,也正是其御驾亲征,为中国抢得了70万平方公里疆土,这片土地就是青海。

至此,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更替,青海都已经完全划归中国版图,并成为了中国神圣领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也许有人会说,秦始皇不是也一统过中国嘛,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设置的陇西郡不就是现在的青海吗?其实不然,大秦帝国下辖当时的陇西郡范围也就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甘肃而已。

他是中国最“臭名”的皇帝之一,却打下70万平方公里疆域

虽说隋炀帝经常发动战争,军兵死伤惨重,民众的赋税也非常的大,使得民不聊生,可是其独特的战略眼光,据青海北可守蒙古,西可看新疆,南可以援西藏,可以说是战争的一块要地。

宋朝的宰相司马光就在《资治通鉴》中褒奖隋炀帝: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8 21: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隋炀帝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中国的皇帝中是少见的。平陈一统,二巡突厥,破吐谷浑,经略西域,开拓台湾,三征辽东,又遣使波斯、南洋诸国和日本。有的古代史家称赞他的武功“过于秦、汉远
2023-04-16 22:01:00
隋炀帝的伟大贡献:大运河、科举与集权政治,推动中国历史进步
隋炀帝其实是很有文治武功的: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威四夷,征西域,汇通天下,有几个皇帝做得到?“无向辽东浪死歌”一曲骂尽隋炀帝东征。大家想想,有几个皇帝
2023-11-04 09:01:00
...会的动乱,加剧了隋王朝的灭亡。隋文帝杨坚十分节俭,隋炀帝杨广却十分浪费,甚至是奢侈。但杨广的奢侈绝不是为了一己之利和个人享受,很多时候,他的奢侈浪费和大方排场,是以一个大国霸
2023-05-07 21:33:00
史上公认的喜欢贪图享乐的皇帝,但有一半疆土是他打下来的
...。咱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位被后人称为最不合格的皇帝的隋炀帝。大家了解的隋炀帝可能是一个杀掉父亲之后篡位的逆子反臣,可能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耗财费力的昏君,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也做
2023-06-17 08:40:00
被黑成昏君的千古名君,解决了上亿人的吃饭问题
说起昏君,很多人都会想起隋炀帝杨广。但是隋朝历史是唐朝史官编写的,历史上的杨广绝非庸才,他的功劳不亚于李世民,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千古名君。杨广历史上应该叫隋明帝,隋炀帝这个封号是李
2023-02-26 22:39:00
中国被黑最惨的皇帝,死前还为中国增加七十万领土
...自己的地位,而稳固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黑化前朝皇帝,隋炀帝就是被黑最惨的一个皇帝。公元六零九年,隋炀帝御驾亲征,亲自率兵讨伐吐谷浑,并重挫吐谷浑大军,吐谷浑被迫逃到青海湖一带。
2023-04-17 07:41:00
隋炀帝的勤政与荒诞,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
说到隋炀帝,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历史课本中对他的评价:昏庸无道,暴虐。近些年来,很多人开始为隋炀帝平反,认为他是一位明君,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位极具争议的隋炀帝到底是一位昏庸无道的
2023-09-30 15:11:00
聊聊吐谷浑汗国的故事
...光化公主改嫁慕容伏允为正妻。 隋大业元年(604年),隋炀帝即位后不久,慕容伏允即发兵骚扰隋西部边境之地。而隋炀帝也想拔除吐谷浑这个西部强敌,以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于是隋炀
2024-04-10 20:17:00
唐高宗李治总被人认为是软弱不堪,历史上竟然有这么大功绩
...实是很厉害的一位皇帝,开启了唐朝最大的疆域,完成了隋炀帝,唐太宗以来征服高丽而不得的历史使命。西部疆域越过沙漠和高山,占有半个中亚,抵达阿拉伯。东部疆域越过渤海和黄海,占有半
2023-01-10 16: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