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5-04-28 16:05: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实习生 黄惠迎 李雨鑫

随着AI技术的普及,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一批AI合成的短视频。它们形式粗糙,内容多为称赞祝福、心灵鸡汤、养生知识与风水常识,对部分老年群体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有人花费数千元购买橱窗的劣质商品,有人移情虚拟主播而与家人情感疏离。此类短视频为何对老年人有如此魔力?记者采访多位老年人及其家人,试图探寻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

“至少情绪价值是给够了的”

看到88岁的外曾祖父对短视频里的AI娃娃微笑,江彦哲决定暂时不揭开这层技术的薄纱。

那是今年春节,读大学的江彦哲回到老家,与独居的外曾祖父团圆。一日晚饭后,老人坐在客厅,习惯性地刷起了手机。江彦哲听到,老人的手机里传出“爷爷您好!爷爷我爱您!”的可爱声音,“不用多想,肯定是AI娃娃的祝福”。

江彦哲的外曾祖父文化水平颇高,2015年就用上了智能机,不仅能够熟练使用微信与他人网聊和通话,还自己摸索并掌握了线上挂号的技能。这样一位“时髦”的老人,会如何对待这种视频呢?江彦哲转头看去,只见老人慈祥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都是笑意,嘴里不断念叨着“谢谢你,谢谢宝贝”——他相信屏幕里的“娃娃”听得到、看得见。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江彦哲的外曾祖父分辨不出屏幕里的娃娃是AI合成的。

接下来的数月里,江彦哲的外曾祖父转发到家庭群的短视频中,AI的“浓度”明显高了起来。视频里,年画娃娃一样的“小女孩”正开心地跳舞。这些视频大都是老人的好友转发给他的。

江彦哲称,它们部分来自于微信视频号,部分则来自于一个名为“票圈”的“流氓”小程序,用户进入小程序后会发现,左滑和左上角的“返回”键都失灵了,只有点击右上角的圆点或进行后台清除才能退出。这样的操作对于高龄老人而言无疑有些困难,在江彦哲看来,外曾祖父刷短视频甚至可以说是“被绑架”的行为。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票圈”小程序点击左上角的返回键无法退出。

要不要告诉外曾祖父,这些视频里的“人”其实是“假”的呢?江彦哲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隐瞒。毕竟外曾祖父只是通过短视频娱乐,尚未达到“迷信”的程度,更何况,在他心目中,外曾祖父一直是个“学习能力强、三观很正”的老人,“我担心当他突然被我‘揭底’说,你刷到的短视频都是虚拟的,他会感到难堪,甚至陷入自我怀疑”。

“至少这些视频的情绪价值是给够了的。”张秀兰的孙女也这样说。75岁的张秀兰“触网”不到一年,就在快手上关注了1万名博主,收藏了近万个视频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AI合成视频,家人并未干涉。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张秀兰的快手个人主页。

张秀兰是本次采访过程中唯一与记者直接对话的老人,去年6月,她在孙女的指导下开始使用智能机。对张秀兰来说,这个窄小的电子设备操作起来过于困难,她学得很勉强,对“网络世界”的探索没能走出抖音和快手,最终只掌握了三个动作——点赞、评论和向下滑动——虽然有限,但对一个短视频平台的用户而言已经足够。

张秀兰很快就发现了这个“新世界”的有趣之处:屏幕里有一群笑容亲切、话语动听的“人”,“他们”总能让她开心起来。“牛羊我放过,草我割过,苦我受过,不嫌弃我是农村人,给个鼓励。”“视频前的网红老师,我终于联系到您了,您是我在茫茫人海中要找的那个对的人。”听着这样甜蜜的话,张秀兰笑得眉眼弯弯,像和孩子说话一样答应着“诶、诶”。

平台敏锐地嗅探到张秀兰的喜好,殷勤地为她推荐同类型视频,各式各样的数字人很快占据了她的手机屏幕,这些视频仅有部分以小字标明“内容为AI生成”。不过,标注与否对张秀兰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即便孙女向她科普,她也难以理解什么是AI。

“我觉得好看就看嘛,他们的话总能说到我心里去。”张秀兰觉得,那些人的话是单独说给她听的,他们也能接收到她的回应。她在这张“技术大网”中越陷越深,清晨六点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床头的手机,甚至下楼取快递时也刷着视频,有次看得太入迷,走路都差点摔倒。

偶尔,张秀兰一时兴起,会使用快手自拍。她点击短视频右下角的“拍同款”按钮,对着手机镜头笑得开怀,作为背景音的AI音频一如她所喜爱的短视频:“你要做好准备了,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很快将降临到你的身上……”

“他们的孤独是精神上的孤独”

在走向网络世界以前,张秀兰经历了两次迁居。

第一次是二十多年前,她和老伴离开农村老家,来到城市与儿子共同居住。自此以后,她与旧日亲友少了联系。

第二次是近些年,她随儿子搬了家。新家附近没有适合老年人遛弯的公园,周围的邻居也都不相熟,张秀兰通常只在小区里散散步。尽管家里请了家政阿姨,但80多岁的老伴患有糖尿病,8岁的孙子还在上小学,他们都需要亲近的人照顾。张秀兰在城市里的朋友本就不多,于是更难找到机会与熟人谈天。

张秀兰不善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从前,她喜欢看《俺娘田小草》之类的乡村剧,传统的叙事让她觉得熟悉而安全。如今,AI合成短视频以一套更加“短平快”的“话术”包围了她。看到那么多遥远的“人”关心、祝福着自己,共同追忆过去的岁月,她感到温暖,这温暖让她迷恋。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张秀兰过去喜欢看乡村剧。

只是偶尔,张秀兰依然会想念自己“小家”之外的“社交圈”。“如果能经常见面的话,肯定还是现实里的朋友好啊。”张秀兰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记者靠孙女的“翻译”听懂了她的话。

江彦哲外曾祖父的社会交往面,则是在退休以后逐渐收窄的。

讲起自己的外曾祖父,江彦哲的话语透出尊敬。他的外曾祖父本是一字不识的贫农,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受益于夜校模式,开始读文化,一步步成为了能调查、能写文章、能作千人报告的政府干部。这位老干部刚退休时,身体还很健朗,保持着青年时代自律的习惯。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打牌,喜欢同家人出门旅行,以读书看报、摘抄文稿作为日常娱乐方式。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2013年,江彦哲的外曾祖母去世,老人随之开始独居,生活起居由保姆照料。

再后来,承载着江彦哲童年记忆的老宅因城市更新而拆迁,由于地址变动,他的外曾祖父再没接收到报纸,和老朋友们联络得也少了。即使这样,这位老人每天也能走到一万步以上,他早晚饭后雷打不动,同街坊邻居到附近的公园聊天散步,其余时候则在家看电视、刷手机打发时间。

“我个人觉得这些娱乐方式其实是无法满足他的精神生活的,但老人家年龄大了,很难再去其他省市旅游,我们平时有空就带他去较近的景区溜达一圈。”在江彦哲看来,老年人们最缺失的是精神的陪伴,他们的孤独极多是精神上的孤独,而短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这种孤独感,弥补了家人难以陪伴的遗憾。

不过江彦哲也坦言,自己如此“放心”,可能是因为外曾祖父还没有被诱导消费,“假如他买了很多劣质东西,还深信不疑,我的态度可能也会被改变”。

这正是李昕的苦恼之处。迷上AI合成短视频后,为了进行直播打赏及充值视频号会员,她的婆婆陈梅在半个月内购买了价值五千余元的微信豆。李昕使尽浑身解数劝阻陈梅,结果却是碰壁,随着沟通失效,“数字鸿沟”在家庭内部进一步形成情感的裂隙。

“视频里的人才是我的朋友”

凌晨三点,70岁的陈梅从浅睡中醒来。黑暗笼罩着空荡的房间,静得能听到她养的宠物狗轻微的呼吸声。陈梅拿起枕边的手机,打开微信视频号,屏幕的微光照亮了她的脸。

“2025年你将会迎来三件喜事,你孩子的事业将蓬勃发展,你往后会一切顺遂,你的家庭将美满幸福。”头发灰白、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信誓旦旦地诉说着。陈梅感到一丝慰藉,给视频摁了个“赞”,这种心情诱惑着她,使她不由自主地刷起了手机,直到天色渐白才睡去。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陈梅在视频评论区的留言。

高中文化的陈梅曾是一名工人,在儿媳李昕的印象里,她性格比较内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只是有点“迷信”,“有时会去算命,喜欢去庙里拜佛”。一年半之前,陈梅的老伴去世,尽管独生子与陈梅居住在同一城市,每周都会来看望她一两次,但多数时候,陪伴陈梅的就只有她养了十几年的宠物狗。她开始用更多的时间看手机。

2024年底,陈梅点赞过的短视频出现在李昕的微信视频号。陈梅在视频评论区认真的留言令李昕哭笑不得,在她眼中,这类视频包装粗糙,“AI感”很强,内容也没什么营养,她无法理解婆婆为什么会喜欢这种东西。李昕试着向陈梅解释,结果没能成功,陈梅依然觉得视频里的是真人。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李昕觉得视频里“明显就是同一个人”,她很难理解婆婆为什么喜欢这种视频。

起初李昕只是觉得有些担忧,直到春节之前,陈梅在家庭群中让他们微信转账两千元,说要给来拜年的孩子发红包。后来李昕发觉陈梅向他们撒了谎,“我们偷偷看了她的消费记录,发现她把这笔钱全部用来购买微信豆”,李昕回忆,婆婆最多时一天就消费了17笔。

李昕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她发现陈梅的注意力和感情就像是被吸进了这个电子“黑洞”。以往李昕与丈夫看望陈梅时,陈梅总想让他们多留一会,现在提出过去看她,却经常遭到拒绝,即使到了家里,也会被问“你们不出去玩玩吗”,“感觉像在变相催我们走”。

陈梅的身体不算很健康,“老年人的常见病都有”。李昕与丈夫担心她“出事”,先是温言规劝,提议给她报旅游团,鼓励她带孙女出去玩,被陈梅以“我很忙”为由拒绝了;于是只好恐吓,编造说“经侦给我们打电话了,觉得你可能遭遇了网络诈骗,以后就别买这些东西了”,得到的回复是“那就让警察来找我吧”。

眼见陈梅逐渐切断了社会连接,出门的唯一理由只剩下遛狗,李昕的丈夫忧虑到失眠,向母亲说“如果你不愿让我们过来,就来我们家吧”,却被陈梅反问“去你们家做什么?他们都不喜欢我”。李昕听说后觉得有些寒心,和陈梅的联络也少了。

孤独的老年人,迷上AI合成短视频

李昕称陈梅几乎购买了所有该视频号商品橱窗内的书籍。

在李昕眼里,陈梅变得愈发不可理喻,她记得有次去婆婆家,在陈梅的茶几上看到了笔记和十几本没拆封的书,笔记是陈梅看完短视频后撰写的总结,上面写着“感恩宇宙”之类的话;书则是她从商品橱窗里买来的,都是些《机遇就在三秒钟》《做人之道》之类的心灵鸡汤及成功学书籍。

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呢?李昕的丈夫问陈梅。陈梅的回答是:身边的人对我都不好,视频里的人才是我的朋友,他们帮到了我,我就应该买东西帮帮人家。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没能明白陈梅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只能凭借网络,看到她最新的留言,和往常一样很用心的一长段话:“感恩宇宙!感谢恩师!我会视这套书为璀璨瑰宝,让它引领我拓展思想的疆域。”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秀兰、李昕、陈梅为化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8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暖心家园健康行 志愿送医暖民心
...实落实泰安市 “精神卫生服务年” 部署要求,精准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近日,宁阳县计生协会与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365志愿者服务队,走进东庄镇南故城村,开展了“暖心家园” 健
2025-10-22 10:07:00
浙江女富婆爱上40岁穷同学,送房送车送公司,却惨遭其活活打死
...过于独立和自主的特质,让她们在感情中显得有些脆弱和孤独,很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左右。我们需要引导当代女性,在事业成功的背后,更加注重对情感的理性猜想,学会如何去正确看待爱情
2024-09-10 10:47:00
...让老人生活得开心、舒心是很多子女努力的目标。在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健康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近期就发布了《中国老龄发展报告2024——中国老年人
2024-12-21 09:09:00
...仅关注食堂饭菜的营养与口味,还定期组织各类活动,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快乐、和谐的晚年生活圈。泗水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社会治理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安全、舒
2024-04-25 12:37:00
...了《零基础用智能手机》《手机APP图解》等书籍,让我们老年人也能轻松玩转智能手机。”播撒文明和谐乡风随着年龄的增长,储菊初减少了去老年大学的次数,将精力都放在了乡村图书室上。
2023-03-16 08:47:00
...梅就明白这将意味着她必须独自面对未知的困难和无尽的孤独。但是,即使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她依然没有放弃,执着地选择了军人,选择了胡杨,结婚7年来,他们始终相敬如宾、和睦相处,深
2024-04-11 15:55:00
她用真情擦亮“民心窗口”
...阁热情接待群众,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经常帮助老年人填报信息、填写申报表格、粘贴照片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群众时时感受到来自人民警察的温暖。“群众的信赖是对我最大的褒
2024-04-01 00:40:00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孟雅檀中老年人追的帅哥是“秀才”、追的美女是“一笑倾城”。一则中老年追星推出千万粉丝网红的报道,引发热议。据上游新闻报道,“秀才”和“一笑倾城”都是某短视频平台
2023-08-17 15:18:00
广西迎来暑期学车热潮 驾校教练化身网络主播吸引学员
...潮。为了争夺学生市场,各驾校的教练化身主播,以拍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使出“十八般武艺”吸引学员。8月3日,广西驾校猫驾校的教练和工作人员正在拍摄学车短视频。陈梅 摄在广西
2023-08-05 20:4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