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修复圆明园意外发现五万件文物都有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19: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不知从何时起,重建圆明园的呼声便在社会中兴起,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反对的人认为保留废墟可以让我们铭记国耻,赞成的人认为应该重现圆明园的辉煌,让今人也能够感受它的魅力。

实际上,国家有关部门早就已经为圆明园制定了修复和发掘计划,自1996年起便开始了圆明园的考古工作,最近还从废墟之下,发现了超过50000件珍贵文物。

五万件文物都有什么?

从圆明园开始发掘到现在,专家一共完成了22处园区的发掘工作,然而这些已被发掘的区域,还不到圆明园全部规模的一半。

修复圆明园意外发现五万件文物都有什么

这次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仪器,对圆明园废墟进行了仔细的发掘,从厚厚的土层下,找到了一些当初被英法联军遗弃的文物。

当初英法联军在闯进圆明园后,进行了肆无忌惮地抢掠,几乎所有能够带走的文物都被掳走,而对于一些不方便运输的文物,则是进行了疯狂的就地损毁,还有一些文物随着大火而被焚毁,亦或者被倒塌的建筑深埋于地下。

在本次考古的所有发现中,当属如园的发现最令人激动,因为在圆明园被焚毁后,其中大部分建筑都已经不复存在,还有一些被掩埋在地下,只有在文献资料中可以看见一些相关的零星记载,而如园,正是“只见其影不见其身”的一个。

修复圆明园意外发现五万件文物都有什么

工作人员根据文献资料记载的如园位置,在畅春园的南面开始了挖掘,在向下挖掘了数米深后,专家们发现了一些建筑废墟,这无疑证实了在这片地下,掩埋着的就是如园。

清理了厚厚的土层后,如园的遗址终于重现世间,尽管已经只剩下了不到一米高的残垣断壁,但也已超出了专家预期。

除了如园外,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些其他遗址,将已发现的圆明园范围再次扩大,这说明真实的圆明园面积,可能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再然后便是数量众多的精美文物,有雕塑、陶瓷、珠宝等等。

在这些文物中,有着一件鎏金铜象首,它被发现于大宫门遗址旁边的土层里,起初专家以为这只是一个土疙瘩,但隐约露出的金属光泽,让它的发现者意识到了不对劲。

修复圆明园意外发现五万件文物都有什么

经过清理后,这件象首的真实面目才得以出现,专家推测,这件象首应该是某一套文物中的一件,又或者是用在大门上的一处零件,而在象首出土的位置,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不少其他文物,似乎这里在当年是一处存放器物的地方,后来被掩埋在了地下。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为嘉庆御题,内容描述的是如园的十大风景,这就直接证实了如园十景的存在。在此之前,有关如园是否存在都是一个问题,更别说传说中的如园十景了。

专家还在废墟之下,发现了一些只有几十厘米长的零件,这些零件上都镀有银层,根据一位教授的考究,这些零件应该是用在圆明园内各个分园的大门上,起到连接的作用,它们被发现的地点,很可能就是园门的所在地,这对于我们恢复和研究圆明园的建筑布局有很大作用。

修复圆明园意外发现五万件文物都有什么

这些发现,都只是这次考古发现的冰山一角,还有诸如彩色的地砖、田子房、稻田遗址等许多重大发现,都填上了实物资料的空白,使得对圆明园部分建筑和文化的研究,不再单纯地依靠文献。

以上的这些发现,还只是专家在发掘了不到五万平方米的范围后,从废墟下发现的,可以想象的是,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和范围的扩大,一定会有更多的文物会重现世间,甚至于一些历史谜题,也会从圆明园出土的文物中得到线索。

究竟该不该重建圆明园?

长久以来,对于重建圆明园一事,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我国自古讲究“以史为鉴”,通过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来实现更为美好的将来,“知耻而后勇”也是汉族千年以来的传统作风。

修复圆明园意外发现五万件文物都有什么

从这点上而言,圆明园保持现状,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更为重大,仅凭这一点,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将圆明园保持现状。

事实上,也有代表曾经在人大会议上,提出过重建圆明园的建议,但每一次都被否决,足以说明在重建圆明园问题上,大多数人的态度是反对的。

话虽然重建圆明园不现实,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结合如今的科技来还原圆明园的原貌,将这种重建搬到虚拟现实中,倒是一个两者兼具的解决办法。

除此之外,一些商人还根据圆明园的资料仿建出了新的园林,比如徐文荣的圆明新园,按照1:1的比例,还原了圆明园的建筑,又比如珠海市也有一处仿造圆明园的园林,同样是原比例还原了著名的圆明园十八景。

修复圆明园意外发现五万件文物都有什么

虽然有不少人指责徐文荣是在利用民族的伤疤攫取利益,但就这处“新圆明园”来说,公众可以通过它们了解到圆明园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模样。

而在新园和原址废墟的强烈对比下,反而更能引发大众心底的荣辱感,这不正是圆明园废墟存在的意义之一吗?

结语

总的来说,圆明园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它的身上凝聚了太过厚重的意义,厚重到百年千年都无法抹除,我们需要它在这里作为一记警钟,时刻提醒着今时后世的人们,在这里的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那段屈辱又悲壮的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莞男子继承姨妈英国遗产,内藏十万件圆明园文物,全部捐给国家
圆明园乃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宝库,里面容纳千万文物,个个价值连城。如果不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圆明园也不至沦落至此,不免让人惋惜。当初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掠夺大量金银珠宝,一些无
2025-02-03 15:54:00
感谢西方保护中国文物!媚外人士反对文物回家 竟称流失海外是福气
...没保住,更不用说你们这些破碗了。一名江苏网友还表示圆明园被毁掉跟中国人有关:后期的圆明园是被中国老百姓拆掉去盖自家的房子。但是这些感谢西方博物馆保护中国文物的媚外言论很快被网
2024-10-12 17:17:00
北京西郊避暑胜地,是清朝花了150年修建的中华园林
...日毁于一旦。如今我们看到的,只有断壁残垣。【这里是圆明园】19世纪的清朝国势日衰,30年的时间里,英国人的鸦片“流毒天下”,毒害了200万中国人。当时的两江总督林则徐因痛恨鸦
2022-12-21 21:56:00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都是让人落泪的辛酸往事。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法军司令孟托邦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随后便是抢劫和焚烧,无
2023-09-01 22:05:00
《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海外流失文物如何回家?
...使中国大量的文化遗产被摧毁。例如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和八国联军抢劫北京城,他们通过战争、不正当交易等手段对中国的珍贵文物进行疯狂掠夺,使圆明园中大量瑰宝流落国外。
2023-09-06 17:56:00
时隔163年,五件兽首铜像首次重聚圆明园
自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包括十二兽首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被无情烧毁、非法掠夺。一条艰难又坎坷的流散文物回家之路就此开始。全文1596字,阅读约需3分钟新京报记者 吴为 浦
2023-10-20 15:33:00
流失海外圆明园石柱重回故里
李炳仁(右)和刘尚平两位老人在参观“圆明园石柱回归展”。石柱运抵圆明园点交时的照片。关于回归石柱的专家咨询会现场照片。圆明园天心水面石质文物展区。西洋楼铜版图之海晏堂东面石柱使用
2023-10-23 10:02:00
流失海外的7根石柱文物回归圆明园 13日起展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13日上午在北京圆明园博物馆举行。展览集中展示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呈现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
2023-10-13 16:27:00
圆明园天心水面展区一棵树木倒伏砸碎保护罩
7月2日,有市民在圆明园公园内发现,一棵倒伏的大树不仅砸坏了文物外的玻璃罩,连玻璃罩内的文物也没能幸免。圆明园管理处就发现天心水面展区一件石质文物损坏一事进行了情况说明:7月1日
2024-07-06 01: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