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不知从何时起,重建圆明园的呼声便在社会中兴起,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反对的人认为保留废墟可以让我们铭记国耻,赞成的人认为应该重现圆明园的辉煌,让今人也能够感受它的魅力。
实际上,国家有关部门早就已经为圆明园制定了修复和发掘计划,自1996年起便开始了圆明园的考古工作,最近还从废墟之下,发现了超过50000件珍贵文物。
五万件文物都有什么?
从圆明园开始发掘到现在,专家一共完成了22处园区的发掘工作,然而这些已被发掘的区域,还不到圆明园全部规模的一半。
这次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仪器,对圆明园废墟进行了仔细的发掘,从厚厚的土层下,找到了一些当初被英法联军遗弃的文物。
当初英法联军在闯进圆明园后,进行了肆无忌惮地抢掠,几乎所有能够带走的文物都被掳走,而对于一些不方便运输的文物,则是进行了疯狂的就地损毁,还有一些文物随着大火而被焚毁,亦或者被倒塌的建筑深埋于地下。
在本次考古的所有发现中,当属如园的发现最令人激动,因为在圆明园被焚毁后,其中大部分建筑都已经不复存在,还有一些被掩埋在地下,只有在文献资料中可以看见一些相关的零星记载,而如园,正是“只见其影不见其身”的一个。
工作人员根据文献资料记载的如园位置,在畅春园的南面开始了挖掘,在向下挖掘了数米深后,专家们发现了一些建筑废墟,这无疑证实了在这片地下,掩埋着的就是如园。
清理了厚厚的土层后,如园的遗址终于重现世间,尽管已经只剩下了不到一米高的残垣断壁,但也已超出了专家预期。
除了如园外,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些其他遗址,将已发现的圆明园范围再次扩大,这说明真实的圆明园面积,可能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再然后便是数量众多的精美文物,有雕塑、陶瓷、珠宝等等。
在这些文物中,有着一件鎏金铜象首,它被发现于大宫门遗址旁边的土层里,起初专家以为这只是一个土疙瘩,但隐约露出的金属光泽,让它的发现者意识到了不对劲。
经过清理后,这件象首的真实面目才得以出现,专家推测,这件象首应该是某一套文物中的一件,又或者是用在大门上的一处零件,而在象首出土的位置,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不少其他文物,似乎这里在当年是一处存放器物的地方,后来被掩埋在了地下。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家们还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为嘉庆御题,内容描述的是如园的十大风景,这就直接证实了如园十景的存在。在此之前,有关如园是否存在都是一个问题,更别说传说中的如园十景了。
专家还在废墟之下,发现了一些只有几十厘米长的零件,这些零件上都镀有银层,根据一位教授的考究,这些零件应该是用在圆明园内各个分园的大门上,起到连接的作用,它们被发现的地点,很可能就是园门的所在地,这对于我们恢复和研究圆明园的建筑布局有很大作用。
这些发现,都只是这次考古发现的冰山一角,还有诸如彩色的地砖、田子房、稻田遗址等许多重大发现,都填上了实物资料的空白,使得对圆明园部分建筑和文化的研究,不再单纯地依靠文献。
以上的这些发现,还只是专家在发掘了不到五万平方米的范围后,从废墟下发现的,可以想象的是,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和范围的扩大,一定会有更多的文物会重现世间,甚至于一些历史谜题,也会从圆明园出土的文物中得到线索。
究竟该不该重建圆明园?
长久以来,对于重建圆明园一事,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我国自古讲究“以史为鉴”,通过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来实现更为美好的将来,“知耻而后勇”也是汉族千年以来的传统作风。
从这点上而言,圆明园保持现状,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更为重大,仅凭这一点,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将圆明园保持现状。
事实上,也有代表曾经在人大会议上,提出过重建圆明园的建议,但每一次都被否决,足以说明在重建圆明园问题上,大多数人的态度是反对的。
话虽然重建圆明园不现实,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结合如今的科技来还原圆明园的原貌,将这种重建搬到虚拟现实中,倒是一个两者兼具的解决办法。
除此之外,一些商人还根据圆明园的资料仿建出了新的园林,比如徐文荣的圆明新园,按照1:1的比例,还原了圆明园的建筑,又比如珠海市也有一处仿造圆明园的园林,同样是原比例还原了著名的圆明园十八景。
虽然有不少人指责徐文荣是在利用民族的伤疤攫取利益,但就这处“新圆明园”来说,公众可以通过它们了解到圆明园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模样。
而在新园和原址废墟的强烈对比下,反而更能引发大众心底的荣辱感,这不正是圆明园废墟存在的意义之一吗?
结语
总的来说,圆明园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它的身上凝聚了太过厚重的意义,厚重到百年千年都无法抹除,我们需要它在这里作为一记警钟,时刻提醒着今时后世的人们,在这里的土地上,曾经发生的那段屈辱又悲壮的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3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