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地评线】东湖评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24 09:57: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地评线】东湖评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要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加快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提高。乡村要振兴,核心在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指的是那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生产力。这些生产力以其高效、环保、智能化的特点,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还能够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的整体进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的实质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乡村经济增速,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作为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主导其持续迭代升级要归因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先进生产力演进的方向。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农业是乡村产业之本,要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的强大功能,推动农业与科技的有机融合,打造农业生产大数据信息中心,实现科技创新为农业生产蓄足动能。同时,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帮助民族地区乡村实现产业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乡村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不断丰富完善,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更加稳定、可靠、可持续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培养高素质的民族地区工作队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体现党对农村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基层干部队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培养出更多谋划农村发展的战略型人才、推动农业科技革新的创新型人才、管理好农村各项事务的服务型人才。此外,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基层干部人才队伍,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具备多维知识结构、勇于扎根基层一线,在推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文化为魂,文化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交相辉映,展示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璀璨光芒。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新型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国内外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更丰富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民族传统文化如果不注重传播形式创新、不按照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使历史底蕴悠久,最终都会逐渐淡出大众视线,成为无数人为之惋惜的“仰韶文化”。因此,要借助新质生产力,依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禀赋,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推动民族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代主题相契合、与人民期盼相一致。此外,利用新质生产力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通过互联网等新型传播媒体,让优秀民族文化走出民族地区,走向银幕、走进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繁荣多元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新时代内涵,不断坚定各民族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改善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生态为基,生态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生态振兴并非只是简单地保护乡村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绿色产业和环保举措,实现乡村经济的绿色升级,为乡村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充分尊重和利用少数民族朴素的自然生态文化,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对民族地区乡村的土地植被、水域资源等自然要素进行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通过生态修复、水域治理、植树造林等手段,建立起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自然环境。此外,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推动民族地区乡村能源结构不断升级,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等绿色农业,推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五,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加强民族地区乡村组织建设,实现乡村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动力在组织,组织振兴是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扎实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保障。在当前管理手段现代化、知识结构多元化、群众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提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够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为民族地区乡村组织建设提供新的动力。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精尖技术也逐渐走向农村,成为发展和治理乡村的重要手段,这些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能提高乡村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帮助民族地区更好管理乡村事务和发展乡村经济。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引入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内容的多样化和管理方式的专业化,使其能更好满足各民族群体的需求,增强各民族对乡村组织的信任感和自觉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作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为民族地区乡村发展解锁无限可能,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带来更强信心、更多支撑和更足动力。因此,要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在民族地区乡村的发展,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为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一要继续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对民族工作和农村工作的管理,利用更加多元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持之以恒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二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视和加强民族地区乡村基础教育建设。基础教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的底气,要抓实抓细抓牢。三要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乡村事业才能实现全面振兴。总而言之,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全面开启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牢牢夯实根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石锦(中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伍佳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2: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践揭示:农业不仅是解决温饱的第一产业,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广阔舞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夯实农业基础就是筑牢国家安
2025-07-01 00:18:00
东湖漫评:‌人才活水润乡野,振兴动能破土来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指出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的基础
2025-02-26 16:39:00
...人员走出实验室、深入田间地头,将论文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的不懈努力。只有聚焦乡村振兴中的“卡脖子”难题,把科研成果精准“滴灌”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让科技真正
2025-06-13 00:09:00
...化营商环境中厚植发展沃土,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产业转型中保障民生。唯有将发展的硬道理与民生的大情怀有机统一,才能让“把泪焦桐成雨”的为民篇章在荆楚大地续写新篇,
2025-05-24 23:33:00
...振兴的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农村产业数字化经营,将新质生产力嵌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全过程。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农村现代化产业体系动力更足,活力更足。湖北省浠水县在猕猴桃种植过
2024-11-11 17:28:00
近期,“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这一概念的提出,与近年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是一脉相承、紧密呼应的。从现实角度出发,农业领域发展新
2024-04-02 09:52:00
日前,大地流彩・2025 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 BA)启动仪式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盛大举行。激昂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州战鼓” 擂响,现场两万余名
2025-04-19 19:23:00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发布,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
2024-02-18 14:53:00
建行黔南州分行——以金融笔墨书写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这家“贵州省绿色工厂”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行黔南州分行负
2025-07-16 16:0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跨境支付便捷行,金融安全记在心——中行龙岩分行携手龙岩市消保中心开展跨境支付教育宣传活动
东南网龙岩8月31日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提升外币兑换服务水平的最新工作要求
2025-08-31 16:17:00
龙岩、金门共绘山海文旅新画卷!“客韵龙岩·畅游金门”金门观光旅游推介会举行
东南网龙岩8月30日讯(记者 江雅萍)“诚挚邀请大家搭乘‘小三通’船班,来金门观光旅游,感受金门的人文风情,品味金门的风味美食
2025-08-31 16:23:00
莒县浮来山街道中心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部署会顺利召开
为确保202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8月30日上午,莒县浮来山街道中心小学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了2025年秋季开学部署会
2025-08-31 16:27:00
【多彩新论】“称重执法”之外,电动车治理需更多温度
最近,多地加大对电动车的整治力度,却引发广泛争议。从深圳交警街头称重扣车,到无人机追踪违规电动车,执法方式、技术不断升级
2025-08-31 05:27:00
工信部近日发布《符合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2025年版)》。我市的中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环保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5-08-31 06:59:00
秋已至,暑消退,但杏花岭区消费市场依然火热。当下,该区的消费经济正以立体多元、丰富鲜活的形态加速升温,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2025-08-31 07:00:00
央媒看太原暑假即将结束,日前,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开学在即 图书馆内忙“收心”》为题,报道为了迎接新学期
2025-08-31 07:00:00
8月30日,太原饮食服务集团晋菜博物馆暨林香斋解放路老店开业。该项目的落成标志着百年老字号林香斋正式焕新回归,并以“博物馆+餐饮”融合模式
2025-08-31 07:00:00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尹小航 潍坊报道为确保2025年秋季新学期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潍坊市潍城区芙蓉小学提前规划
2025-08-31 07:12:00
潍坊临朐:大山里的“致富瓜” 串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范超 孙靖 潍坊报道时下,潍坊市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8000亩佛手瓜进入采收季,从海拔300米的河谷到800米的山腰
2025-08-31 07:15:00
潍坊市圣卓实验学校打好育人“组合拳”跑出育人“加速度”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胡凯 孙全涛 武心舜 潍坊报道2025年新学期启幕在即,潍坊市圣卓实验学校以“文化传承、科技赋能
2025-08-31 07:15:00
大众网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张娜 潍坊报道新学期的号角嘹亮吹响,为明确学校下一步发展方向,凝聚奋进力量,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有序
2025-08-31 07:17:00
大众网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丁勇 潍坊报道为确保潍坊市农村清洁取暖长效运行,切实降低农户冬季取暖负担,日前,潍坊市财政局积极争取2025年省级清洁取暖补助资金3781万元
2025-08-31 07:17:00
华商网讯 据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消息,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3号留学预警。详情如下: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3号留学预警近段时间以来
2025-08-31 07:18:00
大众网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丁勇 潍坊报道近日,潍坊获批省级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补助资金302.4万元,补助资金额度居全省第一
2025-08-31 07: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