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动荡的时代里,一位杰出的宰相因为君主的怀疑,导致全家都遭到了杀害,这桩天大的冤屈,直到现在也没能昭雪。
【【才子名相追随新主】】
李善长,是个很有名的大臣,又叫百室,他出生在元顺帝时候的濠州定远,也就是现在的安徽。他从小就很聪明,年纪轻轻就成了当地的小名人,不仅学习法律方面的学问,而且出的主意也常常能成功,所以大家都说他“从小读书就聪明有计谋”。
那时候是元朝快结束的时候,朝廷很乱,贪官很多。李善长很有学问,他不甘心国家灭亡,就回到老家办起学堂教书。村里人都夸李先生脾气好,有文化,教书特别用心,学生们都很喜欢他。
这天,村里来了个游历四方求学的书生,他对当下的局势挺有看法。李善长就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两人围着火炉聊了很久,聊的内容大都是社会上的问题和国家的未来。
现在蒙古人的威风不在了,朝堂上坏人当道,到处都有厉害人物站出来,他们手下的英雄们个个都想打下整个天下。你说,谁能把我们汉人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呢?那书生问李善长。
李善长想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回答:“那时候秦朝统治太狠了,而刘邦为人宽宏大量,最后他打下了天下,建立了汉朝。我希望咱们的新君主,能像汉高祖那样,有胆量、有抱负,敢于开创未来。”
这话一说完,书生马上就跪下了,原来他是朱元璋手下的先锋官,这次来是为了招揽有才能的人。他求李善长能加入朱元璋的队伍,一起干大事。李善长听了他生动地讲述朱元璋的志向和理想,心里久久不能平复。
第二天早上,李善长就打好包,离开了待了十多年教书的老家,往南走去,准备去找朱元璋。
走的那天,村民们全都来给李先生送别,好多学生都面露难过,不舍得先生离开。李善长弯了弯腰,回答说:“我此行是为了解救百姓于苦难,开启民智,我一定会用我的品德来回报国家,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功成身退不可能】】
1356年阴历三月,李善长抵达集庆(现在的江苏南京),开始为朱元璋效力。朱元璋特地会见了他,并问他怎样才能统一天下。李善长借用了汉高祖的做法给朱元璋出谋划策,这让朱元璋非常高兴。
从那以后,李善长就当上了朱元璋的军师,跟着他一起打天下。每次要调兵遣将、改变战术,如果没有李善长的主意,朱元璋都不会随便出手。
1368年,朱元璋打败了元朝,在南京建起了明朝,自己当了明太祖。李善长因为功劳特别大,被太祖评为“开国六公”里的老大,成了头号功臣,并且得到了一块能免死的金牌作为奖励。
太祖把大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这下子,李家可风光了,既是头号功臣又是皇亲,权力大得很。村里和张大伯一样是李善长的老邻居都说:“咱村里出了个大人物,咱们也跟着沾沾光!”
不过在明朝朝廷里,很多老臣对李善长的态度都不太好。有个从小就跟着太祖的宫廷侍郎偷偷跟同事说:“皇上这才刚把新朝的根基打稳,现在李丞相的权力大得吓人,这样下去,恐怕好景不长啊。”
他的同事点头表示同意:“对呀!其实明太祖并不真的欣赏李丞相的才能,他只是利用李丞相去打仗占领地盘,等事情办成了,想让李丞相退下来可没那么容易。”
【【猜忌积弊爆发】】
明朝建立后,太祖和李善长相处得挺融洽。为了让李善长能全心帮自己治国,太祖把自己最疼爱的大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可是没多久,到了1380年,胡惟庸案突然爆发,朝廷里一下子震动起来。李善长的弟弟也被卷了进去。好在明太祖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特别赦免了他的弟弟。
让太祖非常生气的是,李善长居然对此事一字不提,也没向太祖表示感谢。太祖下定决心要弄个清楚,于是派人把李善长叫进宫来道谢。
李善长去见太祖时,只是随便弯了弯腰,脸上没啥表情。太祖问他为啥不道谢,李善长平静地回答:“我弟弟清清白白没犯错,陛下心里清楚,就算您宽恕了他,那也是应该的,我哪敢随便谢您啊。”
太祖火冒三丈,差点当场就给李善长一巴掌。从那以后,君王和大臣之间就有了解不开的疙瘩。
没过多久,太祖生病了躺在床上,可奇怪的是,李善长全家竟然没有一个人来探望。这时候,太祖才明白过来,李善长这人度量小,根本不讲君臣之间的情谊,得赶紧想办法除掉他。
正好有人举报说,在胡惟庸案里,李善长的弟弟和主犯有过来往。太祖一听,马上下令以“谋反”的罪名把李善长抓起来关进大牢。76岁的李善长在牢里吃了不少苦头,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快不行了。
【【免死金牌化作绝命铭】】
李善长心中还抱着一丝希望,他记得太祖给他的那块保命金牌,只要拿出这块金牌,或许就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在牢房里,李善长跪在地上,向看守的狱卒不断求情说:“
看守见他年纪大身体又不好,不忍心不管,就去告诉了太祖。太祖一听李善长想用免死金牌来保命,不禁大笑起来,接着亲自叫人把金牌拿过来。
李善长手里握着金牌,正要长长地叹口气,太祖却轻描淡写地说:“先瞧瞧金牌背面写了啥再说!”
李善长手微微一颤,把金牌翻了个面,一看背面,金光闪闪的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只要不是谋反的罪名”。
其实,太祖老早就在金牌里动了手脚,心里明白总有一天得把李善长给解决了。
李善长无助地跪在地上,心里明白一切都完了,就算是有神仙在世,也救不了他全家免遭这场灾难。
【【惨剧落幕】】
没过多久,太祖就真的下令处死了李善长全家七十多口人,只有他的女婿临安公主逃过了一劫,其他人都没能活下来。
李善长家的老邻居张大伯,听到李家遭了大难,不由得拍着额头叹气:“哎,李丞相他啊,本就不该掺和朝廷里的那些斗争。太有能耐了容易招灾惹祸,说起来,他这命运啊,就像是早就定好的悲剧一样......”
【结语】
李善长是明朝初期的头号大功臣,可最后却落得个家庭破碎、亲人不在的悲惨结局,这一切都是源于无端的猜疑,这冤屈让人永远难以忘记。后人谈论起李善长的功过,有人夸也有人骂,但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的悲剧是明摆着的。时代的更替真是无情,而人心的脆弱也是常有的事。这件事成了千古难解的谜案,很值得后人好好琢磨琢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