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钱江观潮丨黄杨木雕技艺传承人带着非遗追热点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18 12:37:00 来源:杭州网

钱江观潮丨黄杨木雕技艺传承人带着非遗追热点

黄杨木雕技艺传承人叶小鹏主动拥抱潮流

带着非遗追热点

30万刀,是叶小鹏日常雕刻一件精品的用刀量。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氏黄杨木雕第六代主要传承人,从小跟着祖父闻着木香长大的叶小鹏,40余年来一直保持着“如饥似渴”的状态。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木雕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7月15日,在永嘉县三江街道工艺美术园华艺雕刻厂内,叶小鹏正在成列的黄杨木雕前,与团队的设计、销售人员,复盘近期的销售情况——新款产品“龙蛋宝宝”,增加了可拨动的“转运珠”,月均销量达5000个以上;中高考期间推出的“文昌星”,延续了追热点的步伐,月均销量也达5000个以上;在温州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直播基地开设的7个木雕直播账号,日销售额最高达15万元。

但前两年,叶小鹏的雕刻厂却远非这般火热景象,他一度发现,自己手里历经30万刀磨砺的黄杨木雕作品,竟有些卖不动了。

“这与大家认为非遗过时有关。”叶小鹏坦言,不少人对黄杨木雕还停留在充满年代感、远离时尚的“老古董”印象里。工艺精美的黄杨木雕除了用来收藏、欣赏,当个摆件,似乎就没有其他用处,受众面也在一点点缩小。

怎么办?主动出击去敲开年轻群体市场大门!然而,叶小鹏却吃了个“闭门羹”。

一次,叶小鹏带着几件黄杨木雕去参加全球规模最大、最专业的手办模型展Wonder Festival。现场,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手办产品,有的是漫画跨界产品,有的则是对现有物品的二次创作表达,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当叶小鹏将自己手中的黄杨木雕向来往的客商推介时,虽有人对精美的雕刻工艺感兴趣,但更多人觉得色彩单一。与场内吸睛的手办一对比,形象老气横秋、不够有趣、缺乏活力,鲜有人买单。

看着备受冷落的黄杨木雕,叶小鹏的内心很不是滋味:“抓不住大家的心,黄杨木雕就走不进千家万户。久而久之,谁还会认得这是黄杨木雕呢?”

尽管手办在年轻人中确实很受欢迎,但如何才能将非遗与当代年轻人的喜好结合起来?

“不如带着黄杨木雕追热点!”在叶小鹏看来,黄杨木雕不缺技艺精湛的匠人,只是缺乏懂营销的人,“会营销的人懂市场,如果能改变以往只顾埋头雕刻的状态,打通设计、生产、销售,主动接轨市场,黄杨木雕也能像手办一样有更多的打开方式。”

2023年,《雄狮少年》在日本上映,这让叶小鹏嗅到了商机。《雄狮少年》是国漫的优等生之一,而其中的醒狮同样是杰出非遗。叶小鹏立即与学生张伊翔商量,制作一款中国醒狮形象的黄杨木雕产品。

仅巴掌大小的醒狮头像,有着高高的额头,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眼珠以黑色琉璃念珠镶嵌,咧着大嘴巴,憨态可掬。为了增加趣味性,醒狮还增设了挂绳、铃铛,不仅能放在手里把玩,也能当作挂饰戴在身上。

在传统文化中,醒狮本就寓意着祥瑞和好运。销售团队还为其准备了年轻人喜欢的话术。“铃铛一响,黄金万两。”直播间内,一声声的吆喝,将醒狮卖出了圈,当月的销量就达6万个。

一时间,人们佩戴醒狮挂件的短视频在不少社交平台上传播。年轻人身体力行地当起了非遗传播者,向大家介绍:“这是黄杨木雕”。

如今,从作品到产品,在叶小鹏的不断尝试中,黄杨木雕有了新的活力,它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新的情感共鸣,“用年轻人的话来讲,就是有了情绪价值。”

而在拥抱潮流的路上,也有同行不理解,质疑已是国家级大师的叶小鹏为什么要做这些“自降身份”的事。

叶小鹏知道,改变的路虽然艰难,却必须有人迈出这一步。“只有卖得出去的东西才有传承。”叶小鹏说,“如果黄杨木雕没有市场、没有产业,曲高和寡,只会离群众越来越远。”

黄杨木雕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力量。叶小鹏除了工艺美术大师身份,还在温州商学院担任工艺美术课老师。如今,学生们根据温州南戏,设计出头大身小、活泼灵动的生旦净丑黄杨木雕,已颇受欢迎;他们还一起创建“纳芥子”设计团队,作品曾获浙江省诗路IP文创产品大赛等10来个比赛的奖项。

这位“木雕匠师”正和他年轻的伙伴们一起,用行动告诉更多人,黄杨木雕虽是传统非遗,但真的可以“潮”起来。

短评

时尚的非遗才能圈粉年轻人

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代相传的智慧经验凝聚而成的核心工艺、技艺和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小鹏将黄杨木雕、大学老师、电商直播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融合到了一起。

带着黄杨木雕追热点,改变传统形象呈现方式,用直播来推广产品宣传非遗。叶小鹏对于传承发展黄杨木雕产业的探索,让产品变得更具参与感和体验感,使黄杨木雕走进生活、融入时代,探索非遗创意经济新模式。

有人说,“品牌终将老去,而消费者永远年轻”。当下这场新中式的“文化东风”正吹向非遗,年轻人对文化消费的高涨热情,也将为非遗文创带来更大的拓展空间。我们相信,时尚的非遗将“圈粉”年轻人,撬动更大的市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8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代表性项目乐清黄杨木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虞金顺的作品《鱼跃》亮相中国馆“万年赓续·翠叠江南”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展,吸引来自各国的参观者驻足观
2025-07-15 10:10:00
我们的节日·端午|乱针绣、黄杨木雕、戏曲表演……重庆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非遗庆端午
...物街区,应月斋二胡传统制作技艺、刘氏根雕书法技艺、黄杨木雕刻技艺、磁器口陈昌银麻花、歌乐山林中乐辣子鸡、老铺子木锤酥等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体验非遗的选择。
2024-06-10 19:09:00
...大师、温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叶小鹏联合工作室原创的黄杨木雕《齐天大圣》被反复提起,不少“悟空迷”纷纷下单,最高一天营业额达4万元。叶小鹏告诉记者,这尊黄杨木雕《齐天大圣》在今
2024-08-28 12:06:00
钱江观潮 | 传统竹编如何“撒欢”更广阔舞台
乌镇陈庄村,竹编之乡,钱利淮的工作室就在村口的竹林旁。5月21日,法国巴黎,第七届国际工艺创新双年展上,钱利淮的参展作品 《江山》获各方好评。乌镇竹编省级非遗传承人 钱利淮:很多
2025-06-09 21:29:00
林金仁更忙了。他在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当了33年村党支部书记,去年刚刚退休。按说,退休了就该清闲了,这位年近七旬的老支书在忙些啥呢?他开始坐进直播间,给村里的玉米饼、茶叶带货;他
2024-07-07 15:12:00
钱江潮声依旧,你心是否澎湃如昨?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每年中秋前后,观潮之风最是兴盛。今年的观潮节遇上国庆假期,不少游客挥舞国旗前来观潮。 不少小朋友在学完《观潮》这篇课文后,便对课本上描写的钱江潮念念不忘,来到
2023-10-09 06:55:00
宋庄艺术区•户外美术馆计划2024-工作室雕塑大展开幕
...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家盛杨先生。现为黄杨木雕第八代传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环境艺术师、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
2025-02-12 11:53:00
钱江观潮丨“00后”西湖龙井制茶师探索新茶经
“00后”西湖龙井制茶师探索新茶经要守艺更要弄潮7月的龙坞茶镇,暑气渐浓,夏蝉躁动。高温下的茶村,不见仲春时节的繁忙,但入村百米,一个250平方米的作坊里,却比骄阳似火的室外,更
2024-07-12 15:16:00
钱江海宁观潮节9月27日开幕
...无,又到了一年中最适合追大潮的时节。今年的钱江海宁观潮节将于9月27日至10月6日举行。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机场高铁途经浙江省桐乡市、海宁市,新设的海宁观潮站就位于
2023-09-18 00:5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编者按】在医院的长廊里,时间总是以两种速度流淌:一种是争分夺秒的急救时刻,另一种是细水长流的温情守候。即日起,兰山区人民医院联合大众网临沂共同推出专题栏目《兰医临床•镜头下的暖光》
2025-09-10 10:17:00
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郭宝强
2025-09-10 10:29:00
厦门多校倡议教师节走“心”不走“礼”东南网9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连日来,厦门岛内外多所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发出“绿色”教师节倡议书
2025-09-10 10:36:00
为生命而“战”,86天连续奋战救治重症新生患儿
多彩贵州网讯近日,经历了86天救治的小宇(化名)终于康复出院了。回想起三个月前,出生仅6天的他被救护车紧急送至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时
2025-09-10 10:54:00
近两千家企业参会!第六届中国国际冶金材料交易博览会在唐山开幕
9月9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国际冶金材料交易博览会开幕式现场。河北日报记者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郭宝强)9月9日上午
2025-09-10 10:37:00
曹职院学子张子甜凭专业急救技能勇救溺水女童
图为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2023级学前教育4班学生张子甜(右1)接受锦旗。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供图河北新闻网讯(李鹏
2025-09-10 09:4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花“不要钱,手艺还这么赞!这条裤子缝补完,跟新的一样。”“可不是嘛!丁师傅手艺确实杠杠的,小朱的手艺也厉害得很
2025-09-10 07:42:00
9月南京迎来多场重点展会,平均每1.5天就有一场逛逛逛!美好生活一“展”尽览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会展业的“金九银十”来了
2025-09-10 07:43:00
南报网讯(记者李花通讯员胥林花)残疾人通道从1米拓宽至2米,轮椅通行更从容;病区治疗车换上静音轮,深夜走廊静谧无声;庭院里的七彩座椅
2025-09-10 07:43:00
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9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在厦门举行。作为主宾省,江苏精心布置形象展示馆
2025-09-10 07:4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通讯员吴倪娜许麟睿9月5日,来自青海海南州牧区13岁的小患儿多吉(化名)在经历了复杂的矫正畸形手术后
2025-09-10 07:44:00
“超级黄金周”长达8天,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南京跻身国内机票预订热门TOP10目的地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再过半个多月,长达8天的“超级黄金周”将到来
2025-09-10 07:44:00
购买新能源汽车后却遇“充电难”,业主在小区地库车位安装充电桩遭物业“盖章难”,多次协商无果对簿公堂。私家车位安充电桩是否需物业许可
2025-09-10 07:52:00
致敬先烈!泰和“姚显微学校”正式挂牌
本报讯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彭晓华报道:记者近日从泰和县获悉,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该县第四实验小学正式挂牌为“姚显微学校”
2025-09-10 07:03:00
技校都开始招收名校研究生了,学历崇拜的滤镜今年稀碎
长久以来社会的普遍认知是,学历要一路向上攀升,高学历能在一定程度允诺一个相对稳妥的未来。不少专科院校的学生自从入学就为“专升本”的目标努力
2025-09-10 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