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7-29 23:49:00 来源:VISTA看天下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电影《孤注一掷》剧照,男子发现自己被困缅北电诈园区。

近期最牛的一条新闻:河南都市频道记者卧底缅北诈骗组织,逼得他们0赎金放回一名受害者。

是的,就是那个 骗人去做电信诈骗,暴打、电击、拘禁等人间惨剧不断,在互联网上快要变成恐怖故事的缅北。

今年上半年,这个记者团队亲自跑到缅北卧底半年,然后制作出了《边境“蛇”影》《缅北归来》两个系列报道。

纪录片中有位儿子小朋被骗去缅北的妈妈,她的悲伤和绝望触动了很多人。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节目引发反响之后,小朋妈妈收到了来自诈骗团伙的消息,从一开始的索要三四十万赎金,变成“删视频就放人”。

记者们最后 删掉了冒着巨大危险拍下的画面,终于换得这个21岁的年轻人安全回到了家。

母子相聚的现场,那位始终陪着小朋妈妈的女记者哽咽到:“一定要好好对妈妈,你不知道你在缅北这120多天她怎么过来的。”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或许没人比她更适合说这句话, 因为在河南记者们的缅北报道中,还有更多同样绝望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

提到缅北电信诈骗,人们脑海中总是会反复播放受害者们遭遇的残忍对待。

而这次河南记者们的镜头,却对准了留下的人——那些无助地搜集信息、辛苦筹钱只为让孩子少受点罪的家属。

在他们拍下的故事里,被骗的年轻人并非个个是渴望“赌一把发大财”的投机者。很多都是出身农村或底层家庭、想要打个工的十几岁男孩。

叛逆、无知,没有社会经验,也不懂“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最终陷入了那个可怕的魔窟。

也把家人拉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恐惧深渊。

01

被“天降横祸”砸中的父母

河南都市频道的短视频账号里,有一个“缅北调查”的合集。

从7月初到现在已经更新了197集,其中半数都是来自家人的求助信息。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打拐求助热线的“缅北版”——家里有人被骗进电信诈骗园区迟迟无法解救,于是联系记者寻求帮助。

求助者大多是父母,也有姑姑、叔叔、哥哥姐姐。

大多数家属都是突然接到孩子出事的消息的。

由于缅甸诈骗团伙通常用“高薪招工”的方式骗人出镜,很多受害者都是初中、中专毕业后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或者是利用假期赚钱的暑假工。

他们平时只会跟家里保持定期联络,父母原本以为孩子在外地正常打工,突然某段时间发现对方电话不接、短信不回,才发觉不对。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在一些离异、单亲、留守家庭的例子中,甚至直到孩子发出求救,家里人才发现人早就已经到了缅北。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我在缅甸”“被同学/同乡骗了”“他们拿着枪不让我回来”“完不成业绩就挨打”“问家里要几十万”……

一大堆可怕又陌生的词语,就这样突然扔到父母们脸上。

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连省都没出过。

就骤然面对“要把孩子从遥远的国外救回来”这个大危机。

求助者王女士的19岁弟弟,今年6月利用假期去西安做兼职。

7月开始联系不上,家人发现他失联之后立刻去警察局报了案。

以为最坏是被骗进了传销组织,谁知发现孩子早就已经出境到缅北了,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云南。

某天父亲深夜趁家人睡觉时崩溃大哭:“谁能想到会出这么个事儿。”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隔着国境线,每个案件的调查进展都困难重重。

父母们只能凭借孩子或者诈骗团伙偶尔发来的信息,来 拼凑受害人的现状。

缅北诈骗团伙通常会严格限制受害人跟外界的联络,但有时又会向家属透露一些园区的“规矩”、虐待的细节,要求打钱。

隔三岔五获得一些模糊、零星的消息,反而更让家属们恐惧和不安。

王女士最早一次收到弟弟的消息是在微信上,对方在含糊其词几句之后,打出了语焉不详的两个字母“ks”。

全家人猜了半天,才意识到是短视频平台的拼音首字母。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于是他们去联系弟弟的短视频账号,才获得了简短地聊几句的机会。

“他说看守的人‘有吃鸡的道具’,我们猜应该是有枪的意思。”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困在电诈园区的人,手机会被严格管控。

很多时候,家属甚至不知道对面跟自己对话的人,究竟是不是自己家的孩子。

另一位求助者曲女士的儿子失联一段时间后主动在微信联系上了她,要600元后再次失去联系。

前后一共要了四次钱,但曲女士一直没见到儿子一面。

后来,她发现儿子的短视频账号突然开始发布一些劝说他人去缅甸的视频。

她直接私信对方,“我不知道你是谁,这个号原来是我孩子在用的”。

后来对方承认自己不是原号主,还说可以帮曲女士在缅甸打听消息。细问之下,依然是要钱。

直到现在,曲女士连儿子到底是不是身在缅甸都不确定。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零碎的信息、随机的通信、漫长的等待,都一点点磨灭了父母、家人的希望。

被河南记者接回来的小朋在缅甸一共困了120天,他妈妈无数次觉得“孩子回不来了。”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就连他们费劲心思获得的那么一点点信息,也很可能是错误的。

一位受害者在手机里说自己在“缅甸孟门县”,家里人辗转托关系找人查询,才发现说的是孟能地区。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但在一切有关孩子的消息中,家人们最怕的还是下面这一种——

一句匆忙的“不要联系我”,从此杳无音信。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这个手机截屏来自于杭州鲁女士跟弟弟的聊天记录,消息发于今年5月26号。

而在这之后,鲁女士再也没收到过来自弟弟的任何信息。

02

“好不容易凑够钱,

刚出门人就又被卖了”

很多有关缅北诈骗的新闻报道都曾提到,被困在电诈园区的人除了会被要求完成杀猪盘、博彩诈骗之类的“业绩”之外,也成了团伙要挟家人的“人质”。

但直到河南记者的这次报道把镜头被要挟的家属们,才真正让人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求助节目组之前,很多父母都已经被诈骗团伙索要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的所谓“赔付金”——

跟着要钱需求一起来的,还有可怕的虐待视频和图片。

几乎每个家长都记得视频中孩子伤疤的位置:很大的伤口在手上、后背全是淤紫、腿被打到骨折或缝针……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那是他们能获得的最清晰的孩子消息,但也是最残酷的那种。

正如上文所说,大多数求助人家里的条件都不算好。

有偏远农村家庭的、有父母离异的、有被爷爷奶奶带大的。

一些年轻人之所以会中了“高薪工作”的圈套,就是想要迅速赚钱自立,或是帮家里减轻负担。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动辄三四十万的“赔付金”,是他们的父母、家人想给也给不出的天文数据。

重庆的求助人唐先生,儿子患有轻微的智力残疾。

他原本不同意儿子出去打工,但孩子坚持要自己赚点钱,结果被厂里的同事骗到了缅甸。

对方提出要50万,但唐先生一开始回应拿不出这么多,结果就收到了儿子右小拇指被砍掉的视频。

他急忙找亲戚朋友,借了16万汇去缅甸。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然而孩子没有回来,却被转卖到了另一家电诈“公司”。

在河南都市频道记者采访到的很多家属口中,会发现这是诈骗团伙再常见不过的操作。

如果榨不出太多“油水”,他们就会把人加价转卖到另一家公司,由下家继续“榨钱”。

而家属收到的,则是一次又一次的勒索,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赔付金”金额,逃不出的“恐怖循环”。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在这个折磨人的过程中,有家属一度以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一个受害者在家里凑出30万汇给诈骗团伙后,甚至都已经走出了那个限制人身自由的电诈园区。

可紧接着他的姐姐就收到了来自司机的信息,附上了弟弟被关“小黑屋”的视频,声称“家里有多少钱,就要给多少钱。”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姐姐急忙表示去筹钱,但司机等不了了,很快就把她弟弟转卖到了另一个园区。

也有的受害者家庭,从一开始就生活在漫长的折磨里。

北京一对工薪夫妻的儿子从2020年开始就被困在缅甸,对方直接开价100万美金。

夫妻俩一个月只赚几千块,根本不可能付的起这笔巨款。但又怕孩子受苦,只能隔段时间就凑钱汇过去一点。

就这样过了三年,最近听说儿子又要被转卖了。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03

缅北“恐怖故事”背后,

是无数受折磨的家庭

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普及之下,如今大众对于缅北电信诈骗团伙的残忍细节从来不陌生,甚至以此为主题的电影都即将上映。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但对普通人来说,那些故事大部分时间里依然是遥远的,是互联网上零星的“电棍”“水牢”等关键词,是让人看一眼就胆战心惊的虐待视频。

我很钦佩河南都市频道的这群记者,不仅因为他们敢于潜入危险的一线做报道、找素材。

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止于重复诈骗团伙的暴行细节,还目光对准了受害者家庭的命运——

让人再清楚不过地意识到,那些可怕的细节是发生在人身上的,甚至经常发生在年轻的孩子身上。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或许你会惊讶于在缅北电诈团伙的新闻如此铺天盖地的当下,居然还有那么多年轻人相信网上所谓的“高薪工作”。

然而对于很多出身底层、学历不高的十几、二十岁青年来说,这分明是一颗伪装得相当好的暗雷。

在河南都市的缅北调查中,被骗的甚至有14岁的少年。

很多求助者都提到,孩子去之前压根没有跟家里人说。

“知道我们不会同意他跑那么远,但他就是想要证明一下自己。”

很多人的学历仅有初中、中专,让他们难以在常规的职场上找到体面的工作,只能四处找活干;

社会经验的不足,让他们怀着侥幸心理,看不透“一个月几万的钱凭什么让我挣”的道理。

而少年的叛逆、跟家人松散的情感联系,则让他们丧失了最后一丝止损的可能。

就像一位被困者的家人所说:“孩子什么事都不跟我们说,才导致他一次又一次的上当。”

更不要说很多所谓的招聘启事,本身就藏起了獠牙。

“以为是去云南打工”“以为是厂里组织去西双版纳旅游”……

家人无法给出意见,因为他们也看不透这些骗局。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除了“高薪招聘”的启事外, 还有很多年轻人是被熟人骗去缅北的。

就像这次被救回来的小朋,一开始以为自己只是跟着表哥去找点活儿干。

在很多村子、乡镇,被同乡亲戚带去打工,是年轻人外出找活赚钱的主要方式之一。

谁也没想到小朋最后会被表哥卖到缅北电诈园区,让小朋妈妈度过了无比煎熬的120天。

河南都市频道的记者全程跟随报道了小朋安全到家的过程,并采访了他的感受。

小朋说,自己在缅北吃的不是饭是心惊胆战,“以后对出国都有心理阴影了”。

小朋妈妈则在冰箱里塞满了儿子爱吃的食物,炖了排骨。

这是她120天以来最兴奋的时刻。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然而,还有更多的孩子还没有回来。

河南都市频道记者的微博中提到,最近一个多月经过他们报道直接或者间接解救出来的被困人员一共六人。

可他们收到的求助,已经有上千条。

家属们有的深度抑郁,有的一病不起……被缅北诈骗团伙摧毁的家庭,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多。

一位求助的父亲马先生,在镜头前说的话让人心痛。

“自己吃饭时就想起孩子吃了什么,空调都不想开,因为想到孩子在受着热。”

被迫下架的国产良心节目,更爆了

希望他最终能像小朋妈妈一样,获得欣慰的结果。

希望千千万万个心碎的父亲母亲,终将能和平安归来的孩子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吹空调。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靳东新剧开播2集,收视率直逼第一,说实在的,这部大剧拍出了国产剧良心
文案 | 松栗编辑 | 糊咖大家最近在追什么剧啊?我猜是没剧追了。十一月的国剧市场,冷漠依旧,始终没有一部能追得下去的剧。《以爱为营》领跑热度榜,但豆瓣评分却只有4.6分,土到极
2023-11-22 16:18:00
缅甸掸邦北部生活困顿:物价飞涨,民众被迫节食求生
来源:缅甸中文网缅甸掸邦北部地区除了物价上涨外,工作机会也稀缺,基层民众中,部分民众只能减少吃饭的次数。以捡罐头瓶卖维持生计的贵慨一名女性称,以前正常情况是一天吃三顿,但是因没有
2024-06-10 13:35:00
细思极恐!卧底记者回应下架视频换缅甸放人
...最后我们也是通过别人帮助脱身。卧底的时候,发现出境被迫搞电信诈骗的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被高薪诱惑的,想出国挣大钱的,结果出去之后就会被控制、强迫、殴打,各种残酷的刑罚;第二种
2023-07-26 09:49:00
E句话| 广末凉子终于离婚啦?
...未见的表哥以高薪诱骗,将他以3万元的价格卖到缅甸,被迫从事电信诈骗工作。起初,缅北电诈公司表示小朋家属要拿“三四十万”来赎人,在看到小朋是农村家庭后,又将赎金降到10万。但对
2023-07-23 23:31:00
经济不景气,缅甸上百万孩子沦为童工!
...(缅甸)发布信息称,缅甸已经有超过100万的童工。缅甸被迫工作的儿童中,年龄大多在5岁至17岁。其中,过半儿童在安全和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影响的危险环境下工作。国际劳工组织(缅甸
2023-06-15 16:34:00
被骗至缅甸的中科院博士获救!志愿者披露细节
...张某(来源网络)博士赴东南亚挣钱被困电诈园区称每天被迫工作18小时张某的女友及家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张某读书刻苦,性格内向,交际不多,读书期间生活节俭,会拿出部分奖学金给家
2023-08-27 21:27:00
《小巷人家》爆了!8.1分国产良心剧!靠口碑杀出一条血路!
前有《歌手》、《花少6》爆火出圈,后有婚姻纪实真人秀《再见爱人》引爆全网讨论度。从公众号、微博到小红书等等社交平台,网友围绕各个话题、几段关系,抒发经历和观点,有人气出乳腺结节,
2024-11-22 11:49:00
孤注一掷的“营业主义加一点良心”
...了孱弱的中国电影业能活下来,提出了“营业主义加一点良心”的主张。100年后,《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等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走上了商业效应和社会效益兼顾的主流路径。《孤注
2023-08-11 12:00:00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火了 缅语配音版广受青睐
...,孙悟空、包青天和郭靖成为缅甸民众耳熟能详的角色,国产剧“出海”缅甸逐步走上正轨。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剧“出海”进程加快,形式推陈出新,在缅甸当地强势“圈粉”。2013年7
2024-06-28 14:03: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公交司机守护走失幼童
“这孩子一个人在路边太危险了!”近日,太原公交二公司S15路驾驶员闫利锋结束上午运营任务,驾车途经山西实验小学门口准备返回场站时
2025-11-08 18:06:00
拥抱与解决方案如何同频? 珍爱网支招恋爱沟通指南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情侣之间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容易“撞车”,其中“他在讲道理,她在等拥抱”引发了无数网友共鸣。情侣间往往在同一件事情上各说各话
2025-11-07 15:59:00
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感动全网 老师讲述背后故事:学生主动要看不好的评论
大皖新闻讯 学生在作文中回忆与奶奶之间的事,奶奶从罐子里舀白糖给他吃的小小回忆,生动表达了祖孙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老师被这篇作文感动
2025-11-07 19:23:00
带“家味”的炒饭 满是爱的味道-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爸,食堂的菜总觉得少点啥,特想吃你炒的饭。”这句随口抱怨,让父亲关了天津的烧烤店,奔波900公里到吉林四平为女儿支起炒饭摊
2025-11-06 13:35:00
西安女子取现百万现金险被骗 民警8小时耐心劝阻
从起初的抗拒,到最终的感激,民警的耐心劝导,挽回了她被诈骗分子“盯”上的钱包。女子取现100万险被骗 民警火速拦截近日
2025-11-06 18:29:00
电话听出异常 受伤老人获救助
独居老人踩着凳子取柜顶东西,摔倒在地,无法起身。正当不知所措时,网格员给老人打来问询电话,获悉这一突发情况。11月6日上午
2025-11-06 22:11:00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