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凌晨下的医院急诊室:煎熬、守护和希望 | 凌晨4点众生相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07 16:37:00 来源:新黄河

济南,凌晨4点的冬夜,星光如霜,月光如雪,寒冷像一把无形的大网,笼罩着寂静的街道。救护车的长笛划破长夜,守门的大爷瑟缩着起身拉开挡风帘,急救人员和患者家属仓促地推着担架床冲进大厅。12月3日凌晨,凉风呼啸而过,吹醒了刚有些困意的分诊台护士,这样的生死拉锯一夜不知上演几次。急诊室不分黑夜白昼,像一座“永动城”,家属们满含期盼与信任的眼神望向医护人员。在这里,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煎熬、守护和希望.....

凌晨急诊室里的生命协奏曲

“滴滴、滴滴……”踏进抢救室首先听到的就是各种仪器此起彼伏的声响,这既是抢救室固定的背景音,也是生命的协奏曲。凌晨2点,晚班的急诊医护人员已高强度工作了8个小时,19张床位也越发紧俏,年轻的医学生偷偷伸了个懒腰,试图驱赶身上的疲惫。

凌晨下的医院急诊室:煎熬、守护和希望 | 凌晨4点众生相

“丁零零……”一阵铃声响起,“你好,这里是急诊抢救室……”随后,一位80多岁因楼下失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老奶奶,在一家人的陪伴下推进了抢救室。气温零下的深夜,50多岁的儿子只穿了件长袖睡衣,脚踩着凉拖向医生陈述情况,一旁的儿媳未发觉自己一脸的黑灰,在一旁焦急地配合护士对老人进行抽血检验。直到拿到结果,确定老人没有生命危险,夫妻二人一时间才反应过来,来得匆忙医保卡和外套也都没有带。

凌晨下的医院急诊室:煎熬、守护和希望 | 凌晨4点众生相

医护人员正在处置急性心衰病人

这样的慌乱,时刻在凌晨的急症室上演。有年轻的小伙子因重症肺炎合并多种并发症进行抢救,有急性心衰的大妈因呼吸困难哀嚎,还有半夜出现谵妄的老年患者一心想拔掉仪器出门转转,各种突发情况不断。

凌晨下的医院急诊室:煎熬、守护和希望 | 凌晨4点众生相

候诊厅的病患家属和衣而睡

相隔一扇门,候诊大厅的陪护家属更是经历着身心双重煎熬。急诊抢救室作为无陪护病房,陪护家属只能在大厅候诊椅等待,若病人有情况护士会通过广播呼叫家属。寒冷和困意阵阵袭来,有的家属抱着双臂坐在候诊椅闭目养神,有的则跑到大厅外就着路灯点上一支提神烟,还有的在走廊来回踱步又是一夜难眠......熬过这个夜,明天会更好吗?但这个夜却显得十分漫长。

12年急诊工作是责任也是信仰

“有人在这里保住了生命,有人在这里走完了最后一程,我刚来急诊的前几年很崩溃,感觉每天都要面对生死,有些时候尽了最大的努力,人还是没能留下,会有很长时间的挫败感,这种状态不知道过了多久才逐渐好转。”说起刚入行的经历,边红军还觉得历历在目。今年40岁的边红军,在山东大学医学院本硕博毕业后,于2011年来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急诊科工作,主要负责心内科急诊介入治疗,如今已有12个年头。

凌晨下的医院急诊室:煎熬、守护和希望 | 凌晨4点众生相

正在工作的边红军

对于边红军来说,医生是一份职业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急诊科坚守的十多年,也是边红军的信仰和责任。据边红军介绍,因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常年疾病缠身,年少时便立志要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也一直是他的信仰,然而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后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病情不是单一性的,其实很复杂,再加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容易发展为多系统疾病,可能当下患者状态挺好,吃了药打了针,下一秒就恶性心律失常要开始抢救。很多家属都接受不了,一方面要在医术上对患者负责,另一方面还要体恤家属的情绪做好沟通。边红军说,“有一段时间上班需要给自己进行心理建设,很想逃避,后来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那种成就感让自己逐步找回了状态和自信,之后开始有患者特意挂我的号,会加我的微信发给我他的康复情况,在患者的信任中,我不断成长熬过了最初的那几年。”

凌晨下的医院急诊室:煎熬、守护和希望 | 凌晨4点众生相

边红军正在检测急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

边红军把这段经历称为“脱敏治疗”,经过这段漫长的磨炼期,不仅医术上得到长足进步,也不再害怕处理医患关系。“在我看来急诊是一个医院的‘前沿阵地’,患者通过急诊来到这个医院是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我得对病人、家属还有医院负责。”

坚守每一通电话背后的希望

在与边红军交谈的过程中,随时会有护士和下级医生向他汇报患者情况,请他处理。对于从毕业就来急诊科工作的边红军来说,已经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凌晨。困吗?累吗?边红军笑着告诉记者“早就适应了这种节奏。”十多年的急诊科工作经历使边红军的身体一直处于透支型高负荷运转中,今年40岁的他明显感到身体机能下降,常常觉得疲乏难以恢复。尽管如此,边红军仍打算继续在急诊科坚守,“虽然急诊科面临的病患情况多变,但每次把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给我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了我对‘救死扶伤’四个字的向往。”

凌晨下的医院急诊室:煎熬、守护和希望 | 凌晨4点众生相

24小时随时听诊的科室规定,也曾让他感到对家人有诸多亏欠。急诊手术的电话经常在接儿子放学的路上响起,阖家团圆的节日里响起,或者是在某个和家人出行前的周末响起。“但这就是急诊人的使命,有时候你可能更快一些赶回医院,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有时候你可能稍微仔细一点,就能避免病人出现并发症,你更用心一些,他们会有一个更好的预后。”边红军接到的每一通急诊电话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次坚守换来的可能是一家人的团圆。

凌晨下的医院急诊室:煎熬、守护和希望 | 凌晨4点众生相

凌晨4点的抢救室内,有患者因心率过快大口呼吸挣扎着,值班护士依旧在定时巡视患者情况,疲惫的护工倚靠在墙角昏昏入睡。抢救室外,分诊台的护士依旧在忍着困意耐心地接诊,忙碌半宿的家属瑟缩在墙角,垫着纸壳子进入梦乡,期待着黎明和希望.........

记者:曲珈熠 摄影:冯松豪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医疗职场大剧《白色城堡》开播在即,彭冠英涂松岩演绎急诊日常
...饰)。通过师徒情、同事情、亲情与爱情等多重维度,“众生相”人物呈现,全年龄段覆盖,吸引大盘受众。剧集摆脱了沉重压抑的医疗创作窠臼,以灿烂明媚的笔触书写现实故事,力图展现一个真
2023-06-06 14:27:00
当硅胶脸混进医疗剧,《白色城堡》一大败笔演员
...的表现,《白色城堡》的确不失为一部高品质的医疗剧。众生相中,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很活灵活现,演员们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陈数成了这部剧的一大败笔演员,按理说,陈数在各类影视
2023-06-15 10:57:00
新冠病毒感染中的“白衣战士”:想方设法护佑众生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瑞金医院内科的许多医生来到了急诊一线支援。袁宸桢摄中新网上海12月27日电 (记者 陈静)近期,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激增,上海的医疗机构全院“一盘棋”、拆零应急
2022-12-27 13:23:00
医疗服务如何有温度?成都市这家医院给出了答案
...!”一位在门口等候的家属感慨地说。“温度服务”下的众生相“温度”已经镌刻进成都市五医院人的基因。常常安慰,总是帮助。这样的初心,形成了市五医院人“温度服务”的众生相。当患者感
2023-01-16 17:24:00
安徽合肥:一位急诊科医生的工作记录刷爆朋友圈
...情下的不离不弃和守望相助,是一幅疫情之下急诊科室的众生相。他展现的只是医院的一角,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室,许许多多的人,都像他提到的那样恪尽职守,勇敢逆行,他们虽然逆的可能只是科
2022-12-22 07:11
急诊科:争分夺秒,为生命护航
本文转自:拂晓报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程仁力带领医护团队查房。金秋十月,佳讯传来。市立医院急诊科获批2023年度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走进市立医院北区急诊
2023-10-19 09:53:00
节日前后 杭城各大医院急诊激增应对重症 应治尽治,市民可安心
...放心,各大医院都表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除了急诊室不断扩容,应对轻重不同的新冠患者,各医院纷纷开出不同类型的门诊,大家可以按需就近就治,提高就诊效率。 浙大一院浙大一
2023-01-05 07:46:00
健康中国看山西:山西爱尔建立“无缝衔接”眼科急诊新机制,确保及时救治患者
...眼球破裂的女患者在丈夫的陪同下急匆匆地“冲”向眼科急诊室。这位患者是从临汾曲沃连夜赶来的张女士。当天下午6点半,38岁的张女士在卧室走动时,不小心脚下突然一滑,右眼重重地磕到
2024-11-05 15:29:00
...日,一名网络博主发帖称,旅游订不到房间,可以到医院急诊室挂号过夜。这名博主称,三甲医院等大医院就是“五星级酒店”,有贴心的服务,还有舒服的躺椅。众所周知,急诊室是抢救患者的场
2023-10-12 06:5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