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辙:澶渊之盟,宋真宗比刘彻、李世民强太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31 15:29:00 来源:赵氏宗亲

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苏洵、苏轼一样,都以文章、诗词知名。唐宋八大家,“苏家”就占了3个名额,足以表明他们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力。

苏辙:澶渊之盟,宋真宗比刘彻、李世民强太多

苏辙有一篇《燕蓟》文章,对宋真宗、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进行一番对比。苏辙认为,宋真宗的守边能力,比刘彻、李世民强很多。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是公认的“千古一帝”,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是一流水平。

宋朝皇帝,能跟汉武帝、唐太宗掰手腕的,就是赵匡胤。那么,为何苏辙认为宋真宗更厉害,从守卫边陲角度看,刘彻、李世民都不如他。

苏辙依据,就是宋真宗御驾亲征,与契丹在澶渊交战,最终达成澶渊之盟。

五代时期,石敬瑭为了换取契丹(辽国)支持,割让燕云十六州,中原没了战略屏障,经常被游牧骑兵攻击,压力非常大。

1004年,萧太后、辽圣宗、韩德让率20万骑兵南下,一路所向披靡,杀到澶渊城下。此时,契丹只要渡过黄河,就能进攻开封,北宋就得“勤王”。

至此危难之际,寇准支持下,宋真宗御驾亲征,渡过黄河,进入澶渊。宋军看到皇帝到来,士气高涨,并以床子弩射杀契丹前锋大将萧闼凛,令对手胆寒。

接着,辽军多次强攻,都被宋军击败。李继隆还派兵夜袭,辽军苦不堪言,且粮草即将耗尽,只能派使者跟宋朝议和,签署“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规定:宋辽维持现有边界,辽国放弃两座城池;双方结为兄弟之国,宋朝是兄,辽国是弟;宋朝每年给辽国“岁币”,银、绢,总计30万两。

苏辙认为,凭借“澶渊之盟”,宋真宗足以超越汉武帝、唐太宗,因为他解决了问题,而汉朝、唐朝却没有。

苏辙:澶渊之盟,宋真宗比刘彻、李世民强太多

汉朝建立后,冒顿单于率40万骑兵南下,刘邦率32万大军亲征,结果被包围在白登山,差点就交代在这里,最终靠送礼、和亲,才能回来。

凭借“文景之治”的国力,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鼎盛。此时,汉武帝连续出兵匈奴,让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围歼匈奴主力,将匈奴从巅峰状态拉了下来。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饮马翰海”,成为后世名将的追求,这是汉武帝带给他们的荣光。卫青、霍去病名垂青史,也是汉武帝栽培的结果。

626年,李世民处死李建成、李元吉一家男子十几人,夺取帝位。此时,颉利可汗率20万大军南下,抵达长安郊外,李世民根基不稳,无奈签署“渭水之盟”。

3年后,唐朝国力复苏,突厥内乱,又遭遇雪灾。李世民抓住机会,让李靖率18万大军出征,李绩、苏定方、薛万彻、李道宗、柴绍等名将追随,一举擒拿颉利可汗。

不久,李靖率兵西征,深入戈壁数千里,灭亡吐谷浑。侯君集也是如此,翻越戈壁滩,灭亡高昌。如此一来,李世民威名远播,被誉为“天可汗”。

苏辙:澶渊之盟,宋真宗比刘彻、李世民强太多

汉武帝、李世民都是军事强人,苏辙却认为宋真宗比他们强,这又是为何呢?苏辙评价的角度,是从边境的长治久安出发;汉武帝、李世民做不到,宋真宗却做到了。

卫青、霍去病之后,匈奴继续南下,并未臣服汉朝。汉武帝继续出兵,结果是连战连败,赵破奴、李陵、李广利都以惨败收场,几次全军覆没,成为俘虏,或者干脆投降。

“文景之治”国力被耗尽,但匈奴问题并未解决。汉武帝晚年,汉朝局势出现动荡,起义频繁,且集中在陕西、山西附近。汉武帝无奈,只好下“罪己诏”,停止对外用兵,重新与游牧骑兵搞缓和。

李世民长期对外用兵,打了不少胜仗,也被誉为“天可汗”,却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准确地说,唐朝从建国到亡国,289年间几乎从未间断与周边战争,并酿成大错。

吐蕃、突厥、契丹、南诏等,并不给唐朝面子。即便是李世民时代,吐蕃也经常袭扰河西、四川;西部突厥也是如此,屡次进犯边境。盛唐时期,西南的吐蕃、东北的契丹成为劲敌,终结了唐朝的辉煌。

长期征战,结果是府兵制遭到破坏,募兵制推广。募兵制下,将领、士兵关系密切,且长期驻扎边境,形成主仆关系,导致尾大不掉,内轻外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

宋真宗签署“澶渊之盟”,宋朝、辽国不再进行战争,边境安定了一百多年,人民不识干戈,生活其乐融融。此外,边境“榷场”贸易发达,各取所需,互通有无。

《历代论》如是说:“稍以金帛啖之,虏欣然听命,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单纯从边境治理角度看,宋真宗的“澶渊之盟”确实比汉武帝、唐太宗的武力征伐策略有效果。唐朝经常游牧骑兵死磕,国力耗尽,节度使手握重兵,最终碾成大祸。

汉朝、唐朝、宋朝,治理边疆策略不同,效果也不一样。苏辙从边境安定角度出发评价,宋真宗比刘彻、李世民强,因为“澶渊之盟”带来了和平、繁荣,对宋朝、辽国都有利。

苏辙:澶渊之盟,宋真宗比刘彻、李世民强太多

当然,“澶渊之盟”的弊端也很大,就是宋朝失去了尊严,连西北的党项都不把北宋放在眼里。南方的交趾,也看不惯宋朝,出兵两广。可以说,宋朝换取了和平,却很耻辱,没有汉唐这么硬气。

再则,“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都不再发生战斗,彼此军事逐渐荒废,一旦遇到劲敌,则难以招架。1044年,距“澶渊之盟”40年,辽兴宗亲率10万大军西征,却不敌李元昊,差点全军覆没。

北宋也是如此,宋夏战争爆发,宋军是一败涂地,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中损失惨重。宋仁宗无奈,只好同意和谈,达成“庆历和议”,每年给西夏“岁赐”,换取西夏名义上的臣属。

1114年,东北女真崛起,完颜阿骨打以2千兵马创业,不到10年就灭了盛极一时的辽国。1127年,金兵南下,北宋号称80万禁军,却以“靖康之耻”收场。

苏辙评价“澶渊之盟”,从短期看来,对宋辽都有好处,长期则未必。如果苏辙多活15年,看到金兵南下,估计就不会这么说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泰山只有六位皇帝封禅?最后一位拉低了标准,后人耻与其为伍
...也没有任何皇帝进行过封禅。封禅的终止,“头功”当属宋真宗,因为他打破了流传千年的规矩,进而使得后世的皇帝耻与他为伍,封禅就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泰山封禅来源已久秦始皇是历史上
2024-02-28 22:37:00
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封禅泰山,为何朱棣却坚决拒绝?
...帝刘彻、汉光武皇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到了明朝,在开国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后不到一年,就发生了著名的“靖难战争”。老朱的第四子燕王朱棣通过武力,将正统合法
2023-05-08 18:34:00
...后、辽圣宗率20万大军南征,所向披靡,抵达澶渊城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却没有决战的底气,只好签署“澶渊之盟”,每年给辽国送去银、绢共30万两。后来,辽国利用宋朝与西夏作战的困境
2024-07-10 20:31:00
盘点历史上10位掌权的太后,个个手段高明
...?北宋献明肃皇后刘娥第七位北宋献明肃皇后刘娥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北宋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历史上对于她的评价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也就是说刘娥有吕后和
2023-01-03 17:25:00
澶渊之盟到底是屈辱还是成功呢
...们倒也不是为了灭宋朝,只是为了掠夺中原的财物,后来宋真宗听取宰相寇准的建议御驾亲征,宋朝当时的军事力量还是可以与辽军一战的,当宋军渡过黄河,辽军一看情势不对,就主动提出了议和
2024-04-19 15:15:00
...王钦若、陈尧叟为代表;一是力主坚守东京,不但不跑,宋真宗赵恒还应御驾亲征,这以宰相寇准为代表。宋真宗打内心支持逃跑路线,可作为一国皇帝,大敌当前就这么逃跑了,面子上挂不住,只
2023-03-17 15:28:00
古代皇帝为何都以去泰山封禅为荣
...四个是唐高宗李治,第五个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个则是宋真宗赵恒。其他皇帝上泰山,最多也就是拜祭而已,并没有举行封禅仪式。乾隆皇帝就曾经去过泰山拜祭十多次,但没有举行过任何封禅仪
2024-05-17 21:53:00
宋朝打了胜仗,签订的条约却非常不利,这是怎么回事
...两种呼声。时为宰相的寇准,力压朝中的怯懦之声,建议宋真宗亲征鼓舞大宋士气。最终,在两大宰相的劝说之下,宋真宗不情愿地赴往澶州。宋真宗刚到澶州,就收到了一个振奋全军的好消息。辽
2024-04-26 16:34:00
从丁谓看宋真宗时期的农业发展与改革
...之言。——《宋史·本纪·卷八》这是《宋史》中记录的宋真宗对澶渊之盟的态度。在唐宋时期,因为都定都北方,都面临着粮食危机。从唐朝到北宋真宗年间,数百年的粮食危机,才最终得以解决
2023-12-15 22: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