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渭水之盟催生强大唐朝,澶渊之盟却恰恰相反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7 15: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626年,发生了一件令唐太宗李世民永生难忘的事情。

当年7月,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趁李世民刚刚即位、朝政不稳,率领20万大军侵入中原,长驱直入来到离唐朝都城长安只有40里的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声威震天。

由于突厥军队来得太过突然,唐朝没有做好准备,京师兵力空虚,区区数万人马根本就不堪一击。

李世民琢磨着躲不过去了,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6个人,亲自去找颉利可汗谈判。

李世民是一个军事天才,也是一名谈判高手。在谈判中,他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一方面迅速调动军队前来保护长安;一方面又对颉利可汗许以金帛财物。颉利可汗要求不高,见好就收,在渭水上与李世民签订了和平协议,带着大批金银财宝,打着饱嗝满意而归。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李世民的退步下,一场箭在弦上的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这就是被李世民引为一生耻辱的“渭水之盟”。

无独有偶,300多年后的1005年,北宋与辽国也签订了一份类似的协议。

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深入宋境,逼近北宋都城东京。北宋朝野震惊。怎么办?当时朝廷里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脚底抹油——逃跑,这以大臣王钦若、陈尧叟为代表;一是力主坚守东京,不但不跑,宋真宗赵恒还应御驾亲征,这以宰相寇准为代表。

宋真宗打内心支持逃跑路线,可作为一国皇帝,大敌当前就这么逃跑了,面子上挂不住,只好按照寇准的意见,御驾亲征,北上抗敌,抵达澶州。

宋真宗来到前线后,前方将士受到鼓舞,“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他们奋力杀敌,一箭射杀辽国主将萧挞凛。辽军士气为之遭到重挫。

然而,就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宋真宗接受了辽国要求谈判的请求。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一共4条,最核心的内容有两条。一是宋辽成为兄弟之国,平起平坐;二是宋朝每年给辽国30万银绢。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当谈判结束后,宋真宗派侍者悄悄问宋朝谈判代表曹利用,许给辽国多少银两。曹利用伸出3个手指,侍者以为是300万银绢,报告宋真宗后,宋真宗大惊:“太多了。”又转而说:“还是勉强可以接受。”最后他得知是30万银绢后,高兴极了,夸曹利用:“才30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

李世民的人生发展轨迹,算是比较顺利的。

他17岁投身军旅,到雁门关营救隋炀帝;19岁设下“美人计”,鼓动父亲李渊从晋阳起兵,加入推翻隋朝的洪流;20岁凭借累累战功被封为尚书令,加封秦王;23岁参加“虎牢关之战”,以少胜多,一举灭掉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割据力量,唐朝统一之势已成必然;28岁通过“玄武门之变”成为大唐王朝的新任领导人……

“渭水之盟”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当然,对于李世民这种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很过硬的人来说,任何打击都不能将他击倒,相反,只能让他变得更强大。

痛定思痛,在“渭水之盟”之后,李世民一方面发展经济,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是百业之本,有了农业作为基础,手工业、商业、畜牧业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之势。另一方面,李世民积极进行军备,秣马厉兵,特别是针对突厥的骑兵优势,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仅仅过了3年,李世民就打响了复仇之战。629年,李世民一声令下,名将李靖、李绩出师塞北,主动攻打并打败了突厥军队。第二年,曾经不可一世的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被俘虏,送至长安。

祸害隋唐几十年的突厥至此彻底歇菜,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一个强大的唐朝冉冉升起。

“澶渊之盟”后,北宋又是如何呢?

应该指出,“澶渊之盟”结束了40多年的战争,为北宋和辽国带来了长达百年的和平,有利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民族融合。对于北宋来说,每年30万银绢远远低于用兵的费用,简直就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而在和平之年,北宋可以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发展经济,所获得的收益更是何止300万银绢、3000万银绢!百年和平,让北宋经济社会进入巅峰时期,相继迎来了宋真宗的“咸平之治”,宋仁宗的“仁宗盛治”。

然而,“澶渊之盟”也像一剂麻醉剂,让北宋王朝的统治者陶醉于盛世王朝的繁荣里不可自拔。在“澶渊之盟”之后,朝廷中王钦若、陈尧叟等主和派占据了上风,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遭到排挤。军事上更是“忘战去兵”,曾经精锐善战的禁军部队“武备皆废”,不堪一战。倒是常年驻扎于边境战线的陕西军,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澶渊之盟”还开启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澶渊之盟”是辽国在战事处于极端不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在那以后,辽国经常狮子大开口,向北宋索求钱物。北宋为避免战争,一律照准。长期以往,朝廷上下形成了“以金钱换取和平”的意识:“凡是能够用钱搞定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结果,北宋王朝变得更加不思进取,毫无居安思危的危机感。

1127年,当来自北方的后起之秀金国挥师南侵时,北宋军队基本上没有抵抗力,让金国军队轻而易举地就打到都城东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还幻想用大量的金银来解决战争,没想到金国不是辽国,他们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于是,北宋结束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7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辙:澶渊之盟,宋真宗比刘彻、李世民强太多
...辙有一篇《燕蓟》文章,对宋真宗、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进行一番对比。苏辙认为,宋真宗的守边能力,比刘彻、李世民强很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
2023-08-31 15:29:00
澶渊之盟到底是屈辱还是成功呢
...要对付各路反王和民间起义,终于等到江山稳定的时候,李世民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此时的唐朝内政不稳,经过长期的战争已经十分劳累,实在不宜再动干戈。所以在唐初的时候,突厥屡次侵犯边
2024-04-19 15:15:00
宋朝打了胜仗,签订的条约却非常不利,这是怎么回事
...便是汉武帝用武力征服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而唐太宗李世民,则凭借自己独特的民族政策使得四夷归顺。即使是“文治”方面较弱的秦始皇,其统一六国开创封建王朝的壮举也无人能比。因而,
2024-04-26 16:34:00
宋军占据了优势,为什么还要和辽国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
...天子都是哥哥,辽国皇帝都是弟弟绍兴和议 影视剧中的宋真宗赵恒从宋真宗和辽圣宗开始算。也就是辽圣宗管宋真宗叫哥哥,辽兴宗管宋仁宗叫哥哥,以此类推;澶渊之盟后,宋朝和辽国在双方
2024-04-21 13:27:00
宋朝历代皇帝如何上位的
...少繁华值得我们去留恋。宋朝有一个特例,很值得一提。李世民剧照我国历朝历代,在皇家政权交接过程中,都会出现党争的情况,为了争夺皇位,不惜兄弟阋墙,同室操戈。从秦朝的胡亥诛杀扶苏
2024-03-29 20:23:00
...澶渊之盟要说背盟,那么就先谈谈结盟!先说宋辽之间。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大军入侵宋朝,妄图抢夺被周世宗柴荣收复的瓦桥关南之地。这里注意一下,后
2023-06-28 21:39:00
看似澶渊之盟是宋朝的耻辱,其实辽国反而被掏空了,最后辽国灭亡
宋真宗在位时期,辽军大举犯境,真宗皇帝在寇准的软硬兼施之下御驾亲征,在澶渊(今河南濮阳)用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大胜辽军。虽然这场战争打赢了,但是宋朝却和辽签署了著名的不平等条约“
2024-10-20 09:55:00
北宋被迫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杨家将在干什么
...两度大败,输得直不起腰。宋朝建立44年后的景德年间,宋真宗在位期间,北宋对外战争再度遭遇一次重大挫败:澶州之战,这次失败使得北宋被迫向辽国低头,并开以岁币换和平之先河。公元1
2023-05-13 17:14:00
...甘当突厥的小弟。毕竟,突厥也不是好惹的主儿。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时期,契丹的一个酉长大贺摩会率领他的部落投靠唐朝。突厥首领颉利可汗闻讯,愿意用此前投降突厥的梁师都换取大贺摩会。李
2023-03-17 15: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